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觀看了電影《水餃皇后》。電影尚未看完,我的思緒便如同老式錄音機,把錄音帶倒回到幾十年前。
那時,我還是個孩子,我家也有位水餃皇后,她就是我的母親。母親包的水餃,承包了我兒時記憶中最為豐足、幸福的時光。
我的父母都是農(nóng)民,也是會裁縫手藝的農(nóng)民。農(nóng)民有農(nóng)忙和農(nóng)閑之分,但裁縫卻不一樣,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農(nóng)忙”。在我的整個童年記憶里,父母總是忙到?jīng)]時間陪我睡覺。許多年里,我不知道他們何時上床,又何時起床。只要我睜開眼,他們一定在縫紉機邊,熟練地踩著踏板。
有一次,我去觀看一位大師的鋼琴表演。全場觀眾都被大師靈巧的雙手所震撼,我卻忽然注意到,他的雙腳一直在踩著踏板。我想到了我的母親,她踩縫紉機踏板的動作,和大師一樣自如。也許,我的母親也是一位大師,縫紉機便是她的鋼琴。
身邊的人只知道我的母親是個裁縫,卻不知她還有個隱藏的身份:水餃皇后。
對父母而言,春節(jié)就是一個字:忙。當多數(shù)人家忙著準備年貨時,我家卻晝夜不停地趕制衣服,因為大家都等著新衣服過年。
母親不僅要忙著縫衣服,還要忙著準備過年。年三十那天,我們家縫紉機一般會停下來,一大早母親會忙許多事,其中有一項就是調(diào)制餃餡。那天,也許是天還沒亮,我家的菜刀就和砧板“斗”了起來。這是母親在剁肉餡,她要把肉剁得又細又碎,直到變成肉末。除了肉,還要把白菜等配菜也剁碎。等都剁好了,便一同放入盆中,加上醬油、食鹽等調(diào)料攪拌。通常在制餃餡前,面已經(jīng)和好了,放在一邊醒著。
到下午,別的事都忙得差不多了,父母開始包餃子。母親負責搟面皮,父親負責包。
母親動作很麻利,一大團面變成長長圓圓的面棒,再變成面餅、餃皮,似乎只一會兒工夫;父親則笨手笨腳的,等母親都搟完了,他還沒包完,母親再上手幫忙。母親包起餃子來,又快又好。那圓圓的餃皮在母親手上,如同魔法一般,轉(zhuǎn)眼變成了彎彎的月牙。這時我才明白,為什么餃子叫“彎彎順”,因為它彎彎的像個彎月亮。餃子包完了,鍋蓋、竹簸箕、餾箅子上擺滿了“彎彎順”,讓我看著就很歡喜。
包的過程很漫長,吃起來卻很快。家里是大草鍋,比現(xiàn)在普通人家的鍋要大好幾倍,一鍋能下好多餃子。當然,下餃子的同時一定還有湯圓。年三十的晚上,一大家圍坐在大桌前,歡快地吃餃子湯圓,大家都夸贊好吃。在高高低低的夸贊聲中,還有我稚嫩的喊聲“再加一個,再加一個”,母親則會回答“吃完再加,多呢,保證夠你吃的”。這頓飯肯定會吃到肚滾腰圓,我才會滿足地離開桌子,去找小伙伴玩。
年年歲歲,似乎都是如此,只是歲月無聲,母親悄然老去,而我也兩鬢染霜。
忘記了是從哪一年起,家里包餃子的主勞力已經(jīng)變成我和媳婦,而餃子還是一樣的美味,咬開時溢出的,是記憶里的溫暖與家風的傳承。不然為什么,全家人在一起吃餃子時,總是那么開心呢?
編輯 喬可可 187224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