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增值性評價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自20世紀末引入我國,一直處于理論研究的高位領域。增值性評價應用于高職院校教師評價中,能在突出薩喬萬尼的“美好的東西使人們去做”的理念的基礎上,使教師評價更尊重教師的個體需求,進而實現(xiàn)教育評價本質的回歸,最終提高教師的教學效能。文章先陳述增值性評價的內涵及意義,之后在分析高職教師增值性評價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以模型建構為切入點,提出具體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問題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4.036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Dilemmas and Feasible Paths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for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O Hui
(Chongqi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ongqing 402160)
Abstract Value added evaluation is a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since its entry into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can highlight Sakiawani's concept of \"beautiful things make people do them\", make teacher evaluation more respectful of individual needs of teacher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a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ultimately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and then,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value-added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uses model construc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summariz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value-adde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problems
教師評價是困擾教師的難題,也是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傳統(tǒng)“五唯”教師評價容易讓教師陷入追逐評價的旋渦,進而導致教師的教學偏離目標軌道。增值性評價通過追蹤學生在一段時間內不同時間點的成績,在剝離教師對學生影響的前提下考查教師對學生影響的凈效應,使教師評價更為客觀和科學。高校應在借鑒國外增值性評價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探索出增值性評價在本土的應用,以為教師工作的開展和學校的發(fā)展提供支持。
1" 增值性評價的內涵
“增值”最初是經濟學概念,是指產出與投入相比增加的部分。增值性評價最早起源于美國,是美國教育追求“效益”的產物。教育領域的增值是建立在學校和教師能為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增加價值的前提下,主要是依托學生一段時間內不同時間點的成績進行評判。最初的增值性評價考查的是學生在標準化考試中學業(yè)成績的變化,主要是認知的進步,以此作為評價學?;蚪處煂W生影響的指標。隨著增值性評價內涵的發(fā)展,增值性評價的考查范圍變寬,并將學生合作能力、領導能力等非認知方面的能力的發(fā)展包含在內??偟膩碚f,增值性評價主要考查教育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凈”影響,包括兩個主要方面,一是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成長的變化情況,即“增加值”;二是排除學生家庭因素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的“凈效應”。增值性評價的評價指標更全面更科學,有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教師增值性評價是美國卓越教師認證委員會提出的對教師進行評價的方法,該方法對影響學生成績的變量進行嚴格控制。在具體評價時,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操作,一是將一名教師在某一年所教學生與學生前幾年的成績進行對比,二是將一名教師在某一年所教學生的成績與同年級其他學生進行對比,目的是同時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對比分析學生的學業(yè)成長情況,以評估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教師增值性評價主要通過考查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成績變化,來判斷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教師增值性評價是將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與其他影響學生的因素分開來,是一種單獨成體系的評價模式。
2"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的意義
2.1" 克服傳統(tǒng)評價的主觀性弊端
