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躍
中圖分類號:G642.4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71-01
摘要: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活動,常常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從而嚴重低估了課堂上“學生—學生”相互作用關系的重要作用,在 新課程改革條件下,現(xiàn)代合作教育學理論就非常重視在課堂學習中的生生互動學習的作用,
關鍵詞:傳統(tǒng)教育;生生互動;尊重學生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活動,常常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從而嚴重低估了課堂上“學生—學生”相互作用關系的重要作用。心理學家約翰遜認為:“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社會化和人生發(fā)展的影響具有更大的作用力?!彼?在新的教育發(fā)展形勢下,要求對以前的教育理念進行改革,,新的教育理念主張: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從而起到一種“共振”作用,這就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溫伯特所謂學習中的“共生效應”,這種效應能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仿效和矯正,共同發(fā)展。那么,在新課程改革條件下的課堂上,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教師,應該怎樣進行課堂教學,從而最大限度的充分發(fā)揮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針對這個問題 ,談談自己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的的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形成“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我認為下面兩個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必須是民主的、平等的。沒有一個民主的課堂,沒有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就不可能形成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真正意義上的積極的互相推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的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建立一個學生交流的平臺,從而有利于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二,互動必須是積極的、自主的。也就是說,學生之間的互動應該是學生的一種主動的行為和自身的要求,不存在任何“被動”的因素,它必須是雙方自覺自愿、積極參與的一個過程。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用啟發(fā)式教學,精心設計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想發(fā)言,想與其他的同學交流.所以,我們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盡量給學生提供一個相互討論的平臺,進一步提高生生互動的效果,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
其次、新課改條件下的教師要轉變角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新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每一教師教師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有新的定位。教師的角色轉變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方面: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教學體系中,作為學生只是消極被動的接受知識,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我們的教師應該把教學過程視為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導者,知識意義的建構者;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另一方面要改變教師單一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觀念,教師不應該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活動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nèi)容的控制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應該是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者,學習氛圍的營造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是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二、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順著學生的思路層層推進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我們的老師總是希望學生沿著老師設計好的教學計劃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與事先設計有不一致的情況,總是千方百計的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預先設計好的方向引導,甚至不惜打斷學生的思維。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表現(xiàn),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在開放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確定自己的思維方向,是非常正常的,作為老師,應該充分尊重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這才是我們應該交給學生的。反之,如果學生總是沿著教師的思路前進,那恰恰說明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生不能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順著學生的思路推進教學過程”。
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難免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即學生的見解是錯誤的,學生們可能眾口一詞,堅持自己錯誤的觀點,這是我們有的教師感到頭痛的問題,有些教師此時就會急于把自己正確的觀點塞給學生,這樣的做法是不太妥當?shù)?因為這樣就有可能在不經(jīng)意間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更嚴重的是這樣削弱會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指導要適當
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引導者,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合作氛圍。這一點應從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合作關系開始,具體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
首先:應該盡量讓學生自由組合,自主選擇合作對象,使他們對合作學習充滿興趣。但是,這樣的選擇容易出現(xiàn)“差——差”,“優(yōu)——優(yōu)”組合的傾向,直接會導致兩極分化。這時,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的教師,應適當?shù)慕o予學生幫助,在充分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闡明自己對分組的看法,在大多數(shù)學生愿意的條件下,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的學習小組,各組中盡量安排好、中、差三類學生,這樣,學生在小組中能找到能力水平相當?shù)耐?傾聽他們的見解,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討論。
其次,?教師在生生互動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主要任務是“導”,學生則是演員,對于教師這個“導演”來說,可“導”不“導”的地方堅決不“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導”。那在什么時候,教師才能引導呢?筆者認為當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時,教師方可去“導”:
(1)當學生的合作學習偏離正確“軌道”較遠時。
(2)當小組內(nèi)部分歧得不到解決時。
(3)當學生的討論嚴重影響課堂紀律時。
但這兒須注意的是,教師不宜“導”得過多,或以自己或教參的觀點代替、去左右學生的想法,急于去統(tǒng)領學生的思想。
總之,營造“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要啟發(fā)學生“生疑質疑”,引導學生“析疑解疑”,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就一直會處于積極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