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梅
摘要:根據(jù)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對中、高職教育階段《德育》課程的教學要求,在當今中、高職學校,班主任或德育老師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學中應有效實施德育。在日常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和學校“行為場”,發(fā)揮教師、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做到潛移默化;構(gòu)建和諧班級,以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推進德育工作;理解學生,用“寬容”之心包容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寬容”,實現(xiàn)德育的具體目標;實施管理的民主化與細致化,形成良好班風、學風,追求德育的最佳效果。
關(guān)鍵詞:德育;實施;行為場;潛移默化
中、高職學校和普通中學在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上有較大的區(qū)別,普通中學的學生主要以學習理論基礎知識為目的,以升學為目標;而中、高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理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以專業(yè)學習為主,以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shù)型人才為目標,是為工作進行準備的歷程。對于進入中、高學校的學生呢?有的同學也許是如愿以償,有的也許是有些無奈,但不管怎樣,面對新的校園,新的伙伴,新的環(huán)境,學生能否以積極的態(tài)度跨入人生發(fā)展的新階段?作為班主任,如何構(gòu)建和諧的班級?怎樣探索出一條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路子?杜威認為,教育的道德性和教育的社會性是相通的,道德教育應在社會性情景中進行而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說教?!巴{著學校工作的巨大危險,是缺乏養(yǎng)成滲透一切的社會精神的條件,這是有效的道德訓練的大敵?!比绾蝿?chuàng)設良好的社會情境,又如何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的每個角落?
一、 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和學?!靶袨閳觥?/p>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特別注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jié)合,俗話說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孩子的特點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而他們的學習最初多半是從模仿開始。有位德育老師說過這么一句話:“德育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又是一門見效最慢的課程?!钡拇_是這樣,數(shù)學老師只要把解題思路講清楚,學生就會解題,語文老師只要把課文中的字、詞、段落大意、主題思想講清,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就會記憶,這些都有立竿見影的成效。而德育不是這樣,老師辛辛苦苦的一堂德育課,可能會因某一原因而被全盤否定,所以說德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也是家庭、社會的事。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將門虎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的都是行為場的作用。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堅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潔,他的衣服永遠整整齊齊,一絲不茍,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親。正如他自己所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jīng)歷過起碼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父母給其子女的影響是多么深遠。所以作為一名中、高職班主任,更是任重而道遠。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一學年也不知能否見家長一面,并且作為高等職業(yè)的學生,是個體身心兩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人的社會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在認識方面他們可能出現(xiàn)兩類極端問題,一類是過分欣賞自我和苛求社會;另一類是心理失衡,在認識上把社會理想化,對自己缺乏信心。在價值觀上,青年也存在兩種極端表現(xiàn),一種是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獻,另一種是看不到自己的獨特價值,只求生存適應,不求發(fā)展創(chuàng)造。在這樣一個重要時期,學校教育要使青年認清時代的要求,個人命運與社會發(fā)展的關(guān)系,確定遠大而又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找到實現(xiàn)個人抱負的現(xiàn)實道路。“家?!辈荒芗皶r溝通,作為班主任盡快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就尤為重要。
二、 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可以造就人,構(gòu)建和諧班級
不同環(huán)境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賞識教育就尤為重要。
雖然有些學生個頭比老師都高,但仍需把他們當做孩子一般呵護,必定有很多學生還是第一次遠離家門,他們有很多地方還是需要關(guān)照。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當前的有些學生,他們有些文化成績的確不好;也有很多學生是抱著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來上學的。也許因為他們的成績,在初中、小學階段受過太多的責備,所以只要在他們面前一提學習,他們就感覺跟他們過不去,逆反心理很大。針對這一情況,再結(jié)合學校的自身特點,第一次班會就尤為重要。作為班主任,要從自身做起,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凡是學校要求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讓學生監(jiān)督。這一方法成效很好,學生覺得和老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相互尊重的關(guān)系。艾瑪遜也曾說過: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
