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了一個新的知識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下關(guān)于這個知識點的文字表述,回憶一下探究過程,然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是學習新知識的初級階段,也是第一階段。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別是在剛剛學習過新知的短時間里,遺忘最快。因此,學生對剛學過的知識需要及時復習。同時,下一節(jié)課的復習提問往往是不可少的。對于復習提問,我們可以考慮“兩給”和“兩不給”:“兩給”分別是“給問題”和“給時間”,“兩不給”分別是“不給問題”和“不給時間”。由“兩給”和“兩不給”組合可以得到如下四種情況:一是給問題不給時間,二是給問題給時間,三是不給問題給時間,四是不給問題不給時間。
給問題不給時間
先來看第一種情況,給問題不給時間的提問。這是教師比較習慣的做法。上課伊始,教師最習慣的說法就是:“現(xiàn)在開始上課。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jié)課所學的有關(guān)平行四邊形的內(nèi)容,請同學來回答一下。\"這樣的提問,學生往往沒有做好準備,站起來以后要停頓一段時間,進行思考、回憶,這個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即便如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答不上來也是常有的事。
這樣的提問雖看起來比較省時,但教師往往帶著急切的心情開始上課,急于讓學生給出答案,想收到復習檢查的效果,結(jié)果事與愿違。因此這樣的提問一般是不提倡的。教師給出了具體問題,學生的思考就有了針對性,回答也就相對容易一些。但是,給出了問題后,學生的思考就容易受到所提問題的限制,上節(jié)課的其他內(nèi)容就被忽略,學生的思考范圍也會變窄。
因此這樣的提問方式一般不建議采用。如果采用,教師要在上一節(jié)課下課時給學生明確:下節(jié)課一上課就提問。這樣便于學生在下一節(jié)課上課之前去準備,答不上來就要進行相應“懲罰”。
給問題給時間
第二種情況是既給問題又給時間的提問。這也是許多教師常用的方法。比如,上課伊始,教師會說:“現(xiàn)在開始上課。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jié)課所學的有關(guān)平行四邊形的內(nèi)容,同學們先回憶一下,等一會兒找同學來回答?!泵鎸@樣的提問,學生會按照教師的引導語,認真回憶、積極思考。這樣的提問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回答上來,通過復習掌握已學知識。但是,由于教師給出了問題,學生可能就會只考慮教師給出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以外的知識和方法就不能得到復習。也就是說,學生的復習、學生的思維活動受到了教師問題的約束和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多個問題的提問時,有不少教師會逐個提出,即每次提出一個問題。因為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理解能力、記憶水平等會有差別,有的學生完成了一個問題,但是其他學生還沒有完成。等所有學生都會了,所需要的時間就會很長。因此,這樣不利于學生集中思考問題,也比較費時。比較可取的辦法就是幾個問題用PPT一次給出,讓學生先自己復習回憶,然后再在同桌之間進行提問檢查,教師再進行抽查式提問,全員參與,復習效果比較好。
不給問題給時間
第三種情況是不給問題給時間的提問。上課伊始,教師會說:“現(xiàn)在開始上課。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請先回憶一下,等一會兒找同學來回答?!?/p>
由于教師沒有說具體提問的內(nèi)容,這就給學生的復習增加了難度,學生需要閱讀上節(jié)課學習的教材內(nèi)容,查閱上節(jié)課的筆記,回憶教師在上節(jié)課講的內(nèi)容,包括知識、方法、規(guī)律等。如學生除了考慮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有哪些性質(zhì),還有可能會想: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zhì)雙重作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符號和記法,學習了畫對角線可以把平行四邊形的問題轉(zhuǎn)化為三角形的問題等。學生需要認真回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再回答問題。這既考查學生梳理、提煉問題的能力,也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新精神大有益處。
不給問題不給時間
最后一種情況是既不給問題也不給時間的提問。也有人稱這種提問方式為閃電式提問。教師上課就提問,不明確具體問題,不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這樣的提問往往會使被提問的學生不知所措。問題不明確,或者問題較為寬泛,教師就更應該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提問的目的是督促學生在課前做好復習,反饋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理解掌握的情況,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養(yǎng)成圍繞問題積極思考的習慣。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把問題想清楚、弄明白,這實際上是對信息的提取、加工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教師不要這樣提問,即使問題比較簡單,也可以給學生留較短的思考、準備時間。
還有的教師經(jīng)常采用搶答或隨機的方式進行提問。搶答沒有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隨機提問不考慮所提出的問題適合哪個層次的學生。如果所提問題全體學生基本上都能答出來,那優(yōu)秀生回答這個問題就沒有意義;如果所提問題只有少數(shù)優(yōu)秀生才能答出來,那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就有很大的困難。因此,教師在復習提問環(huán)節(jié)也應該考慮所提問題的難度,考慮被提問的對象,考慮回答問題學生的學習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提問,這樣的提問才能發(fā)揮最大效益。因此,提問應慎用搶答和隨機的方式。
復習提問僅是促使學生及時復習、提高學習效率的途徑之一。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去記憶,對于概念、定義、規(guī)律等,“舉例說明\"更有效。理解記憶,學會運用,才是學生所需要的。學生在理解中記憶,在運用中掌握,逐步形成素養(yǎng)。
(徐新建單位系安徽省蕭縣城東初級中學,周學良單位系河南省永城市第三初級中學)
(責編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