史秀英
[摘要]英語學習中的“弱勢群體”是令許多英語教育工作者頭疼的問題。筆者從“弱勢群體”產(chǎn)生的原因及如何通過加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轉化“弱勢群體”等方面闡述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英語學習 弱勢群體 人文素養(yǎng)
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批“英語學習弱勢群體”,他們由于環(huán)境、本人個性及學習動機、態(tài)度等各方面的影響,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失去信心,從而導致面對正常的學習形成畏難情緒,逐漸成為家長煩心、老師鬧心的“英語學習弱勢群體”。
一、英語學習弱勢群體的形成
1.外界的環(huán)境因素。學校、家庭、社會都是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都有不良因素存在的可能。家庭是學生受教育的第一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數(shù)事實證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會很大程度上左右學生的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水平。比如,在單親或不和睦的家庭,孩子得不到應有的照顧,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情緒問題而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即便是正常的家庭,由于爺爺奶奶的溺愛,爸爸媽媽的專制或放任等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忽視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自制力和獨立性的培養(yǎng),也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學習品質。如缺乏上進心、寫作業(yè)拖拉或不愛多做一道題,過分依賴老師和家長,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等。
2.自身的心理環(huán)境。(1)膽怯的心理素質。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膽小怕事,缺乏自信,他們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往往想回答又沒勇氣,怕說錯被老師批評、同學譏笑。學習中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敢主動提問,常常囫圇吞棗,似懂非懂,影響了智力的正常發(fā)展。
(2)較弱的自控能力。有一部分學困生頑皮貪玩、學習不認真,注意力分散;興趣不專一,意志力不強。他們在學習上不求甚解,往往人在課堂,心在操場。上課喜歡東張西望,交頭接耳,搞小動作。這些不良學習行為的形成促使他們沒有確定的學習目標、動力,于是便放縱自己。
二、加強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逐漸消除“弱勢群體”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前言部分提到:“外語是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的過程,又是學生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比宋乃仞B(yǎng)強調人的價值的重要性,強調人的精神追求,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所在?!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在平時英語教學中注重滲透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克服只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傾向,多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人文品行和習慣。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yǎng)成習慣?!绷己玫膶W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fā)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良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會成為學生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人生的起點!自信的人更容易獲得快樂,更容易取得成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從贊賞做起,當學生付出努力做成功了一件事,你要對他大加贊賞;當學生對所做的事未盡全力,要誠懇地說出來“如果你盡力去做的話,會做的更好”,讓學生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樹立自信、自強、不氣餒的個性品質。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產(chǎn)生是當孩子做某種行為時能夠從中感受到快樂和愉悅,自己主觀上很愿意做這種事而不是僅靠意志力強迫自己去做。當孩子在做一門功課或解一道題目時能夠感受到任務的完成和問題的解決給自己帶來了快樂和滿足,那么學習興趣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有了興趣,學習便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4.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對人生的價值、目的、道路等觀點的總和,是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僅決定著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態(tài)度,而且調節(jié)人的行為、活動方向和進行方式。人生觀在人的整個心理活動中,處于主導的地位,對人的心理功能起著調節(jié)、支配的作用。樹立正確人生觀,就能夠為大眾的利益識大體、顧大局、克己奉公,不會為個人得失而斤斤計較,不會陷入“自我中心”而難以自拔;就能夠為崇高的理想,以頑強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不被矛盾所困擾,不向挫折屈服,不為沖突而憂慮;熱愛生活,努力學習,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5.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學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面對他人、面對社會。感恩是一種美德,面對教師辛勤忘我的工作,你應該感恩;面對父母含辛茹苦的培育,你應該感恩;面對他人的幫助,你應該感恩;面對安定和諧的社會,你應該感恩。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你將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主動地幫助別人,由此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充實自己的人生。
6.樹立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權利和義務是密不可分的,一個人如果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是不能被他人和社會接納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人的社會性,是人有別于其它動物的重要特征之一?,F(xiàn)代社會要求人在競爭的同時要學會合作,而集體是人與人合作的基本平臺,加強學生的榮譽感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的思想先導。
7.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誠信缺失的危害,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8.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其實只有先“善其身”才能“濟天下”。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明確指出:“培養(yǎng)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鼻嗌倌陮W生身上寄托著家長、教師及社會的無限希望,而這希望對青少年來說則是一種責任。因此,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意識是教育科學不可缺少的一項任務。只有讓青少年具備了必備的責任意識,他們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拼搏和進取。使自己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三、結語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要培養(yǎng)出健康、健全的人才,沒有人格培養(yǎng)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沒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沒有靈魂的教育。“品尖才能學優(yōu)”,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積極的情感都直接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白屆恳活w金子都閃閃發(fā)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轉化并逐漸地消除英語學習中的“弱勢群體”,全面提高英語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高中英語教師教學用書.2003.
[2]李庭薌.英語教學法.1992.
[3]章兼中.培養(yǎng)人文精神深化英語教育改革.中國基礎教育網(wǎng),2002.
[4]教育部.全日制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英語新課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