三、 用“寬容”之心包容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寬容”,實現(xiàn)德育的具體目標
了解學生,是真正理解他們,包容他們的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F(xiàn)代的中、高職學生的生活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學校本身,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他們的生活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而是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碰到了很多成長中困惑的問題,對于成人這些問題也許是幼稚可笑的,也許是不屑一顧的,但對于學生,卻是他們無法面對和解決的。例如學生早戀問題,我以前所帶的班就曾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一名男同學年齡在班里相對較長,所以各個方面也顯得相對成熟,又是班級干部,成績好,籃球打得也不錯,所以麻煩事也來了。班里有位女同學喜歡他(聽別的學生說他們兩個在談戀愛)。對于中、高職學校的學生,學校是不允許談戀愛的。因為他們平時沒有什么出格的舉動,也就沒有說他們??墒怯刑焱砩?一位學生給我打電話說,這位女生和校外的一名學生吵了起來,并且越吵越兇,吵因就是這位男生。我放下電話,立刻趕到了學校。兩位女孩子仍在吵,并且都說著很難聽的話。我了解情況后,問校外的學生是否相信我能處理好這件事?如果相信,請回到自己的學校。等這位女生走后,他們兩人來到我的辦公室,男生到辦公室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請別開除我,我錯了,我改?!逼鋵?對于這個階段學生戀愛,我們不足為奇。記得當時我對他們說:“你們?nèi)匀皇呛⒆?還承擔不起那份愛,更承擔不起所謂‘愛的游戲。我希望你們以后能自尊、自愛、自重,我覺得做好朋友比做所謂戀人輕松多了,不信你們試試?!焙髞砺犝f,他們?nèi)说年P(guān)系很好。所以,要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無論他們的優(yōu)點還是缺點,都至關(guān)重要。
四、 班級管理民主化、細致化,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班級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單位,也是班主任進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組織保證。班級作為學校教育管理的基層組織,并不是任何一個班級都是一個班集體,班集體的功能是高度的整合。馬卡連柯說過:“集體是活生生的社會有機體,它所以是一個有機體,就因它那里有機構(gòu)、有權(quán)能、有責任、有各部分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和相互依賴。如果這樣的因素一點都沒有的話,也就沒有集體了,所有的只是隨隨便便的一個人群罷了。”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首先,讓學生充分明確自己班級的目標。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應是遠期、中期、近期目標的結(jié)合。只有全班學生參與制定,才是真正的集體目標,才能把集體建設作為與自己休戚相關(guān)的事情,他們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的個人目標和班集體目標才能很自然地整合起來。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其次,發(fā)揮班委、團支部和骨干的核心力量。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擁有一個堅強的核心。學生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的家庭,良好班集體能否形成往往取決于能否形成一支為班集體成員所信服、所擁護的班干部和團結(jié)在班干部周圍的一批積極分子。第三,只有細致入微,才能使班級管理見成效。但是這種細致入微的管理并不是獨斷專行,還應該充分發(fā)揮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管理,創(chuàng)設各種表現(xiàn)機會,充分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形成民主管理氛圍,使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心理得到滿足,民主意識得到培養(yǎng),管理能力得到增強。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使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
五、 尊重和愛護學生,追求德育的最佳效果
杜威說過:“尊重的欲望是人類天性的最深刻的沖動?!碑攲W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就想找信賴的人一吐為快,指點迷津。作為班主任要愛護和關(guān)心學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逐步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要真心實意地與學生融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切實增強自身道德素質(zhì)修養(yǎng)。
智利詩人米斯特爾說:“有很多我們需要的東西是可以等待的。孩子卻不能等待。他的骨髓在不斷形成,他在不斷造血,他的大腦在不斷發(fā)育。對于他,我們不能說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苯裉?學校德育不僅僅在于為學生的成長塑造一個理想的理念世界。更重要的是,關(guān)注學生日常的道德生活,我們必須理解道德的成長是一種生活的經(jīng)歷,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
正是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可以說,教育學生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由此教師應該培養(yǎng)的不是學生,而是學生的生活。當我們從生活質(zhì)量的角度來看待學校道德教育的時候,我們既要致力于積極地營造一個個體能夠有意識地按照自己的愿望主導自己的生活的良好環(huán)境,在有限的時空中最大限度地滿足教育主體中的物質(zhì)、情感以及自我成長的各種需求,也要積極引導教育主體學會在和周圍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妥協(xié)和和諧的過程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威.民本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丁鋼.學生道德生活與優(yōu)質(zhì)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
(徐州幼兒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