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身體交換”的敘事模因在意象的制造與回應中完成對社會意識的接受,也與網(wǎng)絡時代文化傳播的模式密切相關。這一現(xiàn)實生活中絕對不可能發(fā)生的模因作為一種超現(xiàn)實敘事手法將現(xiàn)實題材引向超現(xiàn)實的方向,在現(xiàn)代身份認同構建中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觀念,讓觀眾在角色的體驗中反思和認同自己的身份,也揭露出人類本能和欲望在現(xiàn)實世界中受到壓抑的處境?!吧眢w交換”不僅涉及生理層面的互換,更觸及性別與社會文化規(guī)范的深刻轉變。多部影片解構了既有規(guī)范,通過這一模因展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觀念的挑戰(zhàn),引導觀眾以全新視角審視角色合理性,使身體交換成為流行文化中的熱門話題,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和情感體驗。本文即從身份認同與形象表征的角度出發(fā),對當下電影中的“身體交換”模因進行評述,指出“身體交換”模因為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現(xiàn)代身份; 身份認同; 身體交換; 敘事模因
隨著《你的名字?!罚ㄐ潞U\,2016)、《羞羞的鐵拳》(張吃魚,2017)、《茶啊二中》(夏銘澤,2023)等影片陸續(xù)在中國大陸上映,男女主人公因為各種契機互換身體而引發(fā)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成為觀眾熟悉的橋段。在大眾文化研究領域,這種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或與現(xiàn)實存在聯(lián)系較弱,更多憑借文化生產中的復制傳播生產自身的“梗”被稱作“meme”,漢語多翻譯為“模因”,也有少量翻譯為“覓母”?!澳R颉币辉~的產生和傳播與20世紀70年代英國著名演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密切相關,他將“memory”(記憶)和“gene”(基因)組合,從與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完全不同的角度提出信息量主導的生命觀與“文化基因”即“模因”的存在。[1]在電影中,人物之間互換身體就是典型的“模因”。本文將從身份認同與形象表征的角度出發(fā),對當下電影中的“身體交換”模因進行評述。
一、“身體交換”故事在電影中的理解與接受
在現(xiàn)實中,“交換身體”的角色幾乎不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但《你的名字?!返扔捌蛉宋锷眢w交換引起的故事卻可以輕易為觀眾所接受并廣泛引起大眾的共鳴,以至于“身體交換”模因越來越頻繁地出現(xiàn)在影片中,成為商業(yè)片尤其是喜劇類型中的???。這一現(xiàn)象的形成首先要歸因于電影本身具有的縫合效應。在縫合效應的心理投射作用下,電影中的角色不僅僅代表了觀眾是誰,而且能夠成為觀眾的替身。身體交換的模因不僅要為觀眾提供外在的、顛倒人物形象的基本意象,還要保證觀眾通過回應意象完成對社會意識的接受,這一過程才能保證電視劇中蘊含的意識成為“主體的意識”,而觀眾成為“意識的主體”。換言之,作為意識主體的觀眾只有面對角色的“鏡像”認出或表述出“我”,才能作為主體被放置到“我”的位置上,成為在場的主體。
在較早將“身體交換”模因帶入大眾文化視野的喜劇電影《女男變錯身》(尼克·赫倫,2006)中,導演和編劇利用身體交換將流行文化中的各種“模因”聯(lián)系在一起:橄欖球隊隊長與美麗性感的啦啦隊長的“郎才女貌”、歡喜冤家在大吵一架后不得不相互理解支持的笑鬧喜劇、出身平民家庭的女孩與精英階層男孩在一起的“灰姑娘”故事……在標準的古典敘事電影中,非勒斯中心主義的表述語言通常要求男性主人公為主體或主人公形象,展現(xiàn)出力量與智慧等諸種美德,敘事話語同時將女性角色放置在與主體相對的幫助或敵對位置上,并以此確立二元對立的性別表述:男性是主動的,是凝視的擁有者;而女性則是被動的,是男性欲望的客體。但在《女男變錯身》的世界中,女孩在吟誦浪漫雋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男孩在橄欖球賽場上揮汗如雨、引起陣陣歡呼,不同性別之間的緊張關系被校園生活中男女主人公“歡喜冤家”式的嬉笑怒罵取代,影片在輕松愉快、浪漫積極的氣氛中搭建出帶給觀眾積極情緒反饋的世界,可以讓觀眾輕松愉快地將某種“理想生活”與“理想自我”的想象代入其中。作為一部商業(yè)片,《女男變錯身》中去意識形態(tài)的表述讓男女角色都平等地被建構為主體,“只是因為所有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這種功能定義了意識形態(tài)本身)就在于把具體的個人‘構成’為主體”[2]。
