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琴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要讓學生主體精神的發(fā)揮、主體人格的完善、主動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讀書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是學生自主讀懂的,反復讀而習句讀、識精義,絕非老師代替所能完成。從教師的角度講,“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目的是教師把好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反復實踐、運用中養(yǎng)成習慣,形成能力,最終舉一反三,能獨立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從而終生受益,此所謂授之“漁”而非授之“魚”。中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一方面迫切希望老師能教給他們好方法,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用較少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成績;另一方面又對教師存在著強烈的依賴心理,一切留待課堂上,等待教師的講解,自己很少主動讀書和有方法地讀書,這對中學生學習語文和學好語文是極為不利的。
課前自讀法強調學生在教師講授之前必須完成五遍自讀,不完成則不講解。讀而不講至少有7分得,講而不讀則至少有7分失。所以,教師持之以恒的要求學生課前自讀,使其養(yǎng)成習慣,對于中學語文教學十分重要。
1.跳讀。學生在初讀文章時,如果遇到生難字詞,不要急于去查字詞典,因為這樣會導致信息傳遞的中斷,不利于對文本的理解。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先在生難字詞上作記號,方便以后查找。第一遍讀完后,再借助工具書理解掌握。需要強調的是,字詞積累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構成語文基本功的要件。識字量越大,詞匯積累越多,我們的語文能力也就越強。“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雖然可望不可求,但它至少從側面強調了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方向。
2.連讀。在疏通文句后,第二遍是連讀,即不中斷、不漏詞句地朗讀。它強調的是通順、流暢,朗朗上口。通過閱讀,使句子像句子,文章像文章,其目的是在順暢的閱讀中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語感。當然,這樣的閱讀,也能讓學生初識句意、文意,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礎。
3.摳讀。逐字逐句的閱讀理解課文,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通過細讀細摳,明白詞意是什么,句意是什么,段意是什么,文意是什么,知作者所云。當然,如果確有不能理解的東西,首先要學會查資料,學會向他人請教。如果依然無法求解,就應該做上記號,留到課堂上,請教師幫助完成。
4.覽讀。“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庇[讀要有居高臨下的氣勢,讓目光和文本保持一定的距離,通覽全篇,宏觀把握,從整體上分析文章的行文結構,理清文章脈絡,從而對文章的寫作框架形成清晰、深刻的印象。人有肢體骨骼,文有起承轉合。一篇文章如何起筆,如何承接,如何過渡,如何收結,細讀之后再回歸整體,一切便迎刃而解。
5.賞讀。一篇好的文章,總有精美的,可供回味、咀嚼的語言,把這些好的語言勾劃整理出來,拿出功夫細讀細品,會別有一番滋味,也會有一番長進。
一個中學語文教師的導讀和講授遠不只這些,或縱深挖掘,或橫向聯(lián)系,完全取決于教師駕馭知識、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能力。但如果學生課前已經認真地完成了預習自讀,做好教師講授前的準備工作,其學習效果也自然可想而知。
我們之所以認為這種自讀法適用于中學生,一方面是基于他們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和已經具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及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有學好語文的強烈心理沖動——升學壓力和求知欲使提高學科成績幾乎成為每一個中學生的熱望?!氨鶅鋈叻且蝗罩?只要要求和督促學生堅持自讀,用心做好,久而久之,它的實際效果將會是明顯的,也將使我們的教學工作駕熟就輕、事半功倍。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