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4-0051-02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轉變,倡導將教師的動作示范、重點講解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機結合,將集體學練、小組學練與個人學練有機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著力點,筆者通過探索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組組建、協(xié)同機制、運行路徑,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組建路徑
小組的組建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教師可以通過體能分組、異質協(xié)調、角色賦能等步驟確定并形成6\~8人男女混搭的學習小組。
1.體能分組定基準
運動能力作為分組的重要依據,可依托《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測試項目和結果構建分級體系。在分組時,將學生在50米跑、坐位體前屈、跳繩等測試項目的綜合成績排名,按體能水平劃分為A(前 25% )、B( 25%~50% )、C1 50%~75% 、D(后 25% )四個體能層級劃分。
在具體分組實踐中,采用“均衡分布、動態(tài)互補”的分組策略。以45人班級為例,首先確保每個6人小組包含A級1人、B級2人、C級2人、D級1人的梯次結構,同時保證男女比例控制在3:3或4:2的平衡狀態(tài)。當組建8人小組時,則按A級2人、B級3人、C級2人、D級1人的比例配置,并保持性別比例相對均衡。這種基于體能分層的編組方式具有多重優(yōu)勢:不同體能層級的組員可形成“強帶弱”的幫扶對子;體能拓展練習時,不同層級學生可開展分層競賽。同時,通過定期測試的動態(tài)升降機制,每學期調整2次分組結構,既保持小組活力又激發(fā)學生的進步動機。
2.異質協(xié)調突特長
在體能分組基礎上,為進一步確保小組合作的公平性和民主性,可以采用異質協(xié)調的策略,依據學生的技能、興趣、個性和社交需求等個體差異,通過“動態(tài)調整一特長搭配一性格互補”在小組間進行協(xié)調,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并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一是動態(tài)調整,允許學生在學期中提出換組申請,在保持組內人數穩(wěn)定( ±1 人)及性別比例偏差 ?15% 的前提下,每學期開放2次調整窗口,既保障小組穩(wěn)定性又尊重個體發(fā)展需求。二是特長搭配,合理搭配不同技能特長的學生,避免某些小組在特定技能上的不足,如將籃球、田徑、舞蹈等特長學生分散編組,使每個小組覆蓋2類技能型成員(如籃球 + 足球)、1名組織型成員及1名創(chuàng)新型成員,確保技能結構互補。三是性格互補,平衡小組內不同性格特點,把性格外向、善于組織的學生和性格沉穩(wěn)、細心負責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從而促進小組內部的良性互動。
3.角色賦能明責任
角色賦能通過明確每個成員在小組中的角色和職責,賦予他們相應的權力和責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責任感??梢酝ㄟ^三個維度進行。一是常規(guī)賦能。根據人數和需求設立崗位,如隊長、副隊長、安全員、評價員、記錄員、器材管理員等。隊長負責協(xié)調組內活動,副隊長負責協(xié)助組長管理,安全員負責保障學練的安全事宜等。二是成長賦能。除常規(guī)賦能外,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水平,給予他們適當的挑戰(zhàn)和成長空間。如,對運動能力較強但領導力不足的學生,可以安排技術指導的角色,讓他們在指導他人的過程中鍛煉領導力和溝通能力。三是動態(tài)賦能。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力與興趣可能發(fā)生改變,須適時調整角色分配,確保學生在適合自己的角色中發(fā)揮最大潛能。如,在體操大單元、籃球大單元等不同內容的學練中,學生擅長的項目不同,擔任的角色也需要隨之進行微調,有籃球特長的學生在籃球大單元學練中可擔任技術指導、評級員、比賽裁判員等,但在體操大單元就不一定能勝任這些角色。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協(xié)同機制
小組的組建奠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而高效的協(xié)同機制則是推動小組合作發(fā)揮效能的關鍵。通過實施合作契約、責任分層以及引入小組積分等策略,構建出協(xié)同發(fā)展的路徑。
1.合作契約立規(guī)范
