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推進《讀本》教學一體化,是統(tǒng)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的教學實踐在教學目標、方法和內(nèi)容等方面容易出現(xiàn)簡單重復的問題。為了避免這一問題,促進初高中《讀本》教學的一體貫通和螺旋上升,需要通過明確意義、拓展主體、集聚資源,繪就“同心圓”;通過強化教學設計的整體性和教學資源的共建性,錨定“共振點”;通過組團、立制、賦能、搭臺,打好“組合拳”。
【關鍵詞】初高中思政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讀本》教學;教學一體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初高中教學一體化研究”(批準號:D/2021/02/196)的研究成果。
個人簡介:洪敏(1968—),男,江蘇省昆山中學。
殷久華(1972—),男,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鄒開鳳(1970—),女,江蘇省昆山中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把統(tǒng)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nèi)涵式發(fā)展。這一重要論述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了方向和指引。昆山市中學思想政治名師工作室基于教師面向初高中兩個學段學生的特點,著力推進初高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以下簡稱《讀本》)教學一體化,試圖通過整體推進、分層實施,實現(xiàn)初高中《讀本》教學的有機結(jié)合、一體貫通、循序漸進和螺旋上升。
一、繪就“同心圓”
案例:初高中《讀本》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要堅定文化自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增強其對中華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自信,研究團隊在教學設計時決定在課堂上引入被譽為“百戲之祖”的昆曲。具體而言,為了使學生感受昆曲唱詞之美,教師讓學生聆聽《牡丹亭》的經(jīng)典唱段“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在錄制賞析視頻時,要求教師能考慮到初高中生的學情差異。因此,在賞析視頻中,教師側(cè)重引導初中生欣賞唱詞的文采和韻律之美,側(cè)重引導高中生體味唱詞的情感和意境之美。
“大思政課”的邏輯起點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充分將現(xiàn)實社會生活元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其價值旨歸是社會資源與課堂教學協(xié)同育人。本文所說的“繪就‘同心圓’”,就是通過調(diào)動相關人員和資源形成初高中《讀本》教學一體化的合力,促進《讀本》教學的有效開展。這與“大思政課”的價值旨歸是一致的。
第一,繪就“同心圓”需要聚焦“圓心”。形成合力需要對準“圓心”,這樣才能凝聚人心并做到人人齊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讀本》教學的重要意義,便是該研究需要錨定的“圓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綱領和行動指南,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1]。在大中小學開展《讀本》教學,有利于讓學生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學生學習的系統(tǒng)性、實效性,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這兩重意義作為“圓心”,能夠進一步促進初高中教師對《讀本》教學的認同和重視,調(diào)動和凝聚各方力量,自覺主動投入《讀本》教學。
第二,繪就“同心圓”需要拓展“半徑”。實施初高中《讀本》一體化教學,需要匯聚更多的參與主體,不僅包括初高中《讀本》教師,還應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思政學科教研員等。同時,還要注意發(fā)揮學生及其家長的作用,使其成為初高中《讀本》教學一體化的建設力量。
第三,繪就“同心圓”需要延伸“周長”。初高中《讀本》教學一體化除了要凝聚人員的力量,還需要集聚各類教學資源。比如,教師要善于通過引用原文原著彰顯《讀本》教學的理論性,通過聯(lián)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提高《讀本》教學的說服力,通過貫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實現(xiàn)《讀本》教學的高效化,通過應用歷史學科等其他學科資源增強《讀本》教學的厚重感,通過師生合作、家校共育凸顯《讀本》教學的主體性。
二、錨定“共振點”
案例:初高中《讀本》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認同這一論述,研究團隊在教學設計時,首先明確初高中課堂教學的不同目標和方法,即在初中著力于用不爭的事實打動學生,在高中著力于用科學的理論說服學生。基于此,針對初中課堂,研究團隊設計了“書本上查一查”“網(wǎng)絡上看一看”“生活中找一找”等活動,組織學生搜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久經(jīng)磨難的事例、“昆山之路”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進入新時代后昆山的新發(fā)展和新成就,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心目中比一比”“同學間議一議”“課堂上說一說”等活動,分享他們的見聞、資料和感想。在高中課堂上,研究團隊將初中生搜集到的材料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要知識結(jié)合起來設計議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中國能夠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策略。
為了促進初高中《讀本》教學一體化,初高中兩個學段的《讀本》教師需要在認識和行為上產(chǎn)生共鳴并有效協(xié)同。強化初高中兩個學段教學設計的整體性和教學資源的共建性,正是初高中《讀本》教學一體化的“共振點”。
(一)強化初高中《讀本》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初高中教師在對《讀本》教學進行設計時,要通過聯(lián)合備課,共同分析學情、目標和內(nèi)容,共同設計方法、情境和任務,共同進行評價、反思和改進,以實現(xiàn)初高中《讀本》教學的一體化。這種整體性思維可以使教師站在全局的高度統(tǒng)籌策劃初高中《讀本》教學,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
