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考語文閱讀理解類題型更注重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思維及閱讀素養(yǎng)。以《紅樓夢》為例,閱讀試題不再局限于人物關系梳理、情節(jié)概述等基礎層面,而是深入到作品的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文化價值。在設計試題時,往往要求學生從社會、歷史、文化等維度解讀文本,如分析賈寶玉的叛逆性格與封建禮教的矛盾,探討大觀園中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社會地位變遷等。更重要的是,整本書閱讀試題還將經(jīng)典文學作品與當代社會熱點相結合,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要求學生結合文本內(nèi)容與社會現(xiàn)實闡述自己的觀點。諸如此類,都是文章探討整本書閱讀命題策略的重要驅(qū)動。
一、整本書閱讀的特點
1.文本的深度與廣度
較之于片段式閱讀,整本書閱讀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完整連貫的閱讀體驗,有助于學生深入挖掘作品的內(nèi)在邏輯、情感脈絡及思想主題。這種閱讀不僅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致揣摩,還需具備跨章節(jié)乃至跨作品的綜合理解能力。以《紅樓夢》為例,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其文本深度與廣度有目共睹。在深度上,如人物性格復雜,情節(jié)曲折離奇,蘊含豐富的社會歷史背景與思想文化因素。學生需反復閱讀、深人思考,才能領悟“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深刻內(nèi)涵。在廣度上,《紅樓夢》涉及詩詞歌賦、園林建筑、服飾飲食等多個領域,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拓展知識面,形成跨學科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評估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質(zhì)量時,既要考查學生的細節(jié)把握能力,也要檢驗其整體理解和綜合分析能力??傊?,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度與廣度,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激發(fā)其思維潛能與創(chuàng)新意識。
2.閱讀的多元視角
從多視角進行閱讀理解,要求學生既要從字面意義上理解文本,也要挖掘文本背后的多重意蘊,從而形成個性化解讀,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仍以《紅樓夢》為例,可引導學生從家族興衰、愛情悲劇、社會批判等多個角度進行解讀。例如,圍繞“分析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情感糾葛,探討其背后的社會文化背景”這一問題,學生需結合時代背景與個人理解,從愛情、家族、社會等維度進行全面剖析,進而形成多元化的文本解讀方式。又如,結合結構主義理論,分析“大觀園”這一意象如何作為社會結構的微縮景觀,反映封建社會的矛盾與沖突。顯然,這種解讀不僅能夠拓寬學生視野,也能培養(yǎng)其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文學素養(yǎng)與批判思維的融合
文學素養(yǎng)是語文教育的基石,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文學知識,更要具備對作品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則是對信息進行理性分析、評估與判斷的能力,鼓勵學生跳出傳統(tǒng)思維框架,以獨特視角審視文本,挖掘其深層含義。例如,《紅樓夢》以其宏大的敘事結構、豐富的人物群像、細膩的心理描寫著稱,蘊含著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社會批判意識。對此,可引用紅學專家的研究成果,圍繞“分析賈寶玉性格的復雜性”這一主觀題,要求結合文本細節(jié)探討其性格形成的復雜社會背景與個人因素,既考查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又能拓展其批判性思維。又如,借鑒布魯姆的認知層次理論,從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方面解讀文本,可實現(xiàn)文學素養(yǎng)與批判性思維的融合。
二、新高考背景下整本書閱讀試題的命題原則
1.緊扣新課程標準與考試大綱
課程標準與考試大綱是保證命題質(zhì)量與方向性的基石。其中,課程標準作為教育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明確規(guī)定了學生在不同階段應達到的知識與能力水平;考試大綱則進一步細化了考試內(nèi)容、形式及評價標準,為命題工作提供直接依據(jù)。因此,在命題過程中,須深入研讀課程標準與考試大綱的精髓。[2以新課標為例,其明確指出“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的重要性。在高考命題時,不僅要選取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還要設計能夠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獨立思考的試題。例如,可選取《紅樓夢》作為整本書閱讀材料,圍繞其中的人物性格、情節(jié)發(fā)展、主題思想等設計試題,綜合考查學生的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除此之外,考試大綱對考試內(nèi)容、題型、分值等也有明確規(guī)定,這為高考命題提供了具體指導。因此,應嚴格按照考試大綱要求,確保試題的覆蓋面、難易度、區(qū)分度等符合標準。例如,設計選擇題,依據(jù)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點分布,科學設置選項,確保每個選項都對應一個明確的知識點;設計主觀題,結合考試大綱中的能力要求,如“闡述重要概念的含義”“梳理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等,引導學生進行縱深思考與表達。
2.全面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全面閱讀能力是高考語文整本書閱讀試題命題的核心。這要求試題不僅能夠覆蓋學生的閱讀廣度,更需挖掘其閱讀深度。這意味著試題設計需兼顧信息提取、理解分析、綜合評價、批判性思維等維度。以《紅樓夢》為例,設計試題時可融人對人物性格復雜性的探討,如“分析賈寶玉性格中的矛盾點,并結合相關情節(jié)進行闡述”。這類題目不僅考查學生的細節(jié)把握能力,也能促進學生對人物性格的深層分析。此外,為全面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試題還應注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例如,可設計跨章節(jié)綜合題,“比較《紅樓夢》中林黛玉與薛寶釵的詩詞創(chuàng)作風格,并探討其背后的社會文化背景”。
3.強化對文本的深度解讀