小組合作契約是確保小組成員之間協(xié)同合作的重要工具。每個成員須遵守契約,明確責任和義務,確保目標和行動的一致性。契約內容可包括安靜傾聽、輪流發(fā)言、溝通規(guī)則、時間管理等,每一項內容制訂2\~3條具體要求,如安靜傾聽方面,規(guī)定在他人發(fā)言時不得打斷,保持眼神交流以示尊重;在輪流發(fā)言方面,設定每人發(fā)言時間的上限,確保每名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溝通規(guī)則方面,強調使用禮貌用語,避免使用攻擊性言辭;時間管理方面,明確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避免拖延。通過這些具體的要求,小組成員能夠在合作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動習慣,提升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2.責任分層強聯(lián)動
責任分層是在小組內部形成一定的層級結構,每個層級都有自己的責任范圍和權限。如,教師管理組長、組長統(tǒng)領副組長、組員執(zhí)行具體任務。責任分層通過建立清晰的層級結構,確保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和權限。教師主要輔導組長提升管理技能,組長和副組長則負責管理和決策,而具體任務由其他成員執(zhí)行。如,在一次3VS3籃球比賽的小組活動中,教師首先與組長們進行深入的交流,幫助他們理解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團隊,包括如何分配任務、如何激勵成員以及如何處理沖突。組長們在接受指導后,開始與副組長一起制訂小組的活動安排,包括采用什么方式分組、場地規(guī)劃、人員安排等,并決定每個成員的具體職責。責任分層管理有助于保持小組秩序和效率,層級間互動和指導促進協(xié)作,減少職責混淆和工作重復。
3.小組積分促成長
小組積分是小組合作學習協(xié)同的紐帶,小組積分的評價分為自評、小組評和教師評,小組內關注個人積分、組與組之間關注整個小組的積分。積分內容以合作契約為基礎,每個小組建立小組積分檔案本,每節(jié)課進行登記。積分內容可分為小組傾聽、技能學練、小組貢獻三方面,每個方面設計具體的2\~3個加分項。如,小組傾聽可分為眼睛注視發(fā)言者 +1 分、不打斷他人發(fā)言 +1 分、積極回應 +1 分;技能學練方面,可分為遵守練習規(guī)則 +1 分、技能達到2星以上 + 1分、幫助隊友進步 +1 分;小組貢獻方面,可分為提供創(chuàng)新思路 + 1分、解決課堂難題 +1 分、有突出貢獻+1 分等。通過定期進行積分匯總和公示激勵小組成員持續(xù)努力,促進小組間的良性競爭,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運行路徑
小組的運行是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通過活動促進、任務驅動、挑戰(zhàn)進階,確保小組合作的高效進行。
1.活動促進強實踐
活動促進是小組合作運行的基礎。在小組成立初期或進行較為簡單統(tǒng)一的練習內容時,可以采用“組長主導式”活動。如,由組長統(tǒng)一指揮的熱身、放松、體能練習以及單個動作的學習與練習。當小組合作進入更復雜的任務階段時,“協(xié)同主導式”活動顯得尤為重要,此時多位成員共同承擔領導角色。如,在組合動作的創(chuàng)意編排、小組籃球比賽的分工合作等綜合性項目設置中共同決策。此外,“情境主導式”活動通過創(chuàng)建真實或模擬的情境,讓小組成員在特定場景中扮演角色并執(zhí)行任務,從而提升他們的實踐技能和應變能力。如,在操控性技能練習中,通過“打年獸”的情境模擬,學生可以實際體驗并完成“打年獸”的任務。
2.任務驅動增效能
任務驅動是小組合作運行的核心,可以通過任務單和問題串兩種方式實現(xiàn)。任務單的設計應體現(xiàn)多樣化的學習目標,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匹配其難度的任務內容。如,在水平三《運球 + 投籃的練習方法2:運球 + 投籃》一課中,3VS3比賽環(huán)節(jié)設計3個層次的任務單。初級任務單:學生能夠完成基本的運球動作,并在指定區(qū)域內投籃;中級任務單:學生能在比賽中運用運球技巧擺脫防守并投籃;高級任務單:更加注重團隊配合,學生能夠在比賽中通過默契地傳球和跑位,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投籃機會。
這一過程中,根據3個層次的任務單設計相應的問題串.初級任務單問題:運球至投籃處如何不丟球?中級任務單問題:如何擺脫防守后投籃?高級任務單問題:如何與隊友配合創(chuàng)造更多投籃機會?
3.挑戰(zhàn)進階促精進
挑戰(zhàn)進階是小組合作的高級階段,通過更高難度的任務推動成員超越自我,實現(xiàn)深度學習和能力提升。設計遞進式挑戰(zhàn)任務,要求小組成員在已有基礎上進行高層次思考和合作。如,在“龍的傳人”跨學科主題學習中,通過知龍、繪龍、制龍、舞龍等內容,不斷引導小組成員從了解龍的文化背景,到親手繪制龍的圖案,再到制作龍的模型,最后到團隊協(xié)作表演舞龍。這些挑戰(zhàn)任務加深了成員對龍文化的理解,提升了他們的動手、團隊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能力。小組不僅要完成體育學科內的學練任務,還需要從文化研究、歷史背景、藝術表現(xiàn)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探究,完成從資料搜集、分析討論到成果展示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