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瀅瀅
[摘要]現(xiàn)代教學的目的,并不是灌輸大量的知識給學生,因為知識是無限的,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自學、自主、自助、自奮和自勵。教育的任務是讓每個人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此,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jīng)驗,來談談新課標下的高中音樂欣賞課。
[關鍵詞]音樂課堂 創(chuàng)新能力 實踐能力
愛好音樂藝術是人類共有的本性。可以說人的一生都伴隨著音樂,學會如何賞析音樂,分辨音樂的優(yōu)劣是當今音樂教育一個嚴峻的問題。古語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音樂教育而言,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愛好音樂的情趣和尊重音樂文化的態(tài)度。作為教師,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交給學生一把打開音樂殿堂的金鑰匙,為音樂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礎。
一、注重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
高中的音樂課以欣賞為主,教材提供了一大批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教師在指導學生欣賞和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時,應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為前提條件。音樂本身是聲音的藝術,聽覺的藝術,一切感知都是從傾聽開始。然而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逐步養(yǎng)成的。首先,教師要造就良好的“傾聽”氛圍。如以優(yōu)美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和優(yōu)質的音響器材來吸引學生去傾聽。其次,教師要根據(jù)作品采取可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在欣賞探戈名曲《小伙伴》時,筆者提出:“這首樂曲的節(jié)奏有什么特點?它由那些樂器來演奏的?作品的情緒是怎樣的?在表演探戈時,舞者的表情應該是怎樣的?”因為提出了問題,就為學生的傾聽提出了目的。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傾聽,在音樂中尋找答案。從激發(fā)學生“傾聽”的愿望,到切實完成傾聽任務。當然,中學音樂的欣賞除了在音樂的審美形式中獲得愉悅外,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對音樂情感內涵的基礎上。每一項問題的提出、解決和最后情感的升華,都應建立在傾聽音樂的基礎上。
二、以拓寬學生的“想象”為己任
現(xiàn)代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知識。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自學、自主、自助、自奮和自勵。即學生自己能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能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自己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最后通過實驗或論證來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再停留在單純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上,而要千方百計、見縫插針式的“設法把學生的思路拓寬?!睘榱送貙拰W生的思路,在教學方法上,要采取多模式,常用的有“啟發(fā)式、對比式、談論式、爭辯式、假設式”。我們的音樂教材中幾乎都有簡短的說明介紹。對音樂的理解其實是不受時空限制的,筆者要求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不為課本所局限。筆者在講授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的祭獻之舞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供一段解說或表演一斷情景。音樂一響起,同學們所感悟到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以探險為主題,有的是以森林中土族人的祭祀活動為主題,還有的是以血性謀殺為主題。雖然情景大不相同,但有一點共同的感受,音樂陰森恐怖,充滿野性。而由這點引申的都是同學們對音樂的理解和豐富的想象。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想象力比一切知識更為重要。”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打破常規(guī),努力把學生的思維解放出來,不要讓他局限在某一區(qū)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觸角”去感知豐富的世界。
三、強調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習:內在財富》報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務是讓每個人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潛能?!蹦敲矗谝魳氛n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教師只要多動一些腦筋,就可以提供學生很多創(chuàng)造的機會。比如,可給學生提出與內容相關的開放性問題,也可以安排學生向老師自由提問的時間,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的被激活。長此以往,就會不斷產(chǎn)生新點子、新見解乃至新的作品,這些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最常用的方式。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還經(jīng)常展開一系列技能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節(jié)奏訓練,筆者讓學生在已有的節(jié)奏的基礎上,進行節(jié)奏接龍。如第一位學生打出×.×××××××的節(jié)奏,那么第二位同學從后一拍開始接××××××××第三位則×××××××.×……把模仿和創(chuàng)新緊密結合,既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同時又鞏固了節(jié)奏訓練,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創(chuàng)新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甚至可以運用到考試中去。平時學生最害怕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考試。在期末考中,筆者沒有給學生安排單調的技能或書面考試,而是讓學生自由組合,創(chuàng)編一個音樂劇或音樂小品。經(jīng)過精心準備,最后的期末考變成了一場豐富多彩的展示會。每一個作品都編寫了劇本,分配了角色,而且努力用音樂貫穿整一部作品。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不僅把所學的音樂作品很好的融入到音樂劇中(作為背景音樂出現(xiàn)),還自己填詞改變了許多歌曲。筆者為學生精彩的表演所陶醉,更為學生大膽的創(chuàng)新所折服。我們的音樂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在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中,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
四、讓生活中的音樂走進課堂
據(jù)媒體報導,現(xiàn)在的學生九成以上都很喜歡音樂,然而卻有一大部分學生不太喜歡音樂課。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內容脫離學生生活,也有教師本身的觀念和教學方法脫離學生生活。針對這些現(xiàn)狀,筆者力求讓音樂課變得更豐富,更加貼近生活。
首先,作為教師要明確一點,音樂從生活中來,而不是從書本中來,要給學生一個真實的音樂生活,而不是一個人造的音樂生活。教育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脫離時代,要真真切切走進時代,把教材內容變?yōu)殚_放式,內容要豐富,形式多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眾音樂已經(jīng)憑借各種媒體對學校音樂教育和學生產(chǎn)生了深刻的震蕩。筆者認為學校絕對不能閉關自守,應將音樂學習和學生生活結合起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每節(jié)課安排一名學生來介紹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或歌曲,并要求他們著重闡述對作品的介紹和對音樂的理解。當然大部分同學都介紹了流行歌曲,作為教師,筆者鼓勵他們要有正確的觀念和認識,對這些音樂不要統(tǒng)一采用拿來主義,要有自己的想法。學生介紹完,筆者總是作一些簡短的評介,逐步引導學生走入健康的音樂生活?,F(xiàn)代的學校音樂教育要求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音樂教育內容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更多地聯(lián)系學生面臨的生活環(huán)境來設計教學,增加與現(xiàn)代生活的關系密切的通俗音樂等。
馬克思曾說過:“正如只有音樂才能喚醒能欣賞音樂的感情,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迸囵B(yǎng)音樂的耳朵,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和修養(yǎng)。讓我們走進音樂,撥動感悟音樂的心弦,揚起高雅藝術的風帆吧!
參考文獻:
[1]學習——內在的財富.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學校音樂教材.奧爾夫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馬克思傳.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