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指導下,各高校都要積極探索增值性評價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能有效克服傳統(tǒng)評價的主觀性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將教師所教學生的分數變化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教師所教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絕對分值或相對分值有提高,說明教師的教學效能較高。教師增值性評價嚴格控制了非教師因素對學生的影響,用學生分數的提升來評定教師的能力,進而有效克服了傳統(tǒng)評價的主觀性弊端。
2.2" 引導教師關注和改進工作結果
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評價主要是依托教師的執(zhí)教情況、教師完成學校規(guī)定崗位工作的情況,具體實施時受管理者理解的影響。管理者對教師績效的理解不同,在考核時關注的重點也不相同。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強調的是教師所教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的成績提升情況,評價更為全面和客觀,能避免教師陷入考核內耗,能引導教師關注工作能力和工作結果,并督促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增值性評價能有效平衡過程與結果,能引導教師向結果靠攏,以結果為導向完善教學過程,以助力學生發(fā)展。
2.3" 提高教師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公平和客觀是高職院校實施教師評價的最重要兩個指向標,只有做到公平和客觀,教師才能了解自身最真實的水平,才能通過努力不斷發(fā)展。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是通過模型對教師所教學生在不同時間點的成績進行收集和分析,考查的是排除其他影響因素之后的學生成績的凈增值和凈變化。教師評價結果主要受教師努力、投入和專業(yè)能力的影響,不受生源等其他因素影響。教師增值性評價使評價更為公平,也為教師的晉升提供了更多機會。
3"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困境
3.1" 評價角色單一
在高職院校的教育評價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同時教師也要接受學生和學校的評價。教師是高職院校教育評價鏈條中評價與被評價的雙重主體角色。高職院校開展教師評價的目的是激發(fā)教師的專業(yè)驅動力,使教師樂于創(chuàng)新,以提升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高職教師評價,教師多以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分開參與,教師屬于利害關系者,無法對兩個角色進行融合。教師增值性評價的評價角色相對單一,會導致評價實施無力或無效,進而影響增值性評價的實踐。
3.2" 評價活動脫位
通過教師增值性評價改革文件的梳理和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實踐總結發(fā)現(xiàn),增值性評價活動存在理論理解與實踐脫位的現(xiàn)象。國內學者對增值性評價的理論研究較多,一般處于宏觀的理論徘徊階段。高職院校對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基本理念理解不透徹,導致實踐時技術跟不上要求,進而導致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踐行存在“兩張皮”的問題。增值性評價與傳統(tǒng)評價相比,數據量多且雜,模型構建有一定難度,耗費精力多。
3.3" 評價理解淺顯
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其對增值性評價的理解都非常淺顯。他們將增值性評價的內涵理解為某時間段內前后測評的數據之差,但增值性評價最重要的內涵是增值和凈影響;他們將增值性評價的構建方式理解為簡單的信息平臺的數據收集,但增值性評價的模型建構關鍵是分數差值法、多層線性分析法等;他們將增值性評價的創(chuàng)新實踐理解為傳統(tǒng)評價的結果異化,但增值性評價的創(chuàng)新實踐是基于學生成長需求的數據收集與分析。
4"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模型的構建
4.1" 基于活動導向啟動評價過程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模型的構建要以活動為導向啟動評價過程,以解決問題。高職院校通過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引導教師依托知識、經驗和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是其影響學生的探究式行為,在一定情境下,教師能根據學生真實的學習需要拓展學習資源,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并對教學活動進行重構,以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
4.2" 基于過程導向實現(xiàn)數據收集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模型的構建要以過程為導向收集評價數據,以開展評價。增值性評價的數據涉及教師教學的全過程,包括教學起點、發(fā)展支持和教學結果等?;谶^程導向的數據收集能依托信息技術對教師的教學全過程進行數據收集,能輔證學生學習成績的增長情況,使增值性評價指標更具體、更科學更全面。
4.3" 基于增效導向完成評價結果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模型的構建要以增效為導向以完成評價結果,以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以增效為導向能拓寬增值性評價的界限,能實現(xiàn)從單一評分到綜合考核的轉型,進而對教師的知識、認知、技能、價值觀等進行全面的測評,使評價回歸教育的本質。增效導向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進而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以助力學生進步。
5"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可為路徑