另一方面,“身體交換”故事在電影中的呈現(xiàn)與廣為流傳也與人類文化傳播的模式密切相關。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對20世紀的人類、權力、性別、文化等事物的關系十分感興趣,他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考古與考察探索20世紀的主體及其構成方式。根據(jù)??碌摹叭祟惪脊艑W”,在奴隸制的古希臘還沒有這樣的“人”的概念,從投票權上來看的話只有具有完整投票權的成年男性公民才是完整的“人”,未成年人與女性是“半人”,奴隸與戰(zhàn)俘則是“非人”;中世紀同樣沒有這種概念,甚至17世紀、18世紀也沒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人”或“主體”概念,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經由經濟學、生物學、語言學等學科才孕育出現(xiàn)代意義上的“人”——??滤f的主體的知識形象。[3]從這一角度而言,性別本身便是一種在不同歷史階段中被建構的。電影中的身體交換模因產生出的“虛擬跨性別者”并非現(xiàn)代意義上的自然人,但這些形象可以在有意的知識型倒錯中展現(xiàn)出超出現(xiàn)代社會規(guī)范的稀有屬性“超現(xiàn)實”性,從而以超越現(xiàn)實的想象展現(xiàn)出強大的活力。在《他是她,她是他》(布魯諾·奇哲,2017)中,瓶蓋公司總經理皮埃爾和他的一位女性朋友佩內洛普之間,逐漸產生超越友誼的情誼。在彼此有意的曖昧中,二人的靈魂不知為何進入對方的身體。為了不對對方的生活產生影響,他們只得假扮對方開始體味他們不曾了解的生活,也在與他人的對比中意識到在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中,經常被忽略的感受:“潘妮洛普”驚訝于女性服裝的繁瑣與他受到的性別限制,抽煙喝酒的行為讓同事們大跌眼鏡??梢姡吧眢w交換”在交換生理性的身體之外,更多交換的是不同性別被社會文化建構起的一整套行為規(guī)范與認知模板,從而為電影增加現(xiàn)實衍射的意義與表述的深度。
電影中的身體交換模因通過靈活而詼諧的方式將其中的規(guī)范加以解構,在將角色還原為“人”本身之后,重新引導觀眾看待其中的合理性問題。例如,《他是她,她是他》中的“皮耶”細致地用修眉刀打理眉毛,還在家里勤快地打掃衛(wèi)生,讓妻子艾美驚訝不已。公司里一名員工抱怨自己的太太平時都不愛答理他,他由此得出結論:女人都需要博士學歷的男人才能理解她們;“皮耶”聽不慣這種對女性的偏見,直接告訴對方,這個抱怨妻子要求太高的邋遢丈夫只需要洗個頭,修理一下滿臉的絡腮胡子,就能重獲妻子的芳心?!皥D像將現(xiàn)實的面貌進行轉化。事實上,經由免征性地超越現(xiàn)實本身的局限,圖像便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將一些我們最深層次的精神需要進行表現(xiàn),從而給予了我們作為有限存在之物所具有的局限性的象征性補償。”[4]盡管這些電影一般總是利用身體交換后的偏差委婉地對某些角色提出批評,但由于電影本身具有輕松愉快的喜劇氛圍,加之“跨性別”的形象模糊了批評者的立場和身份,因此,這些委婉的批評也更能被觀眾順暢地理解和接受。這些喜劇電影中的“身體交換”模因揭示了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和社會現(xiàn)象,不僅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而且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探討了身份認同、性別角色、欲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復雜主題。尤其在性別角度,“身體交換”模因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和身份認同。在大多數(shù)文化中男性和女性被賦予不同的社會角色和期望。然而“身體交換”的設定打破了這些固有界限,讓人們看到性別并非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能力和命運的唯一因素。當人物交換身體后,他們必須面對與自己性別不符的身體和生活,從而產生許多有趣和深刻的沖突與反思。
