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斌 李其慶 王 雷
[摘要]目的:比較鎖定加壓鋼板和動力加壓鋼板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療效及其應用選擇。方法:3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分別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和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從手術時間、臨床愈合時間、術后功能恢復程度及并發(fā)癥等方面進行比較。結果:術后經(jīng)6-18個月隨訪,鎖定加壓鋼板功能優(yōu)良率90.48%,動力加壓鋼板優(yōu)良率76.47%,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鎖定加壓鋼板組骨折臨床愈合時間縮短,手術創(chuàng)傷較小,動力加壓鋼板組術后并發(fā)癥較高。結論: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具有骨折愈合率高,軟組織損傷小,固定牢固,術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是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較理想的手術方法。
[關鍵詞]肱骨中下段骨折;內固定;鎖定加壓鋼板;動力加壓鋼板
[中圖分類號]R2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3(a)-023-03
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種很常見的損傷,手法復位及固定困難,通??紤]手術治療。但是由于肱骨中下段形態(tài)特殊,進入肱骨干的主要滋養(yǎng)動脈大多只有一支從中段內側進入肱骨,骨折或手術的損傷必然要剝離較大范圍的骨膜和軟組織,不可避免地損傷了滋養(yǎng)動脈,造成骨折端血供障礙,使骨折端的血供及局部軟組織受到了雙重破壞,致使術后骨折延遲愈合或者不愈合更為常見。自2001年2月~2006年6月,筆者應用鎖定加壓鋼板和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38例,現(xiàn)對兩種內固定方法進行比較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齡24-56歲,平均38歲。致傷原因:車禍傷25例,重物砸傷7例,跌傷4例,機器絞傷2例。所有病例均為新鮮骨折。隨機分成兩組:動力加壓鋼板組(17例),采用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內固定治療;鎖定加壓鋼板組(21例):采用山東威高集團生產(chǎn)的內固定治療。按骨折類型及治療方法分組統(tǒng)計,見表1。
1.2手術方法
患者仰臥位,均采用臂叢神經(jīng)麻醉。取肱骨后側切口人路,在肩峰后緣與尺骨鷹嘴的連線上作切口,切開淺筋膜后,在肱三頭肌長頭與外側頭間隙分離。將食指插到近端肱三頭肌的兩個淺頭之間的V形溝內,以鈍性或者銳性分離,根據(jù)需要向遠側方向分離此二頭。在V形溝深處有橈神經(jīng)及伴行血管橫過肱骨,術中應解剖出橈神經(jīng)并加以保護。分開肱三頭肌的內側頭,為防止橈神經(jīng)卡壓,需將外側肌間隔打開,這樣,肱骨的遠側就可以很好的暴露出來。對較大骨塊??上扔寐葆敼潭?。小骨塊可用細克氏針臨時固定。A組采用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剝離骨膜,充分顯露骨折斷端,復位后將多次預彎塑形的鋼板放置于肱骨后方后用螺釘固定:B組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清理斷端,對斷端周圍骨膜稍做剝離,復位后將解剖型鎖定加壓鋼板放置于肱骨后方后用螺釘固定。伴有骨缺損的病人。取髂骨的松質骨填塞于骨折縫隙和放置于骨折端周圍。試行活動肘關節(jié),檢查被動功能及圃定滿意后,放置負壓引流管,將橈神經(jīng)固定于周圍軟組織床中,沖洗術野,止血,逐層縫合刀口。
1.3術后處理
術后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第1天拔出負壓引流管,頸腕吊帶保護患肢2~4周,可在健肢幫助下進行肩肘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及前臂、手部的主動運動。1周后可逐漸增加肩肘關節(jié)的主動運動。在骨折未愈合前,避免上肢的劇烈活動和持重物。
1.4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Aitken和Rorabeek評分系統(tǒng),優(yōu):肘關節(jié)伸曲>110度,無痛:良:肘關節(jié)伸曲>75度,無明顯疼痛;可:肘關節(jié)伸曲>60度,有輕微疼痛,偶爾需要止痛藥緩解,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差:肘關節(jié)伸曲<60度,經(jīng)常疼痛?;贾珒H能作為支撐物使用。
