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霖
摘要:在分析了高職學生鋼琴學習各個階段不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借助心理學的一些觀點,分別探討了調動高職學生積極性和克服消極心理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鋼琴學習;積極性;消極心理;心理教育
作為一名高職鋼琴教師,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要想上好每一節(jié)鋼琴課,不但要給學生傳授彈奏技巧和音樂理論知識,還需結合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以此構建立體的鋼琴教學思維模式,從而促使學習者不斷進步。
一、高職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征
初始入門階段。這是高職學生練習鋼琴的第一階段。此時由于練習者的知覺范圍窄,注意力難以分配,從而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動作細節(jié),而產生動作上的不協(xié)調。因此,學生在這一階段單靠視覺控制難以覺察出自己在練習中的缺點和錯誤。
逐漸熟練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練習者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自己的各分解局部動作逐漸連貫,相互結合。緊張程度也隨之有所減弱,動作的相互矛盾減少,直至形成協(xié)調的系列動作。同時,學生注意力分配、發(fā)現錯誤的能力也逐步增強,動覺的控制作用逐漸代替視覺。并且,隨著練習時間的增長,練習者彈奏的系列動作逐漸不再需要靠視覺控制,而是主要靠聽覺和動覺來控制、調節(jié)和相互協(xié)調,從而能使練習者以連鎖反應的方式在琴上彈奏。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練習者的自動化動作形成,注意力分配廣,記憶清晰,動作準確協(xié)調,彈奏越來越得心應手。
回旋加深階段。鋼琴演奏技巧的掌握是通過不斷地反復練習逐漸形成的。但技能的形成是螺旋形的、階段性的,時快時慢,有時甚至出現停頓和倒退,這種現象可稱作“高原現象”,這種現象符合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曲線”規(guī)律,也有人將此稱作“演奏技能中的回旋現象”。在技能發(fā)展過程中,回旋現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是暫時性的,經過努力可以克服。只要演奏者遵循客觀規(guī)律,并結合實際情況堅持科學訓練,持之以恒,一定會沖出漩渦,跨上新的臺階。
熟能生巧階段。學生其個性差異的練習曲線會有顯著不同,主要表現在“高原期”的出現時點與持續(xù)時間長短的差異上。在這一階段中,教師應仔細觀察學生的進步過程,掌握其練習曲線規(guī)律,當學生學習上出現“高原現象”時,教師應明確告訴學生這一學習過程的必然性,以解除他們學習上的困惑,并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直到他們改進學習方法,鼓勵他們突破“高原反應”而爭取更大的進步。已形成的技能、技巧在長期中斷練習的情況下會減弱甚至“失效”,因而練習者應持之以恒,及時復習,從而使自己的技能熟能生巧。
二、調動高職學生積極性的主要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毅力
鋼琴演奏的技藝性特點要求學生反復磨練演奏技巧,而鋼琴表演的藝術性又需要學生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正所謂“臺上幾分鐘,臺下十年功”,鋼琴學習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大多數人往往不喜歡練習本身,而只對練習的結果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循循善誘,告訴學生要想對自己的事業(yè)有所追求,就必須鍥而不舍地練習。
2.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強化學習的原動力
培養(yǎng)學習興趣需要進行誘發(fā)、培養(yǎng),與“憑興趣學習”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直接影響學習效果,還將影響其潛在素質和能力的發(fā)揮。教師教學中,可采取一些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以鼓勵為主,對學習中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功的滿足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正確的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學到了一種思維方式,是其能力形成的基礎。鋼琴教學中,除了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還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善于總結和概括的能力。
4.結合具體情況因材施教
例如,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彈奏時手指緊張、僵硬的問題,多數是因為他們未能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或是因為心理緊張所致。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情況,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三、克服高職學生主要消極心理的主要方法
大部分鋼琴練習者在鋼琴學習這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中,都有患得患失的心理,容易產生一些不利于學習的心理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自卑與恐懼心理。鋼琴學習起步較晚的學生由于學琴晚,手指已經僵化定型,失去了學琴的最佳時機,增加了學琴的困難,因此學生在學習中經常遇到挫折,容易產生一種自卑感和對鋼琴學習的畏懼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勇氣,導致進步緩慢。這是學生學習與演奏的最大心理障礙。
二是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一些學生由于起步較晚,又能充分認識到鋼琴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容易產生一種急于求成的學習心理,希望短時間內能迅速掌握演奏技巧并運用自如。但學習鋼琴有它自身的必然規(guī)律,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急躁和悲觀情緒會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三是演奏心理障礙。鋼琴演奏活動是在演奏者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處于高度緊張時進行的,是演奏者的才能、意志、注意力、想象力、音樂聽覺、音樂思維、音樂記憶、個性心理特點、美學心理等各種因素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學生由于過度緊張而出現的大腦空白、怯場,或希望超水平演奏而過分注意場內的聽眾反應,怕出錯,而突然失去演奏到底的信心,缺乏演奏興趣;或由于精神不集中等演奏心理障礙,使得學生在考試及演奏會上經常出現錯誤,沒有音樂表現力,影響演奏水平的發(fā)揮。
針對上述消極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一是培養(yǎng)和諧的心理狀態(tài)。鋼琴教學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的過程。教師不可以在課堂上表現出粗暴急躁或漫不經心的負性情緒。學生演奏時,教師一定要耐心聽完,不可輕易打斷其演奏;經常開導學生,讓學生明白,任何事物不可能時時完美無缺,演奏中常出小錯是正常現象,有了這種心理狀態(tài),演奏時就會少出差錯;對學生成功的演奏及時給予贊許和鼓勵,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
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興趣。如經常舉行小型演奏觀摩會,創(chuàng)造一種表演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學生登臺表演時,教師可作適當的心理暗示,如多鼓勵或讓學生上場前回憶發(fā)揮好的情景,使之增添信心,緩解緊張情緒。
三是培養(yǎng)學生正面思維的習慣。在練習與演奏中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優(yōu)點和成績,積極地去爭取成功,而不是消極地面對失敗,以增強信心。
四是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做到演奏時“處變不驚”,鎮(zhèn)定自若,以保持樂曲的完整性。平時就讓學生明白演奏與練習的差別,學會適應;演奏時要有清晰的思維和冷靜的頭腦,養(yǎng)成注意力集中的習慣,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加強藝術實踐,常在不同對象、不同場合、不同條件下進行演奏,以適應各種情況。
五是培養(yǎng)學生心理練習的習慣。這里的心理練習是指脫離鋼琴和樂譜,僅在頭腦中反復思考演奏中的實際動作的進行過程。心理訓練也是一種想象練習,不受時間、地點、器材的限制,肌肉不會產生疲勞。正確、經常的心理練習能收到較好的訓練效果,同時,教師通過這種訓練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清晰的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注意力。
鋼琴學習是個艱苦、漫長的過程,為了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完成學業(y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作為一名教師,應該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針對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況制定出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 應詩真.鋼琴教學法.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8.
[2] 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