二、身體交換“模因化”的現(xiàn)代背景與生產方式
從敘事學角度而言,身體交換這一倒錯性設定既可以歸為角色設置的反常處理——從結果上看,這些故事中的角色與許多喜劇電影中的言談舉止賦予女性特征的“娘娘腔”男性或相反的“女漢子”女性角色十分相似;也可以被視為故事進展中突發(fā)要素對故事線索造成的影響——原本相互不理解甚至仇視的主人公在意外的契機(如《羞羞的鐵拳》中在泳池中遭到電擊,《你的名字。》中的口嚼酒與許愿)下需要體驗對方的生活,從而開始理解對方甚至與對方相知相愛。但在當下的流行文化中,以這種“反常”為基本設定的電影越來越多,甚至“身體互換”本身也成為大眾娛樂中常用來調侃的“梗”。這種現(xiàn)象意味著身體交換開始由單純故事中提煉出來,加以“模因化”并復制到更多新的故事當中。
“模因”依托當下的現(xiàn)代社會和網(wǎng)絡環(huán)境而存在。相較于緊密聯(lián)系著人的思想而存在的“故事”,本身即具有脫離人的存在而存在,并反身性地延續(xù)這一模因的特性。模因作為現(xiàn)代文化傳播中具有固定功能的一個組件更多地與整個媒介環(huán)境發(fā)生關系,其背后是復雜的機制或可預測的規(guī)律、數(shù)學模型與算法。本文中提到的“身體交換”模因便是如此——它不再作為完整故事的一部分而存在,當人們討論《女男變錯身》《你的名字?!贰缎咝叩蔫F拳》《茶啊二中》等影片時,會更多地注意到它們之間模因的相似性,例如影片中的身體交換模因從最初的《你的名字?!贰杜凶冨e身》中之間的陌生人身體交換到終成眷屬,發(fā)展為《羞羞的鐵拳》中相互認識卻敵對的兩人在適應身心的過程中逐漸理解對方,產生情愫;再到《茶啊二中》高中師生互換身體,故事停留在二者的理解與和解中等。此時,模因本身在影片傳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非原創(chuàng)故事的差異性(如時間、地點、文化背景等)。在電影以外的社會文化中,“人物互換身體”后的故事也經常脫離電影,而成為短視頻等自媒體博主文化生產實踐的重要靈感,網(wǎng)絡上亦出現(xiàn)了許多基于身體交換模因的短視頻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不同的社會角色、不同的人物關系,總會在身體交換這一強設定模因下發(fā)生奇特的化學反應,也呈現(xiàn)出模因自我復制傳播的能力,不斷進化斗爭和淘汰的特點。在各種文化藝術生產要素通過網(wǎng)絡高速流動的現(xiàn)代文化環(huán)境中,每天都有新“?!钡牧餍信c舊“梗”的淘汰,模因成為催發(fā)全新內容的重要刺激條件。許多作品在策劃構思階段注定要受到文化思想處境的大環(huán)境影響。
“模因”一詞的發(fā)明者理查德·道金斯認為,人類的全部獨特之處在于文化;而在一切形式的生命都共享的普遍性原則中,“一切生命都通過復制實體的差別性生存而進化”成為其中的首要基礎和條件:“模因通過從廣義上可稱為模仿的過程從一個大腦轉移到另一個大腦,從而在模因庫中繁殖。……如果這個觀點得以傳播,我們就可以說這個觀點正在進行繁殖。模因和早期的復制分子相似,它們在原始場域中混混沌沌地自由飄蕩……時間可能是一個比儲存空間更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是(模因)激烈競爭的對象”。[5]均質的大眾文化網(wǎng)絡是“模因”生產和復制較為順暢的場所,“身體交換”模因在當下的傳播也迅速與新的角色結合,越來越顯現(xiàn)出與“歡喜冤家戀愛”不同的模式。例如,2023年暑期檔上映的動畫電影《茶啊二中》便在中國式青春片的范式中將身體交換放置在一對高中師生之間,以調皮搗蛋的高中男生王強與他的班主任石妙娜之間的身體交換更新了這一模因的敘事空間。《茶啊二中》的故事發(fā)生在虛擬中學“茶啊二中”的“差生班”初三三班里,暴躁且有威懾力的班主任石妙娜嚴格地要求著以王強為首的一眾調皮搗蛋的學生。影片中愛吃零食的小胖子被大家分走零食、討好檢查扣分的學生會干部、老師為了準備公開課認真準備、學生們在衛(wèi)生間小聲開小會等諸多故事情節(jié),以及借由沖突推進的劇情,對于中國觀眾而言都相當熟悉,這也是中國動畫中少有的現(xiàn)實背景選題作品。
在稍顯平淡的選題之下,《茶啊二中》本該是較為尋常的一類,它取材于周遭,取材于回憶,取材于總在重復的當下,以達成跟觀眾的默契呼應;但完全現(xiàn)實主義的背景與取材,也可能由于過于貼近真實生活而失去其中的趣味性和審美性。在這一背景下,“身體交換”模因的介入不僅加強了師生雙方的性格對比,打破了大眾在學生時期抗衡不平等位置的心理防御,還迅速地拉進了原本對立沖突的二者之間的關系。飽受老師嚴格要求之苦的王強終于有機會站上講臺,過一把作為班主任“指點江山”的癮,但同時備受“優(yōu)秀教師”考核評比與校領導講話廢話連篇的困擾;嚴厲的班主任石老師也感受到被家長、老師視為差生的感受,以及被所有人放棄的學生要怎樣重新樹立自信;在師生彼此的理解與喜愛達到巔峰后,著名的“差生班”送給全班同學集體簽名的獎狀表達對石妙娜的接納與喜愛,還親昵地給她取了一個“不許驕傲”的外號。
