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素質教育時代,學前教育受到高度重視,以學前教育助力人的全面發(fā)展勢在必行。在學前教育領域,幼小銜接是關鍵任務。隨著人們對幼小銜接關注度的直線上升,促進幼小銜接階段幼兒教育提質增效迫在眉睫。本文聚焦幼小銜接科學學科教育,以提高幼兒園科學教育水平為目標,圍繞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科學活動的開展進行研究。本文從實際出發(fā),對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科學活動開展的現(xiàn)實意義加以分析,立足現(xiàn)實對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幼兒園科學活動基本思路以及實施路徑加以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 幼小銜接;科學活動;路徑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9" " 0136-03
科學教育在學前教育以及義務教育階段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支撐幼兒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實現(xiàn)健康成長的關鍵工具。幼兒園在開展科學教育時,不僅要展現(xiàn)學前教育特色,提高教學方法可靠性;也要在科學教育領域做好幼小銜接準備,著力提升幼小科學教學的連貫性。為順利推進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科學教育,幼兒園教師需要持續(xù)優(yōu)化幼兒科學活動設計,以活動為載體支撐教學提質增效。由此可見,分析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科學活動開展要點、探索活動設計實施的優(yōu)化升級之路意義重大。
一、幼小銜接階段科學活動的意義
如今,幼小銜接的受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為幫助幼兒在觀念與能力層面完成順利過渡,無論是幼兒園、小學以及家長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科學教育不可或缺,科學教育的幼小銜接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科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能夠為實現(xiàn)科學學科教育有效銜接、發(fā)展幼兒科學素養(yǎng)提供有力支持。開展幼兒科學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學習品質、學習習慣,發(fā)展幼兒科學探究意識與能力,在幫助幼兒認識世界、親近自然、關注生活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結合實踐可知,在幼小銜接階段開展幼兒科學活動,可切實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能夠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思考能力以及語言表達、交流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規(guī)則、任務意識。對于幼兒而言,科學活動是其探索世界、學習知識的有效載體,科學活動的適用性越強對幼兒成長越有利。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科學活動的開展對幼兒綜合素質提升有利,在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以及增強幼小過渡適應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總之,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科學活動的開展,對幼兒成長有益、對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教育系統(tǒng)連貫推進有利,應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
二、幼小銜接階段科學活動的思路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當中,科學教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學教育實施過程中,幼兒園科學教育與小學科學教育往往處于相互獨立、缺乏溝通聯(lián)系的狀態(tài),致使幼小科學教育脫節(jié),無法徹底發(fā)揮育人功能。為強化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教育的相互銜接,我國相繼頒布了多項政策,不斷強調(diào)教育機構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深度推進科學教育的幼小銜接。在這一背景下,幼兒園應高度重視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幼兒科學活動設計與實施,以幫助幼兒順利實現(xiàn)幼小過渡,有效完成科學知識學習為目標,開展幼兒科學活動。
在幼小銜接階段開展科學活動時,幼兒園教師要明確幼兒的認知能力以及學習態(tài)度,了解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從迎合銜接教育、做好教育鋪墊、促進個體發(fā)展、提高幼兒認知水平方面著手設計活動方案。在此期間,幼兒園教師應踐行需求導向原則,以滿足幼小銜接視域下的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需求為落腳點,合理設置科學活動的探究主題、目標、形式、方法,科學投放活動資源,讓科學活動真正成為助力幼兒科學素養(yǎng)提升的幫手。當然,幼兒園教師在設計與實施幼兒科學活動時,也要踐行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以及家園共育原則,以靈活變通的教學策略保證幼兒科學活動定位準確、難度適中,為指向素養(yǎng)提升與幼小銜接的科學活動順利開展做好準備。
三、幼小銜接階段科學活動途徑
從現(xiàn)實角度來看,大班幼兒正面臨幼小銜接挑戰(zhàn)。因此,在幼兒園大班的科學教育階段,幼兒園教師需要強調(diào)幼小銜接理念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為幼兒提供依托科學活動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提高幼小銜接適應性的機會。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幼兒園教師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更新科學教育觀念
幼兒往往有著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種特質對其參與科學活動、學習科學知識十分有利。在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科學活動開展期間,幼兒園教師應有意識地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和內(nèi)容,引導幼兒深度參與科學活動。為此,幼兒園教師需要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個體差異性方面著手,更新幼兒科學教育觀念,在思想層面為幼兒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角”做好準備。同時,幼兒園教師也要立足幼小銜接需要更新科學教育觀念。教師要明確幼兒園科學教育與小學科學教育的關系,正確認識二者緊密聯(lián)系的必要性,理解科學活動幼小銜接對幼兒的積極影響。事實上,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幼兒科學活動,需要通過合理設計與實施,將幼兒的知識習得與處理社會生活的復雜關系相結合,成為幼兒主動獲取知識、提升科學素養(yǎng)的過程。
