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林
義務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發(fā)展??稍诔踔须A段的班級里,學生的知識、智力、能力參差不齊,特別是數(shù)學學習水平差距很大,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已不適合新形勢下的數(shù)學教學。面對初中學生的基礎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方法等存在的諸多差異,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fā)進行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因而分層教學的方法已被越來越多的數(shù)學教師所重視。分層教學,就是對一個班的學生,按基礎知識及認知水平分成幾個層次,對各層次的學生分別制定目標,采取各種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能使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只要學生努力學習就能達到相應的目標。因此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自尊心,使學生愿學、樂學,以實現(xiàn)大幅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學生分層
以學生成績和對學生的能力素質鑒定為依據(jù),把班內學生按好、中、差分成3個群體(分別記為C組、B組、A組)。好、中、差學生的比例大致為3:5:2左右。然后以相鄰前后2桌4人為一組,好、中、差適當搭配,由C組學生任組長,由組長檢查學習情況,遇問題小組討論,互相幫助,組與組間進行學習競賽,數(shù)學課按組就坐,一個小組為一個活動單位。在小組里,A組學生代行教師的部分職責,對簡單問題由C層學生解決,每周的難題由C層學生匯集起來,反饋給教師。
為了消除“標簽效應”,消除“差生”自卑心理,分層可以是隱性的(只告訴學生本人)。分組都是相對的,應根據(jù)學生發(fā)展實際,有層次的升降變遷,對激勵學生上進是非常有益的。要把學生在班內所處的位置的變遷及時告訴本人,鼓勵他們由“下”層向“上”層遞進。分層是手段,遞進是目的,分層的成功,恰恰體現(xiàn)在“遞進”之中。
分層備課
分層備課是搞好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備課時,要把這節(jié)課的知識根據(jù)A、B、C三類,將同一問題由淺入深逐層提高。各個層次的目標檔次要適宜,學生通過努力能達到,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備課時,要使A組學生的最低目標不能低于教學大綱的最低要求,具體要求應為:C層學生應深刻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B層學生應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僅知道“是什么”,而且能回答“為什么”的問題;A層學生主要掌握基礎知識,能回答“是什么”就可以了。
如在因式分解第一課時中目標分層是,A層,1)使學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系,2)使學生了解公因式的概念和提公因式法,3)會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B層,除掌握A層學生所要求的內容外,能適應簡單的變式練習;C層,熟練掌握A 、B兩層學生的要求,應會處理公因式是多項式的習題。
分層授課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戰(zhàn)場,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要通過課堂獲得和培養(yǎng),為確保分層教學目標的落實,必須抓住分層授課這個中心環(huán)節(jié),找準切入點,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分層授課是分層教學中最關鍵、最難操作、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節(jié)。應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異步達標”。
1)課本中的例題起著應用概念、解題規(guī)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層次性不強,內涵有限。教師應熟悉教材前后聯(lián)系,掌握每個概念、例題所處的“地位”,對概念、例題恰如其分地進行分層,有的適可而止,有的加以鋪墊與引申,形成變式例題組或習題組,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用。
2)為了鼓勵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教師應有意識地編擬3個層次的問題,以便課堂上提問。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C層學生回答,簡單問題優(yōu)待A層學生,適中的問題的回答機會讓給B層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點撥。
分層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通常這樣安排:A層學生做作業(yè)本上的基礎題;B層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本上基礎題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綜合性和提高性的練習;C層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本上基礎題外加做思考題,即做一些綜合性強,有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的練習。由C層學生檢查B、A層學生的完成情況,再由教師批改。
分層輔導
平時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分層輔導。對A層學生的輔導,主要是調動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對他們的作業(yè)盡量面批;對B層學生增加綜合性習題,促使他們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對C層學生,可挑選其中的尖子生進行數(shù)學競賽輔導,主要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靈活應變能力。分層輔導,不但可以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避免“陪坐”現(xiàn)象的產生。
分層測試
試卷內容應根據(jù)學生層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可分為A類、B類卷,適用于后進生的試題應以重點考查雙基為主,并提前告知測試范圍,使他們能夠通過認真準備而考取較為理想的分數(shù),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不斷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而適用于優(yōu)秀學生的試題則側重于考查學生的能力,使這類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掘。
分層教學的幾點思考
不少數(shù)學教師都在實踐分層教學,這是對提高教學質量和發(fā)展學生個性無疑是一個好方法,但是作為一個剛起步的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法來說,存在不少不盡人意的問題。如在實際操作中的方法不當,會使分層次教學收效甚微,甚至失敗。在幾年的分層次教學實踐中,筆者認識到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實施分層次教學,如果不開展學生思想動員,使學生對分層次教學正確認識,結果會使部分優(yōu)等生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使部分后進生喪失學習自信心和進取心,從而引發(fā)出強烈的負效應。
2)分層不要只依一次或幾次的成績做依據(jù)來劃分學生的層次,應根據(jù)學生能力水平、平時成績、行為習慣、特長愛好等多因素綜合起來,在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劃分層次。
3)分層次應分而有度,層次分得過死,會加重兩極分化。要據(jù)情而變,不能盲目地分層,而應實現(xiàn)動態(tài)平衡,為了激勵優(yōu)等生不斷進取,也可設置更高的層次D層,鼓勵學生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
4)切忌在平時教學時分層,但在考試時卻標準劃一,這樣不利于正確評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不利于平時的分層教學,不利于評價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往往使分層教學嘗試中途“流產”。
5)分層教學中優(yōu)化師生關系是很重要的,教師要注意師生情感交流,積極創(chuàng)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必須要有民主的教學作風,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盡可能尋找他們的閃光點。
總之,分層教學把學生始終放在了教學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知識、技能、智力、能力等因素綜合協(xié)調發(fā)展;有利于分層推進、培優(yōu)輔差;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但分層次教學仍要在理論方面不斷地研究探索,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白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