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賢
[摘要]本文通過對“問題生”的普遍存在及產生原因的深刻剖析,結合作者多年的教育實踐和經驗總結,提出了解決問題生的的方法:1.對待“問題生”要有愛心;2.分析“問題生”要細心;3.思想教育要有耐心;4.轉化工作要有恒心。
[關鍵詞]問題生;愛心;細心;耐心;恒心;轉化
經過三十余年的教育實踐,認為“問題生”有三種類型:第一種,學習差;第二種,品德行為習慣差;第三種,品德行為習慣和學習都差。當我們的學生中如果出現所謂的“問題生”時,我們應該做的是走近他們,伸出我們熱情而真摯的雙手,去扶持他們,安慰他們,改變他們,并且要具有“愛心”、“細心”、“恒心”,才能切實做好“問題生”的轉化工作,才能將他們轉化為現代和將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一、對待“問題生”要有愛心
“問題生”身上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問題,總不能順利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學習、生活,甚至故意干一些破壞性的事情,這的確讓人惱火。因此,大家總想把他們推得遠遠的。其實,作為教師應像父母愛子女一樣,去關愛這些問題生,不能和他們對立起來?!皭坌摹笨梢詮浹a教師和問題生之間的裂痕。問題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為習慣難以矯正的特點,教師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真誠理解學生,真誠對待學生,尊重他們,讓他們感覺到你是在真心關心、愛護他們。不要稍微一犯錯,便用諷刺、挖苦的口氣,甚至用打的方式來教訓他們,更不能覺得無可救藥,便一味的放縱他們。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嚴父式”的家長形象,對他們從嚴要求,指出他們的不足,提出明確的要求;更要有慈母般的家長心理去理解他們,關愛他們,寬容他們所犯的錯誤,表揚他們所取得的每一點小進步,循循善誘,讓他們在曲折前進中將“問題生”的帽子與心理拋在腳下,找準人生的坐標,勇往直前。而那種靠家長施加壓力或由個別學生暗中監(jiān)督的方法,不僅收效不大,反而會使他們變得更加自卑自棄,得不償失。在做轉化工作時,教師也不能成為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應成為他們可依賴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應多與他們接觸,多參與他們的討論,在討論、接觸中將思想教育的著眼點由結論灌輸轉向正確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們能夠在社會準則和行為準則的前提下進行獨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適合社會需要和發(fā)展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并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幫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體的重要地位,從而加強他們的自律意識,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習慣。這樣,他們能樹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觀念,實現身心如一的轉化。
二、分析“問題生”要細心
愛默生曾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币D化問題生,更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對于我們的學生,只有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問題產生的原因,對他們的轉化工作才能有勝算。因此就得細心地分析每一個“問題生”的實際情況。有的“問題生”學習成績不好,或許只是因為惰性、或許是因為對學習缺乏興趣、或許是理解能力差等。有的“問題生”也可能受別人的教唆、也可能是由于父母離異,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或是受不良思想的侵蝕;又或者受某人脅迫,……有的“問題生”很容易轉化過來,因為他原本心底善良,是一位好學生,只是一時誤入歧途。而有的“問題生”卻很任性、執(zhí)拗,確實需要勞神費心地做思想工作,可能收效有些渺茫。因此,只有細心地進行分析,弄清問題根源,才能準確地把握“問題生”的實際,才有可能通過細致耐心地教育,把他們轉化過來,使其成人成才。這正如醫(yī)生看病,首先要望、聞、問、切,只有弄清病因,才能對癥下藥,使其痊愈。
三、思想教育要耐心
“問題生”轉化絕非是一蹴而就之事,“問題生”起初往往不能較好地配合我們,“你叫東他偏西”,甚至有敵對情緒。在轉化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可能舊病復發(fā)、可能屢教不改等等,這些情況都有可能搞的教師身心憔瘁,這就需要教師調整心態(tài),堅持耐心,決不能厭煩地呵斥他們,更不能諷刺他們,而要對他們有愛心,更應有耐心?!澳托摹笔墙處煴貍涞囊豁棙O其寶貴的素質?!皢栴}生”產生的原因很多,就學生個人來說,其智力因素導致的很少,大部分是因為品德行為習慣差。常常表現為:第一,沒有毅力,缺乏恒心。在我們的學生中,不乏這樣的學生:只要犯錯誤,一提醒,馬上就改,但堅持不到幾天,就又犯了,屢教屢犯,讓人感覺就是明知故犯,無可救藥,但這些學生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第二,自卑心理太嚴重,缺乏自信心。這些學生最常見的是愛和身邊的人作比較,只要覺得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別人,而自己的能力暫時又趕不上別人,便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看不到自己的長處。第三,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破罐子破摔。
導致“問題生”產生的原因,除了自身原因外,社會與家庭因素也尤為重要。古代就有孟母三遷故事,因此環(huán)境對孩子們的影響也很大。比如很多父母離異的家庭就對子女的身心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有的家庭環(huán)境差,家長認識不夠,致使學生缺乏良好的環(huán)境來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子女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甚至為父母所嫌棄,導致子女心理不平衡;有的父母對子女管教過嚴,恨鐵不成鋼,開口便罵,動手便打,導致子女心理畸形發(fā)展,產生對家長、對教師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對子女疏于管教,一味地袒護子女和過分地溺愛子女或忙于生計,對子女關心甚少;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或簡單粗暴,或認為只要有錢有權便可以為子女找好出路,致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上沒有動力等等。教師要想從各方面徹底了解這些學生的基本情況,就需要多作一些家訪,多找學生本人和了解他的人談心,從各個方面著手,了解每一位“問題生”的真實詳細情況,才能在以后的轉化工作中更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轉化學生。
其次,要善于發(fā)現問題生的優(yōu)點。學生不同的志趣、愛好、才能、稟賦、思維、傾向造成了學生不同的發(fā)展程度和發(fā)展特點。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并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心理上得到滿足。教師要適時地、不斷地鼓勵學生并將其身上的閃光點發(fā)揚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他們所欠缺的方面,讓他們全面發(fā)展。教師應該因材施教,發(fā)揮長處,改正短處,以長補短。特別是對學生的優(yōu)點要加以全面了解,并善于挖掘學生的這些優(yōu)點,讓他們的優(yōu)點充分發(fā)揮出來,并給予及時、適當、自然的表揚,這樣才能極大的增強這些問題生的自信心,轉化工作效果才會更明顯,成效才會更大。
四、轉化工作要有恒心
曾經有人說過,轉化一個后進生要比教一個高材生對社會的貢獻大得多。我們所教的學生中,“問題生”的比例不小,作為教師,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足夠的耐心,并且需要長期的緊抓不懈,循循善誘,一抓到底。它要求教師必須持之以恒,決不能半途而廢,“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從反面證實恒心是做好“問題生”轉化工作的有力保障?!皢栴}生”轉化是一個反反復復的過程?;蛟S在接近成功時,偶有突發(fā)事件,又會使這項工作又繞一個大圈子,應該堅持到底不放松,不把“問題生”轉化過來決不放棄,發(fā)動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來轉化他們。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待“問題生”,不管他們屬于哪一種類型,都要認真區(qū)分對待。對于他們,不應持有任何偏見,要真誠、平等的對待他們,關心他們,使其成人成才。
總之,在轉化“問題生”過程中,只要教師用愛心關愛他們、用細心分析他們、用耐心教育他們、并用恒心堅持做到底,就一定能把他們轉化過來,最終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對國家、社會、家庭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