5.1" 樹立正確的評價理念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主要是通過模型建構實施,依托變量的控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得出具體的判斷。高職院校要樹立正確的評價理念,理解增值性評價從經濟領域到教育領域的發(fā)展史,以明確增值性評價的內涵及價值。高職院校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升教師增值性評價的理論沉淀,并挖掘隱性增值性評價的方法。高職院??梢詮V泛搜索關于增值性評價的資料,利用學校組織的閱讀分享、風暴爭鳴等活動,將增值性評價納入教師培訓,目的是利用碎片化時間消解增值性評價理論的難點。高職院校還可建立教師成長檔案,目的是依托隱性評價孵化增值性評價,以實現(xiàn)增值性評價的量化。
5.2" 組建多元的研究團隊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涉及的數據量比較大,模型分析比較專業(yè)。首先,高職院校要組建多元研究團隊,依托團隊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等將增值性評價落到實處。其次,高職院校要結合發(fā)展需要,豐富教師增值性評價的指標和活動,如依托“三師工程”“四有教師”等實現(xiàn)教師的梯隊式發(fā)展,以從本質上實現(xiàn)增值性評價的進一步孵化。再次,高職院校要依托課題構建高階增值實踐團隊,以開啟教師增值性評價研究新高潮,為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實施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最后,高職院校要將增值性評價融入教師的教研和科研考核,以促進教師健康成長。
5.3" 探索適合的評價模式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的模型相對復雜,因此高職院校要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實現(xiàn)去繁就簡,以有效驅動教師的成長性需求。增值性評價雖然更客觀、更公正,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分數差值法對因素考慮不周全;線性回歸法需要提前設定假設項,相對復雜;增長百分位模型數據量大會導致測評不穩(wěn)定。高職院校要結合學校的發(fā)展需求及教師的發(fā)展要求探索合適的評價模式,在利用好校際資源、區(qū)域資源的基礎上構建“學業(yè)伙伴”評價模式,目的是利用大數據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功能,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對教師進行評價。高職院??梢岳迷破脚_建設教師增值評價系統(tǒng),目的是通過數據的動態(tài)收集、整理和分析實現(xiàn)畫像分析,以實現(xiàn)評價的多元延伸和效果提升,同時也為兄弟院校的增值性評價研究提供佐證。
5.4" 實現(xiàn)校本的增值創(chuàng)新
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要依托校本化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區(qū)域聯(lián)動和部門帶動。高職院校要關注教師增值性評價的作用,即作為教師能力的診斷輔助和教師發(fā)展的原動力,目的是依托增值性評價的校本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的融合。教師增值性評價的主要指標是學生階段內的成績增長情況,高職院校在進行校本創(chuàng)新時要關注多種評價理念的融合和多種評價手段的融合,目的是通過課堂教學定量表、科研能力框架表等實現(xiàn)評價邊界的拓展。高職院校要創(chuàng)新教師增值性評價結構,目的是在科技手段的輔助下,依托簡約和多模態(tài)的評價結構實現(xiàn)少量數據的貼切呈現(xiàn),以為評價判斷提供數據支持。
6" 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拓寬了教師評價的社會意義和數據意義,使教師評價內容更豐富、形式更科學、結果更客觀,能使教師感受到關懷和鼓勵。在教師考核中使用增值性評價直接關系教師的利益和學校的發(fā)展,高職院校進行增值性評價的校本創(chuàng)新,能助力教師教研、科研的協(xié)同發(fā)展,能幫助教師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與學校發(fā)展的融合,進而在發(fā)揮自身價值的基礎上助力高職院校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
基金項目:重慶財經職業(yè)學院2024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職院校教師增值性評價的現(xiàn)實困擾與可為路徑研究”(J20243013YFC);重慶財經職業(yè)學院教改項目“職業(yè)能力導向下高職財會類人才‘崗課賽證’綜合培養(yǎng)模式研究”(J20223003YFC)。
參考文獻
[1] 吳茵荷.教師增值性評價探索:現(xiàn)實隱憂與可為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28):32-37.
[2] 郭小蕓,胡中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背景分析與實踐反思[J].基礎教育參考,2021(9):35-38.
[3] 劉玉勇,張華中,童玉峰.教師發(fā)展增值性評價:成果量表的開發(fā)與使用[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4(6):69-74.
[4] 張曉鳳.增值性評價視域下全科教師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與保障對策[J].教育觀察,2021(43):10-14.
[5] 葛歌.基于教師感受因素和適配定位的教學能力增值性評價實施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3(10):155-157.
[6] 劉玉勇.增值性評價緣起、現(xiàn)狀與未來指向[J].教育評論,2023(9):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