身體交換模因利用人物互換身體這一現(xiàn)實生活中絕對不可能發(fā)生的“奇想”,審視不同角色在“超自然”的“不合理”狀況下是如何找到真正的“合理性”,并將現(xiàn)實題材引向超現(xiàn)實的方向,最終通過電影中的情節(jié)和角色塑造,傳遞出對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價值觀。在互換身體的過程中,兩個主人公往往需要經歷一系列的誤解、沖突和適應,才能最終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這種過程不僅促進了角色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理解,也讓觀眾意識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從而在社會中營造一種更加包容和諧的氛圍。虛構的“身體交換”模因在身份互換與權力關系的顛倒中,真實地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溝通的重要性:當人物交換身體后必須相互合作、理解和支持,尤其是跨越關于對方的刻板印象才能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zhàn),而這種過程不僅增進了他們之間的了解和信任,也在充滿喜劇諷喻性的氛圍中讓觀眾看到了溝通、合作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三、“透明的巨人”:人類心靈的想象性表征
“身體交換”作為一種流行的文化模因,在現(xiàn)代社會中不斷被復制和傳播。從電影到自媒體短視頻,這一設定在各種文化藝術生產要素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它打破了性別、身份和角色的界限,讓人們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和體驗生活。由于各種奇妙原因交換性別的“強設定”下跨性別的形象投射,要在本身就具有矛盾性的形象中替人們關注世界,并對其做出反應——這也恰恰是超現(xiàn)實主義所做的。如果對此加以心理學分析,會發(fā)現(xiàn)人的許多本能和欲望在現(xiàn)實世界中受到壓抑,能夠真正展示人的心理真實的只有現(xiàn)實之外那絕對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現(xiàn)實的世界,這就是人的深層心理或夢境。超現(xiàn)實藝術提倡打破理性與抑制,追求原始沖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將文藝創(chuàng)作視為純個人的自發(fā)心理過程。在超現(xiàn)實主義宣言中,法國評論家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引用細菌學創(chuàng)始人巴特勒的講話,來描述一種人類存在的方式給予世界關系的可能性:“在我們周圍或許生存著,一群基于同一層面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然而他們的結構與我們的完全不同,例如蛋白質的形狀是筆直的?!盵6]在這一設想中,人類并非宇宙的中心或地球上的高階生物,而僅僅是如浮游一般短暫地、非本質地存在于天地之間的“寄生生物”;在人類所識別到的世界之外還生存著以人類的感知能力無法捕獲的“透明的巨人”,以及與其相關的另一個不可見的透明的世界。在“身體交換”的模因下互換身體的人,就是通過超現(xiàn)實主義的想象誕生出的一種“透明的巨人”。
在當下電影市場觀眾導向的審美選擇與“模因”式的傳播習慣中,布勒東式“透明的巨人”的構想必然要被更加具有消費引導傾向的新構想所取代。但無論是“透明的巨人”還是“互換性別的巨人”,這些具有超現(xiàn)實主義因素的想象都是人類通過支配那些偶發(fā)之物,以黑色幽默進行自我展現(xiàn)與對現(xiàn)實的反抗。例如,《羞羞的鐵拳》中的“身體交換”發(fā)生在墮落沉淪的自由搏擊選手艾迪生與秉持正義的體育記者馬小之間,二人在對一樁陳年舊案的調查中逐漸發(fā)現(xiàn)艾迪生被人陷害的真相。作為開心麻花團隊出品的喜劇電影,《羞羞的鐵拳》中展現(xiàn)了具有女性內心的“艾迪生”在拳臺上狼狽躲避、被對手暴力摔打等喜劇場面;但在嬉笑怒罵、狀況百出的生活中,二人卻也逐漸理解了對方的堅持與正義,馬小在艾迪生心中重新種下了正義光明的種子,自己也擁有了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爱敓o法解決的偶發(fā)性事件壓倒性襲來時,唯幽默能勉強維持脆弱得不堪一擊的心靈平衡,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有這種體驗。