第一,把握基本規(guī)律。為了更好地設計初高中《讀本》教學,教師要做到立足整體與聚焦學段相統(tǒng)一,以減少教學中的“越位”“缺位”和“錯位”的情況;要做到研究《讀本》與了解學情相結(jié)合,使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更好地貼合學情,做到以生為本、有的放矢、因材施教[2]。
第二,聚焦核心概念。初高中《讀本》的主題和內(nèi)容高度一致,因此教師可以圍繞核心概念(或“大概念”)開展集體備課,即在獨立備課的基礎上,再集體對備課內(nèi)容進行整合討論。比如,討論各自的教學目標、內(nèi)容、情境、問題、活動是否適合本學段學生的需要、能力和興趣,兩個學段的教學如何做到循序漸進和螺旋上升,等等。
(二)強化初高中《讀本》教學資源的共建性
初高中兩個學段教師可以共建、共享教學資源,以形成“1+1>2”的效應。
第一,搜集理論資源。一方面是革命導師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發(fā)表的與《讀本》內(nèi)容關系密切的原文原著,另一方面是專家學者對這些原文原著及黨的大政方針進行解讀的文章或著作,以及《人民日報》等重要刊物的社論。搜集這些理論資源既有利于教師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和理論素養(yǎng),又有利于增強《讀本》教學的深刻性和說服力[3]。
第二,開發(fā)事實資源。搜索并整理與《讀本》內(nèi)容有關的古今中外的人物、故事、數(shù)據(jù)等。
第三,優(yōu)化課例資源。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設計或教學片段,在借鑒使用課例后,不斷加以反思和改進,使課例資源得以豐富和優(yōu)化。
三、打好“組合拳”
案例:為了促進初高中《讀本》教學一體化,昆山市政治名師工作室開展了初高中《讀本》內(nèi)容一體化同構(gòu)評比活動。評比活動以工作室的初高中教師為主。活動要求初高中教師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就“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進行教學一體化同構(gòu)。為了增強活動的有效性和評比的科學性,工作室制訂了評分標準并事先告知參評者。評分標準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教學設計具有一體性,教學目標具有遞進性,教學內(nèi)容具有針對性,教學方法具有適切性,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教學評價具有精準性。此外,為了促進初高中兩個學段開展集體備課,工作室在幾所初中和高中之間發(fā)揮紐帶作用,為兩個學段的《讀本》備課組牽線搭橋,確定開展集體備課的流程:共商—獨備—整合—實踐—反思—改進。上述活動和舉措為初高中《讀本》教學一體化提供了抓手,強化了教師的教學一體化意識和能力,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讀本》教學一體化中強調(diào)打好“組合拳”,通過多種舉措不斷增強初高中《讀本》教學的一體化和有效性。打好《讀本》教學“組合拳”,既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努力,又需要教育部門的組織。
第一,組團。按照《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中關于“圍繞教材使用,分課程、跨課程、跨學段組織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每年至少一次”的要求,建立由《讀本》一體化教學組織者、管理者、實踐者、指導者為代表組成的領導機構(gòu)。這里的組織者是指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是指教育業(yè)務部門,實踐者是指初高中一線教師,指導者是指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尤其是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專家學者。此領導機構(gòu)的重要任務就是做好頂層設計。具體而言,要明確《讀本》教學一體化的思路和原則,制訂《讀本》教學一體化的目標和計劃,明確工作重點,謀劃工作思路,部署落實師資、課時、專項課題研究、教學展示研討、教師理論研修、教學評價、不同學段一體化合作機制等重點工作,引導不同學段《讀本》教師不斷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并將其融入《讀本》教學[4]。
第二,立制。要建立并完善不同學段教師共同研修、相互輪崗等工作機制,尤其是要完善由初高中教師組成的《讀本》教學共同體的運作機制,實現(xiàn)不同學段教師的長效合作?!蹲x本》教學共同體的任務包括學習、研究、備課、教學和培訓等,其中,備課是主要任務。針對備課,要研究制訂相應的集體備課實施方案,明確集體備課的組織者、主講者、參加者,確定集體備課的時間、場地、頻次等,建立健全一體化備課平臺,完善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最終形成組織有保障、實施有抓手、日常有活動、方法有實效的《讀本》一體化教學集體備課機制。
第三,賦能。要將《讀本》教學一體化理念和能力納入教師培訓內(nèi)容,在培訓方案中設置一體化教學能力培訓模塊,建立教師一體化實訓基地,打造多學段《讀本》教研共同體或名師工作室,從而形成貫穿教師成長發(fā)展全過程的、立體分層的師資培養(yǎng)培訓體系。
第四,搭臺。教育行政部門、業(yè)務部門、名師工作室和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為《讀本》教學教師提供機會,助力《讀本》教學和教師的發(fā)展。如組織《讀本》教學展示活動,組織《讀本》教學優(yōu)質(zhì)課、優(yōu)秀案例和論文評比,組織教師到《讀本》教學特色學校及能反映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成就的企業(yè)、地區(qū)等參觀交流,在同等條件下的評優(yōu)評先、專業(yè)發(fā)展中向《讀本》教學教師傾斜。
結(jié)語
《讀本》教學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初高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讀本》理論,開展集體備課,探討教學方法,實現(xiàn)初高中學段《讀本》教學的銜接,提升《讀本》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研.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實踐路徑研究[J].水文化,2024(11):78-80.
[2]欒淳鈺.大中小學思政課“學教評”一體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2(5):18-21.
[3]韓震.如何貫徹落實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的要求[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10):4-10.
[4]高玉賢.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集體備課實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2,7(7):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