深度學習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與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為此,命題者在設計試題時要引導學生突破表面文字,深入探究文本的內(nèi)涵與外延。例如,可通過設問引導學生分析小說的敘事技巧、詩歌的意象構建、散文的情感脈絡。以《紅樓夢》為例,可設計關于“賈寶玉性格發(fā)展軌跡及其社會背景影響”的論述題,要求學生結合文本情節(jié),分析賈寶玉性格的復雜性及其背后的社會原因。這類題目不僅考查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也能促使其運用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批判性思維解讀文本。此外,引入名家解讀或?qū)W術研究成果作為試題的參考或引導,也是強化文本深度解讀的有效手段。如紅學家對《紅樓夢》人物性格的分析,或現(xiàn)代文學批評家對當代小說的個性剖析,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視角。
4.彰顯時代性與創(chuàng)新性
高考語文整本書閱讀試題命題必須貼合時代脈搏,敢于創(chuàng)新,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其中,時代性意味著試題應涵蓋當代社會熱點、科技進步、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等議題,如選取反映環(huán)境保護、人工智能、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題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思考未來。例如,引入科幻小說《三體》,其豐富的科學想象與人文關懷不僅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力,也激發(fā)其對科技倫理與人類命運的思考。創(chuàng)新性則體現(xiàn)在命題方式的多樣化與試題設計的深度挖掘。例如,借鑒項目式學習理念,設計跨學科閱讀任務或開放性試題,如結合歷史、地理、藝術等學科,圍繞某一文學作品撰寫研究報告,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整本書閱讀試題的命題方法與策略
1.文本選擇:經(jīng)典性與時代性的平衡
在選擇經(jīng)典作品時,首先要確保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廣泛的影響力,如《紅樓夢》《西游記》等名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情節(jié)、人物以及藝術風格,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材料。此外,選擇經(jīng)典文學作品時,還要考慮教育價值及其與時代的適應性。例如,魯迅的《吶喊》《彷徨》以深邃的思想內(nèi)容和深刻的批判意向著稱,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資源。同時,這些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與人性問題,跨越了時空界限,與當代社會仍有緊密聯(lián)系,能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此外,選擇經(jīng)典文學作品還要考慮多樣性。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風格各異,從古代詩詞歌賦到現(xiàn)代小說散文,從國內(nèi)經(jīng)典到世界名著,都應納入選擇范圍,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總體而言,經(jīng)典作品的選擇應綜合考慮文化底蘊、教育價值、時代適應性、多樣性等方面,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語文整本書閱讀試題命題的質(zhì)量與深度。
在當代優(yōu)秀作品的考量方面,首先要具備較高的文學價值,即體現(xiàn)時代精神與人文關懷。如莫言的《蛙》通過生動的敘事展現(xiàn)了計劃生育政策下的社會變遷,其深刻的思想主題與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其成為引入閱讀材料的典范。其次,作品要有廣泛認可度與影響力,如余華的《活著》以質(zhì)樸的語言講述普通人的掙扎與生存,引發(fā)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贏得廣泛贊譽,是當代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同時,還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如阿來的《塵埃落定》,基于其獨特的藏族文化背景與復雜的人物關系,要求學生不僅理解故事情節(jié),還要剖析文化背景與人物心理。
2.題型設計:多樣性與針對性的結合
首先,合理搭配客觀題與主觀題。這不僅考驗命題者的智慧,也關系到對學生閱讀能力與思維深度的評估。具體而言,客觀題要能迅速檢驗學生對文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字詞理解、情節(jié)梳理、文本主旨等。主觀題則鼓勵學生深入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并表達個人見解。例如,“請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其成因”,這類問題要求學生結合文本內(nèi)容,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剖析。同時,為了提高主觀題的區(qū)分度,還可以引入創(chuàng)新性題型,如文本續(xù)寫、觀點辯論等,全面考查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想象能力等。為確??陀^題與主觀題的合理搭配,命題者需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兩類題型的比例要適當,既要避免客觀題過多導致的“應試化”傾向,又要防止主觀題過多增加閱卷難度與主觀性;二是要注重題型的多樣性與創(chuàng)新性,避免題型單一導致的思維僵化;三是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能力差異,確保試題具有層次性和區(qū)分度。
其次,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性題型。要善于借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并結合本土教學實際,力求在題型設計上實現(xiàn)新突破。如“情境模擬題”,通過構建與文本內(nèi)容相關的虛擬情境,要求學生在特定語境下進行分析、判斷、表達。這種題型能夠全面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又如“批判性思維論述題”,鼓勵學生跳出傳統(tǒng)框架,對文中的觀點、論據(jù)進行批判性審視并提出個性化見解。這類題型往往不設固定答案,而是注重評價學生的邏輯嚴密性、分析深度與創(chuàng)新性。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提升題型的創(chuàng)新性,還可以引入“項目式學習評估題”,即要求學生圍繞整本書閱讀內(nèi)容,自主設計并完成一個小型研究項目,如創(chuàng)意改編、人物關系圖譜繪制、主題思想論文撰寫等。
[本文系廈門市高中語文陳鴛紅名師工作室立項課題“指向深度學習的逆向教學設計與實踐應用研究”(立項編號:XMMS2004007)的階段性成果1
參考文獻
[1]李洪華.全域視角:高考語文整本書閱讀的類題考查與備考指導一一以《紅樓夢》為例[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24(02).
[2]陶燕,后慧宏.整本書閱讀在高考語文中的試題命制探究—一以2016-2018年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