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鳳
摘要:新課標強調教學的真正意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而不是注重教師如何“教”。郭沫若先生曾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成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頭腦來想,用自己眼睛來看,用自己手來做的這種精神?!币虼嗽谖锢斫虒W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啟發(fā)、引導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始終處于自覺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有效地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發(fā)揮個性發(fā)展的空間,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在自我意識的支配下自主探究學習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推理、歸納和總結物理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物理教學;新課標;自主學習
新課標強調教學的真正意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而不是注重教師如何“教”。郭沫若先生曾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成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頭腦來想,用自己眼睛來看,用自己手來做的這種精神?!币虼嗽谖锢斫虒W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啟發(fā)、引導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始終處于自覺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有效地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發(fā)揮個性發(fā)展的空間,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在自我意識的支配下自主探究學習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推理、歸納和總結物理知識的能力。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設疑,集中注意
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學習知識相聯系的
氣氛中去,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中集中注意力,自主選擇、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例如,學習“蒸發(fā)與沸騰”時,學生對液體在沸騰時雖然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似有迷惑。教師可用一張紙?zhí)釂枺骸斑@張紙,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會燃燒嗎?”“會!”“如果用紙折成一只紙盒放在燈上,會燃燒嗎?”“當然會!”“將紙內倒入水,再放到燈上,會燃燒嗎?”這時可讓學生利用已準備好的實驗器材通過實驗加以驗證。“同學們看到什么現象?”(大約5分鐘再提出問題)“水沸騰了,紙不會燃燒?!薄斑@是為什么?”此時,學生已處于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狀態(tài),思維異?;钴S,迫切等待問題的解答。教師可趁熱打鐵,稍加點撥:紙盒里的水燒開后繼續(xù)吸熱,溫度會上升嗎?此時學生如夢初醒,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原來“燒不著的紙盒”是里面的水在起作用,由于水沸騰后雖然繼續(xù)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低于紙的著火點,紙盒不會燃燒。
二、 開啟思維,誘發(fā)思考,主動參與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物理本身的魅力來誘導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于去學。如果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個個精神飽滿,生氣勃勃,彼此自覺地積極進入到“角色”中去,那么課堂內就會產生情感效應,愉悅效應。
例如,在學習完“奧斯特實驗——電生磁”一課后,學生對電產生磁的各種現象、磁的本質都有了規(guī)律性的認識,要不失良機提出“磁能否產生電”的問題,指出這個問題曾有不少物理學家探討過:科拉頓雖然做成了實驗卻未能發(fā)現;法拉第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終得到著名的法拉第電磁感應現象。為什么科拉頓失敗,而法拉第卻成功呢?面對這些問題,學生早已產生了渴望學習、動手操作的愿望,必然主動探究問題的結果。此時再通過學生分組實驗,研究電磁感應現象,重現當年法拉第實驗,定會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應。
三、 教學開放,弘揚個性,合作交流
開放式課堂教學,是相對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系統而言。在教學過程中,突破了教材的內容限制,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現實問題,實現內容的開放化;突破了教師單向的傳承,融入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實現教學方法開放化。
例如,在學習完“密度”及“壓強、浮力”知識后,教師提供下列器材和物品:彈簧測力計、細線、鐵塊、一盒鉤碼、U型管壓強計、一杯清水、一杯酒精、一杯鹽水。請自選上述器材和物品完成一項實驗,寫出探究課題內容。由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嘗試和選擇機會,課堂氣氛非?;钴S。
通過這樣的實驗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處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狀態(tài)。將課堂教學由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活動”,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交流與合作的開放式的“雙邊活動”。
總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要做到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創(chuàng)造地學,做到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漸進,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和實踐,在嘗試中逐漸加大挑戰(zhàn)強度,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個性思維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灤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