(二)選擇生活實際內(nèi)容
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指導實踐,立足幼兒生活實際選擇科學教育內(nèi)容,賦予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色彩,應成為實踐工作重點。此時,幼兒園教師需要強調(diào)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生活化、情境化,注重科學活動與幼兒生活的緊密結合,為幼兒創(chuàng)造“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學習”的機會。比如,幼兒園教師可利用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水”開展科學活動,教師可帶領幼兒圍繞“水的多態(tài)特性”展開研究,利用動畫演示或互動實驗讓幼兒初步了解“水”的不同狀態(tài)獲得感性認知。
當然,幼兒園教師也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熱門話題選擇科學互動的主題與內(nèi)容。以“垃圾分類”為例。幼兒教育階段,通過有效引導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密切關系,學會保護環(huán)境極為必要。幼兒園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理解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有效互動為目標,以垃圾分類為主題,帶領幼兒開展科學活動。此類與生活實際和幼兒成長密切相關的活動內(nèi)容,能夠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嘗試探索垃圾分類的方法,幫助幼兒在不斷思考、分析、判斷中鍛煉思維能力,學習垃圾分類方法,并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生活化的科學活動內(nèi)容,不僅能幫助幼兒提高科學素養(yǎng),在增強幼兒社會化意識與能力方面也有突出作用,對幼兒盡快適應幼小銜接十分有益。
(三)整合科學教育資源
幼兒園在科學教育領域合理開發(fā)、投放科學活動資源,能夠為提高活動質效保駕護航。幼小銜接階段科學活動開展期間,幼兒園教師應整合園區(qū)內(nèi)外的科學教育資源,基于資源統(tǒng)整促進各方面因素的互動與聯(lián)系,為強化“家園?!眳f(xié)同,鞏固科學教育幼小銜接基礎做好準備。幼兒園教師要充分利用園內(nèi)既有的科學教育資源,向幼兒提供常見的操作材料,用于輔助科學教學。比如,在“有趣的靜電”科學活動中,教師可投放橡皮泥、雪花片積木、羽毛、玻璃棒、報紙、木棍、紙屑等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常用的材料,利用園內(nèi)的室內(nèi)或室外活動場地,讓幼兒通過操作熟悉的差異性材料,自主探究“靜電”這一科學知識。
當然,幼兒園教師還要注重家庭教育資源以及社區(qū)教育資源的應用,優(yōu)化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此時,可利用園社互動深度開發(fā)利用課外教學資源,依托社區(qū)主題科學講座、展覽、游學等活動輔助幼兒園科學教學;也可強化家園共育,依托家庭科學小實驗助力園內(nèi)教學。在幼小銜接階段的科學活動中,幼兒園教師也可與小學教師共享資源。比如,加強雙向交流,注重資源共建,打造幼小銜接科學教育資源庫。此外,幼兒園教師還應深度開發(fā)線上教學資源,立足教育信息化背景,做好交互式教學課件設計、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資源挖掘和利用。
(四)合理選擇教學手段
為確保幼兒深度參與科學活動,幼兒園教師要選用多樣化的活動實施方法來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幼兒園教育以體驗式教育為主,科學教育更強調(diào)幼兒的身體力行。所以,在科學活動中幼兒園教師需要同步調(diào)動幼兒的多個感官,讓幼兒通過實踐獲得新奇體驗,進而激發(fā)其學習動機和持續(xù)探索熱情。在這期間,幼兒園教師既可讓幼兒成為科學探索的“觀察者”,也要讓幼兒成為實踐探究的“親歷者”,使幼兒能夠從不同角度參與科學探究。
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科學活動開展期間,幼兒園可利用故事導入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實驗操作法、信息化教學法等多種方法實施科學教學。上述方法可融合運用,為增強科學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供支持。以“神奇的磁鐵”科學活動為例,幼兒園教師可在組織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讓幼兒沉浸在有趣的學習氛圍當中,跟隨教師的思路不斷思考、探究,最終完成知識習得與能力鍛煉。在活動導入階段,教師可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幼兒對“神奇的磁鐵”的好奇心。比如,采用角色扮演方式,由教師扮演魔法師,用磁鐵隔空控制鐵質小道具移動,向幼兒展示“魔法”。然后,教師可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我的魔法是什么嗎?”引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出活動主題——神奇的磁鐵。在科學活動開展期間,教師可播放動畫視頻向幼兒演示磁鐵吸附鐵制品的全過程,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磁吸原理;為學生投放磁鐵、螺絲、木棍、紙片、鐵質發(fā)卡、曲別針、膠帶等材料,充分放權鼓勵幼兒分組合作探究可以被磁鐵吸附的材料。最后帶領幼兒利用已投放材料制作游戲道具,組織幼兒進行“磁鐵釣魚”游戲,引導幼兒思考釣魚成功的原因,幫助幼兒鞏固所學。
綜上所述,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教育的實施,應強調(diào)緊密銜接,確保幼兒園的科學活動不可“小學化”但也應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在幼兒園科學活動開展期間,幼兒園教師需要做好前期規(guī)劃,切實提高活動對幼兒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幼兒園教師應做好教學資源、教學主題、教學內(nèi)容、教學流程等要素的綜合統(tǒng)籌,保證活動方案的合理性,保持活動整體的趣味性。而且,幼兒園教師也要避免大包大攬,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足的自主參與機會,使科學活動真正發(fā)揮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周婉蘇.“科學幼小銜接”視角下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以“我是小主人”系列活動為例[J].新世紀智能,2024(98):30-33.
[2]姚雯文.從“良法”走向“善治”:幼小銜接教育的可為、應為、有為:以“成長取向”推進幼小銜接教育的實踐進路[J].幼兒100(教師版),2025(2):6-9.
[3]程繼鳳.基于問題導向探究的幼兒科學思維能力培育策略:以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自動澆水器》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4(9):110-112.
[4]屈姍姍.基于親自然教育理念的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以大班科學活動“小小的沙蔥,大大的力量”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2(14):26-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