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年齡小,行為自主性差,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心,對事物的關注持續(xù)時間短,注意力容易發(fā)生轉移,尤其喜歡色彩多樣與形象多變的事物。繪本具備契合這些心理特點的基礎條件,成為幼兒閱讀的最佳選擇。鑒于小班幼兒的心理幼稚性和思維淺表性等特征,采取幼兒自主閱讀、親子閱讀、教師引領閱讀等繪本閱讀形式,能夠開啟幼兒智慧、發(fā)展幼兒個性、強化幼兒興趣、激發(fā)幼兒潛質,讓幼兒在閱讀中領悟道理、體驗愉悅、培養(yǎng)閱讀習慣,促進幼幾在閱讀、思維、表達、運動、飲食、交往等方面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一、強化閱讀功能,培養(yǎng)良好閱讀興趣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的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幼兒未來成長和發(fā)展的基礎,掌握閱讀方法與培養(yǎng)閱讀能力需要持之以恒,特別是閱讀興趣更需要從孩子認知之初便開始培養(yǎng)。繪本閱讀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幼兒有“黏性”的閱讀興趣,幫助幼兒建構形象化的認知條件反射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同時,全面落實繪本閱讀的核心價值理念,也是對“綱要\"精神的踐行和詮釋。因此,在繪本的選擇上,既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色彩鮮明、圖文并茂、形象直觀、深入淺出的繪本,也要充分尊重幼兒認知的初始性、漸進性,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繪本。繪本中的圖片有利于幼兒展開聯(lián)想,繪本中文字所描述的故事也極易與幼兒產(chǎn)生共鳴。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樹立閱讀從娃娃抓起的新觀念,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拓寬小班幼兒獲取知識與信息的形式與渠道。
另外,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點眾多:一是繪畫,涂鴉是幼兒與生俱來的天性,繪畫更是訓練與培育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形式;二是音樂,幼兒天生對音樂懷有興趣,學習樂器演奏或唱歌,是培養(yǎng)幼兒節(jié)奏感和樂感的重要手段;三是運動,幼兒好動,尤其是喜歡球類、游泳、攀爬等運動項目,這些項目是有效增強幼兒的體質和協(xié)調能力的重要載體;四是手工制作,幼兒心智發(fā)育是從動手開始的,因地制宜地進行折紙、陶藝等手工制作,可以有效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诖?,在小班幼兒的教學實踐中,推薦或選擇合適的繪本特別需要注重科學性,合適的繪本蘊含與幼兒年齡相匹配的興趣點,培養(yǎng)他們的相關能力,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其知識面。
低年級幼兒年齡小,形象思維相對突出,注意力容易分散,選擇既生動、形象又能引發(fā)其興趣的事物,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效果會更好。不難看出,只有有效解決小班幼兒在集體活動中專注力不夠、容易受到環(huán)境干擾等問題,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小班幼兒的閱讀效果,進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集趣味性、故事性和直觀性于一體的繪本故事,是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的首選,特別是利用有一定情節(jié)的故事性繪本來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效果會更好。
以上教育理念,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行動指南。因此,我們在選擇或推薦幼兒繪本時,需要考慮與幼兒年齡特點或興趣點相匹配的繪本。如《好餓的小蛇》就是一本簡單有趣的繪本,其不僅講述了神奇的故事,而且也讓幼兒對繪本產(chǎn)生閱讀“黏性”,進而愛上繪本閱讀。
二、優(yōu)化繪本選擇,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
強化繪本閱讀,繪本選擇至關重要。小班幼兒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黃金期,身心需要協(xié)調發(fā)展。充分發(fā)揮繪本的作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意義重大。因此,在選擇小班幼兒的繪本時,需要充分考量幼兒的身心特點,有計劃地推薦或安排一些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繪本。