1.5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應用SPSS 11.0軟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將兩組的指標結果進行成組秩和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
本組病例經(jīng)6-18個月的隨訪。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并發(fā)癥見表2。術后肘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見表3。通過對兩組資料的比較分析,鎖定加壓鋼板組在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并發(fā)癥及肘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上明顯優(yōu)于動力加壓鋼板組,/<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3.1肱骨骨折的治療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鋼板內固定現(xiàn)仍是治療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而髓內釘和外固定架也有療效滿意的報道。其基本要求都是對骨折部位提供一個滿意的穩(wěn)定性。采用傳統(tǒng)的鋼板治療。術中必然要剝離較大范圍的骨膜和軟組織,不可避免地損傷了滋養(yǎng)動脈,造成骨折端血供障礙,使骨折端的血供及局部軟組織受到了雙重破壞。采用外固定架治療,外固定架置于體外,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且螺釘與體外溝通,易發(fā)生釘?shù)栏腥镜炔l(fā)癥。外固定架與肱骨干之間的間距較長,固定欠牢固,尤其是粉碎性骨折,輕微外力就可導致骨折斷端移位,影響骨折愈合。與鋼板相比,髓內釘治療肱骨干骨折的治愈率高,并發(fā)癥少。它可減少對軟組織血運的破壞和防止骨折周圍血腫形成,理論上可減少愈合康復過程中的并發(fā)癥。但是帶鎖髓內釘內固定物近端可產(chǎn)生撞擊癥狀,可導致肩關節(jié)術后的疼痛和僵硬,術中擴髓和插入髓內釘時破壞髓內的血運,容易造成骨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并有導致骨折進一步粉碎的可能。
3.2應用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優(yōu)勢
國際內固定研究會最新研發(fā)的鎖定加壓鋼板,它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將常規(guī)加壓接骨板技術和生物性內固定器技術完全地整合在一個內固定物上,即接骨板螺釘設計成既可使用標準螺釘進行接骨板固定,又能使用其成角穩(wěn)定性地鎖定螺釘?shù)亟Y合孔。其特點是螺釘?shù)念^部和鋼板的螺孔之間有互相匹配的螺紋,螺釘旋緊后,螺釘和鋼板渾然一體,為骨折提供很好的穩(wěn)定性,作用猶如外固定支架。但它和外固定支架又有所不同:①鎖定加壓鋼板是置于體內,螺釘不與體外溝通,不會產(chǎn)生外固定支架所固有的釘?shù)栏腥镜炔l(fā)癥。②鎖定加壓鋼板固定時,骨與鋼板的間距較外固定架骨與架的間距明顯縮短,即力臂縮短,且釘板匹配,直接鎖緊。因此固定更為牢固。鎖定加壓鋼板和普通鋼板的不同點在于:①普通鋼板釘一板之間沒有螺紋,容易引起釘一板和釘一骨之間的微動。而鎖定加壓鋼板是一種角度固定鋼板,其螺釘頭和鋼板上的釘孔均有螺紋,兩者擰緊鎖定后。固定更為堅強。對于嚴重粉碎性骨折、內側粉碎無支撐及骨質疏松的患者更能顯示出其優(yōu)勢。②鎖定加壓鋼板固定時非常貼近骨面,但不與骨面接觸,因而安裝時無需剝離骨膜,安置到位后又不會對骨膜施壓,從而避免對骨膜的破壞,達到保護骨骼血運的目的。③鎖定加壓鋼板在固定螺釘時,也可使用普通螺釘進行加壓,擴大了使用的靈活性,從而使骨折端接觸更加緊密,促進骨折愈合。④鎖定加壓鋼板為解剖型設計,符合肱骨中下段解剖形態(tài),術中固定時不將骨折塊拉向接骨板,接骨板即使未充分的解剖塑形仍可維持骨折端復位后的位置,免去了術中多次塑形鋼板的麻煩,使手術變得簡便。
手術注意事項:術中必須暴露橈神經(jīng)并加以保護。牽引橈神經(jīng)時動作應輕柔,禁用暴力。應盡量減少對骨膜的剝離,以免破壞血供而延遲骨折愈合??拷P節(jié)處應盡量減少損傷軟組織,避免術后發(fā)生異位骨化而影響關節(jié)活動。對有骨缺損的新鮮骨折和骨不連的病人。術中應進行植骨。肱骨前方肌群的力量比后方肌群的力量大,其張力側在后方,鋼板放置肱骨后方符合生物力學作用原理。由于肱骨干的后下方較寬平,內固定鋼板放置肱骨后方時鋼板容易塑形。鋼板與肱骨的接觸面積增大,從而加強了固定的穩(wěn)定性,術后不易松動。
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軟組織損傷小,固定牢固,術后并發(fā)癥少,是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較理想的手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