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賢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為本”的內(nèi)涵,探討了“以人為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運用,其中包括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相結合,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為本 機制運用
我國古代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管仲首先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孔子的“仁者愛人”思想,老子的以百姓為中心思想等,也都包含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國外,從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到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理論”,都把“以人為本”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梢姟耙匀藶楸尽崩砟钤催h流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nèi)蘊。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為本”的內(nèi)涵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關鍵在教師。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要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做教書育人的表率,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我們認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師的主體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之前,必須理解教育目標,認識教育對象,鉆研教育內(nèi)容,選擇教育方法,設計教育程序等等。2.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從教育活動的開始到教育活動的結束,教師總是要充分組織各種教育因素、各種教育影響和各種教育資源,組織教育對象進行活生生的教育活動,必須把學生組織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能動的主體性因素,并協(xié)調(diào)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保證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教育任務的完成和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3.教師是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導者,在活動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對教育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講授、示范、指導,促使學生內(nèi)化和運用知識,并對學生提出適當?shù)膯栴},布置一定的作業(yè),讓學生自主、能動地回答和完成,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情境、狀態(tài)、方式、結果,根據(jù)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困惑和質(zhì)疑,矯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學習興趣、學習需要,從而使整個教育過程向著有利于教育任務完成、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方向發(fā)展。
學生的主體地位則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思想深處擺正學生主體地位的位置,增強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主體意識,要轉(zhuǎn)變那種局限于教育者為主體的觀念。其次,相信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覺悟。再次,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現(xiàn)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最后,強化感情投入,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二、“以人為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運用
1.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突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就是緊密聯(lián)系高中生實際,根據(jù)青年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所處教育階段的特點,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適應高中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高中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采取一系列相應措施教育引導高中生。
2.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智育的思想保障,又是智育的重要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等學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然而,空談大道理、簡單重復灌輸是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實踐相結合、解決實際思想問題,必須與時俱進、注重創(chuàng)新,必須走在前面、深謀遠慮,必須注重實效、有的放矢。增強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相結合
既要講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強調(diào)靈魂精神的塑造;既要講理論本身,更要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際應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要結合高中生面臨的各種人生問題、社會問題、情感問題等給予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使高中生們能夠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指導下,獨立地進行對人生、事業(yè)的思考,自主地處理各種社會問題,從容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增強對未來發(fā)展的信心。
4.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的多種教育方式地有機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靈活。把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作為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家庭和社會教育作為隱性的教育方式,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強化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不同的情況下,這幾個教育方式的主次也是不一樣的,應當以一個教育式為主,其他的作為輔助。在學校里,以學校為主,在家里,就以家庭教育為主,如此等等。這樣就能更好地發(fā)揮各不同教育方式的作用,綜合效果更加有效。
三、結論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重在探究“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這既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更是整體教育理念上的一次升華。
參考文獻
1.方正.高中政治課教法新探[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9.(01)
2.蔣敏霞.讓生命教育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煥發(fā)活力[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07)
3.張清福.高中政治課中如何巧用無意注意提高課堂效率[J].中學課程資源.2008.(06)
4.楊淑敏.高中政治課利用案例教學的點滴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5)
5.肖永東.淺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中國教師.2008.(S1)
6.劉忠.淺議高中政治課堂自主創(chuàng)新教學[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03)
7.楊建萍.如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開展活動課[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08.(02)
8.李冬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