不斷增強幼兒的身體機能,促進他們的器官發(fā)育,保障幼兒健康成長,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非常重要。小班幼兒剛從家庭環(huán)境步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為了助力幼兒的健康發(fā)展和身體素質提高,繪本的選擇尤為重要。有關運動的繪本很多,其中角色游戲類繪本、唱歌跳舞類繪本等往往是首選,特別是表演類繪本。開展繪本閱讀并讓幼兒參與表演,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的體質、體格、體能健康發(fā)育,而且也能在家長和教師的正確引導與示范下,讓幼兒在掌握簡單的運動技巧和方法的同時,不斷增強規(guī)避運動風險的意識,努力提高幼兒參與表演和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方面,通過開展與幼兒年齡相適應的趣味性運動,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運動習慣;另一方面,通過有計劃地實施幼兒運動項目,可以促進幼兒們的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
唱歌是促進幼兒呼吸器官、發(fā)聲器官健康發(fā)育和增強幼兒心肺功能的重要方式,舞蹈則是訓練幼兒四肢肌肉力量,提高幼兒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平衡能力的重要途徑。如《蝴蝶找花》就是一部兼有歌唱和舞蹈元素的繪本。在進行《蝴蝶找花》閱讀時,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活動,在幼兒讀懂繪本內容的基礎上,安排幼兒分別扮演“花\"和“蝴蝶”,讓“蝴蝶”伴隨著背景音樂唱起來、跳起來,完成一系列尋“花”、找“花\"動作,靈活演繹繪本中的故事,以此進一步強化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像“蝴蝶”一樣多運動、多活動的意識,進而轉化為積極參與運動的興趣,促進他們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三、利用繪本載體,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不少幼兒都存在著各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偏食、不講究衛(wèi)生、不尊重別人、愛做小動作等,這些行為舉止不僅會影響幼兒的發(fā)育與成長,而且還會引起其他幼兒模仿。特別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還會導致疾病發(fā)生,如喜歡吃炸雞排、炸雞叉骨和炸土豆條等油炸食品的幼兒,容易患厭食癥、胃病、維生素缺乏癥等疾病。如果幼兒偏食奶油、巧克力蛋糕,喝各種甜酸果汁等,則會出現(xiàn)齲齒、身體肥胖、營養(yǎng)不良、胃腸道不適等癥狀。
幼兒在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大都是家長疏于引導或教育導致的結果。如,幼兒有挑食厭食、喜歡吃漢堡和薯條、愛喝碳酸飲料和愛吃甜食等不良習慣,都與家長有直接關系,而且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對幼兒身心發(fā)育的不良影響是家長所共知的。改掉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勢在必行。
很多繪本已經(jīng)將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厚植于生動有趣的故事里,可以讓幼兒們在愉悅的情緒下獲得生活啟迪,收到寓教于讀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兒教師和家長應充分發(fā)揮繪本閱讀的作用與價值,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化解毛病,養(yǎng)成良好習慣。如針對一部分不喜歡刷牙或不能運用正確的方式刷牙的孩子,可以給他們提供《小熊不刷牙》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等繪本進行閱讀,通過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培養(yǎng)他們的護牙觀念,提升他們刷牙的主動性,養(yǎng)成正確刷牙的好習慣。這類有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繪本還很多,如針對孩子不愛洗澡的繪本有《臭臭的比爾》等,針對幼兒不喜歡理發(fā)的繪本有《小拖去理發(fā)》等。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可以讓孩子閱讀《上學不再丟三落四》《慌張先生》等繪本。任何說教都不如圖文并茂的繪本更具說服力,繪本閱讀不僅可以改變幼兒的觀念,還可以使其養(yǎng)成好的習慣。如《漢堡男孩》里面的男孩維尼,平時不喜歡吃蔬菜,對蘿卜、紅薯等不感興趣,對豆角、青菜、番茄、萵苣等素菜更是不屑一顧,只喜歡漢堡。維尼的媽媽不斷提醒維尼:“如果不加以控制,你早晚會變成一個大漢堡!\"維尼總是聽不進媽媽的警告。終于有一天,媽媽擔心的事情發(fā)生了,維尼一覺醒來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大漢堡。小狗、小貓、小伙伴們都追逐他、撕咬他,恨不得把這個“大漢堡”一口一口吃下去。維尼這個時候才想起媽媽的警告,他求媽媽速來救他。這樣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對孩子的啟發(fā)性很大,看似簡單的繪本,卻對教育幼兒有著大作用。又如,幼兒讀了繪本《肚子里有個火車站》,就會很快明白偏食的可怕和合理均衡營養(yǎng)的重要,深刻認識到光吃一種食物或經(jīng)常性吃垃圾食品,不僅會營養(yǎng)不良,而且會使身體變胖。
繪本小故事承載著通俗易懂的大道理,一頁又一頁畫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言行,讓幼兒不僅形成了健康觀念,而且從小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巧借繪本閱讀,助力交往習慣養(yǎng)成
交往是幼兒適應社會生活的本能,也是幼兒身心發(fā)育與個體發(fā)展的需要,還是幼兒從個體走向群體的必要過程。
