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機械制造工藝學的可行性,提出了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和實施原則。對如何在機械制造工藝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學;案例教學法:實施步驟;實施原則
中圖分類號:TH1l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11(2009)05-037-02
作者:徐鐵華,湖南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湖南,長沙,410200
一、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機械制造工藝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機械制造工藝課程的特點
機械制造工藝學從產品的質量、生產率和經濟性為出發(fā)點,重點研究機械加工中的工藝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新工藝不斷出現(xiàn),傳統(tǒng)的加工制造方法被現(xiàn)代工藝所取代。機械制造工藝學這門課實踐性很強、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聯(lián)系緊密,但內容大多枯燥、晦澀,無形之中給專業(yè)課的教學帶來了困難。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實踐證明,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解決這一個問題的根本途徑。
(二)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師選用專業(yè)實踐中常見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典型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案例教學法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必須經過充分的準備,深入的思考,熱烈的討論,才能獲取預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點有:
1、通過分析和研究案例,使學生獲得經驗,并分辨出各種信息的價值。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從而培養(yǎng)獨立分析問題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2、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積極討論,在此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經驗,思維受到啟發(fā),而且能在討論中增強人際交流,活躍集體氣氛,并養(yǎng)成向他人學習的習慣。
3、與講授法相比,案例法較為直觀。
由于機械制造工藝學與生產實際聯(lián)系緊密,因此可根據教學要求,選用實際工作中完全真實的典型案例進行教學。也可聯(lián)系專業(yè)實際,自行設計、編寫案例。通過案例教學,將機械制造工藝學中的理論知識有機地溶入實際案例中,這樣課堂教學不至于那么枯燥。
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一)提出問題,選擇案例
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比一般上課的備課,要多付出幾倍的時間和精力。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知識目標就是有關新的概念、觀念、方法和理論的學習,它是理論知識和固有經驗的學習。技能目標就是能力方面的學習,如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然后根據教學目標,綜合教師本人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典型案例。案例是否合適,可從三個方面來考慮。第一,案例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或提高某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案例應與教學目標相吻合,應使案例具有代表性、可學習性,既淺顯易懂,又有技術奧妙。第二,案例適合教師。即教師能把握的案例,教師對案例所涉及的知識是否完全掌握,對案例所涉及的問題是否有相應的解決和處理的能力及經驗。第三,案例適合學生。案例的難易程度是否適合學生;通過案例學習,學生能否學到某些知識和技能。最后,教師綜合教學目標和案例特點,提出相應的問題。例如講授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分析時,選擇轉盤托零件(圖1),編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可將內孔表面加工方法、結構工藝性分析、毛坯選擇原則等基本理論知識貫穿于編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的操作中。
(二)討論案例,交流方案
案例教學不是普通講授,主要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要提前給出案例,根據學生的情況,事先將學生分組,進行小組內討論。組內成員各抒己見,陳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據,擬定方案,做出決定,達成共識,為課堂討論、交流做好充分準備。在案例教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嚴密組織好教學。要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要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去討論案例,交流方案。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要不斷鼓勵并適當指導,提供一定的建議。學生利用一定的時間,討論案例,反復思考,反復推敲,并交流方案。案例教學對學生的要求是要有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學習中要積極參與,互相交流,要有自信心,要不怕犯錯誤。要勤于思考,勤于實踐,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分析轉盤托零件(圖1)的結構工藝性時,引導學生分析螺紋孔(2-M6)的結構特點,討論其加工方法。
(三)歸納總結,深化提升
一次案例課結束后,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偨Y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學生討論情況的總結。主要總結學生討論發(fā)言是否積極,爭論氣氛是否熱烈,分析討論問題是否深入透徹等等;二是對案例本身的討論總結。教師在案例討論結束后作簡明總結,明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其依據是什么,通過討論受到哪些啟發(fā),討論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有待今后改進等等。例如編制轉盤托零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涉及毛坯選擇時,生產類型不同,毛坯的選擇也不同。單件小批量生產時,可采用由棒材和板材組焊而成的焊接毛坯;批量或大批量生產時,應采用鑄件或精密鑄件毛坯。以此例為引子,歸納總結毛坯選擇原則。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一)自主分析,獨立思考
學生拿到案例后,應閱讀案例材料,查找必要的資料,并積極思索。然后進行各自的分析,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設計自己的方案,為討論案例中的問題打下基礎。案例教學法的主體是學生。要求學生在交流案例之前做充分的準備,深入獨立的思考,為小組內成員討論作鋪墊。
(二)主動參與,相互交流
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和維護良好的討論環(huán)境和氣氛,使學生能充分討論、爭辯。為了讓討論、爭辯能充分展開,教師不要輕易參與爭論,要積極鼓勵那些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同學發(fā)言。對那些觀點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同學發(fā)言也不要輕易否定,以免打擊積極性。討論中遇到“冷場”的時候,教師可指出:如果一個學生只是聽取別人的意見并從中獲得收益,而自己不發(fā)表觀點,那他就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來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自己也失去了進一步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教師在討論中特別要關注那些不善于公開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在適當時候請他們發(fā)表意見,并以各種方式加以鼓勵。如“這位學生的發(fā)言有自己的新思想,比較切合實際情況”;“這位同學的發(fā)言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比較新穎”等等。
(三)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在整個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當“三導”角色——“導航”、“導游”、“導演”。即既要善于傾聽學生發(fā)言,又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或給予提示、發(fā)問,或故設疑團,或充當爭論反角,使案例討論的發(fā)言始終圍繞題目中心順利進行,不發(fā)生偏題或跑題,同時也使討論中的爭論能深入開展下去,一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對知識理解的深化。當然,討論中也要求學生能堅持正確的意見,勇于糾正錯誤的觀點。
教師在積極扮演“三導”角色的時候,切忌充當“三員角色”。一當“演說員”,從頭至尾只顧自己發(fā)表見解,不注意調動學生討論、發(fā)言的積極性;二當“評論員”,對學生的發(fā)言品頭論足:三當“仲裁員”,對學生之間的爭論橫斷是非。
四、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機械制造工藝學與生產實際聯(lián)系緊密,適宜采取案例教學法。但案例教學不能代替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和講授,需要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結合。教師在選擇案例之前,應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從而確定相應的案例教學目標。教師應認真選擇教案,使案例特點與教學目標相吻合,難度中等,適用于教學。搞好案例理論分析,使案例研討不斷深化??梢远嗖捎冒咐懻摰姆绞?,通過討論,把研討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