社會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幼兒的交往始終是伴隨著一些具體的活動展開的,交往離不開活動載體,活動載體促進良好交往習慣的形成。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之間的交往是影響幼兒走向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兒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僅可以促進幼兒價值觀、生活觀、社會觀的形成,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幼兒融入社會的進程。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與幼兒和成人之間的交往,在權利與關系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幼兒同伴之間彼此平等,不存在一方支配另一方的問題,在幼兒心目中也不存在絕對的是非標準。幼兒經(jīng)常和同伴在一起活動,不僅可以有效訓練彼此間交流的能力,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而且也可以在與同伴發(fā)生沖突的過程中,逐漸明白生活中不能只考慮自己,還需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特別是可以讓他們從以自我為中心,轉變?yōu)閾Q位思考。沒有平等的交往,幼兒將不能獲得有效的交往技能,以及控制沖突中極端行為所需要的意志力,也不利于形成性別社會化和社會道德觀念。
因此,教師和家長都要以繪本閱讀為主要路徑,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寬松而自由的交往情境,多角度幫助幼兒在體驗、模仿、感悟中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直到融入社會,不斷增強幼兒們尊重規(guī)則的社會交往能力。比如,幼兒在交往中遇到?jīng)_突時,“告狀\"是最為常見的方式,這時可以借助繪本《不要告狀,要溝通》,讓孩子們漸漸明白,日常交往生活中肯定會遇到很多事情,也會發(fā)生一些小矛盾,但只要好好溝通就都可以解決。尤其是要讓他們明白在自己努力都無法解決的時候可以找老師幫忙,“告狀”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又如,繪本《沒長耳朵的小老虎》講述的是小老虎在聽別人講話時注意力不集中而好心辦錯事的故事,通過閱讀可以有效解決幼兒在交往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從而教育他們要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避免出現(xiàn)不該出現(xiàn)的差錯。又如繪本《不聽話的小黃鴨》,講述的是小黃鴨不聽鴨媽媽的話亂跑,引來了小花狗差點送命的故事。繪本篇幅不長,教育意義深遠,通過閱讀幼兒們明白按要求辦事的重要性,并學會做事情要講規(guī)矩。
五、重視繪本閱讀,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用餐、盥洗、如廁、穿脫衣物等自主能力,是幼兒適應社會、獨立生活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小班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剛剛離開父母進入小班學習的幼兒來說,自理是必須盡快學會的技能。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選擇或向家長推薦一些能夠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繪本,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如《阿立會穿褲子了》,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褲子的技巧;《起床了,穿衣服》,引導孩子們自己穿衣服,培養(yǎng)獨立意識;等等。
綜上所述,開展有趣的繪本故事閱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育策略。教師應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質,選擇恰當?shù)睦L本,讓幼兒通過繪本閱讀,養(yǎng)成良好習慣。通過繪本閱讀的廣泛運用,我們深切感受到,強化小班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運動習慣、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交往交際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努力,樹立“協(xié)同教育、家園共育、注重優(yōu)育\"的幼兒教育思想,使幼兒園課堂上的師幼閱讀和家庭環(huán)境中的親子閱讀形成合力,不斷促進小班幼兒身心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吳建珍.繪本養(yǎng)習慣潤物細無聲——利用繪本培養(yǎng)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J].好家長,2014(2):58-59.
[3]胡周.繪本閱讀,為孩子煲上一鍋“心靈雞湯\"[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7):96.
[4]高會敏.借助繪本故事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兒童與健康,2015(3):12-13.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