然而當那種社會變動或混亂不合常理時,相對而言,用來防衛(wèi)心靈的幽默也是不合常理、史無前例的,即并非現(xiàn)代性的東西。創(chuàng)造那種不合常理的黑色幽默的正是超現(xiàn)實主義的幽默?!盵7]性別互換與身體互換在本質上是一種大膽打破理性和抑制的狂想,性別與身份的顛倒中蘊含著追求原始沖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它在超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中作為純個人的自發(fā)心理過程,呈現(xiàn)出角色們較為真實、隱秘的一面。這種想象性表征不僅體現(xiàn)了人類心靈的復雜性,還揭示了人在現(xiàn)實世界中所受到的壓抑和限制。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通過“身體交換”等模因將超現(xiàn)實主義的想象性表征引入到觀眾的視野中。這種模因不僅為觀眾提供了外在的、顛倒人物形象的基本意象,還使觀眾通過回應意象完成對社會意識的接受。在這一過程中,觀眾成為“意識的主體”,從而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電影所傳遞的深層意義?!巴该鞯木奕恕弊鳛槿祟愋撵`的想象性表征在超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揭示了人類心靈的復雜性和現(xiàn)實世界中的壓抑與限制,還通過電影等藝術形式將超現(xiàn)實主義的想象性表征引入到觀眾的視野中,使觀眾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電影所傳遞的深層意義。這種想象性表征的持續(xù)深化和拓展,不僅豐富了人類文化的內涵,也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結語
電影作為一種強大的文化媒介,通過“身體交換”這一模因,將觀眾引入一個充滿想象與共鳴的超現(xiàn)實世界。在這里,觀眾得以暫時擺脫現(xiàn)實世界的束縛,體驗性別角色的互換,從而更深入地反思自身的身份認同。這種體驗不僅是對觀眾個體的挑戰(zhàn),更是對整個社會文化結構的挑戰(zhàn)?!吧眢w交換”模因的流行,也反映了網(wǎng)絡時代文化傳播的新模式。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文化元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而“模因”作為文化基因的一種,通過電影等媒介的復制和傳播,迅速在大眾中擴散開來。這種傳播模式不僅加快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為現(xiàn)代身份認同的多元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電影中的“身體交換”模因不僅是娛樂元素,更是揭示人類本能和欲望、構建現(xiàn)代身份認同的重要工具。它引領觀眾走進一個充滿想象與反思的世界,為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在不斷改變的電影批評模型中,身體與性別問題被反復放置到不同但相關聯(lián)的語境內加以考察。從電影文本本身當中,到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關于主體的討論,再到精神分析理論當中……作為一種基于超現(xiàn)實主義在現(xiàn)代消費導向的電影市場中的顯現(xiàn),男女之間互換性別的模因就是要在此時發(fā)揮作用——它通過令觀眾能夠接受與信服的想象,幫助觀眾去發(fā)現(xiàn)一個之前從未被捕獲的世界。
參考文獻:
[1][5][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盧允中,張岱云,陳復加,羅小舟,譯.上海:中信出版社,2011:51,129.
[2][美]蘇珊·海沃德.電影研究關鍵詞[M].鄒贊,孫柏,李玥陽,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315.
[3][法]米歇爾·???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M].莫偉民,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107.
[4][7][英]保羅·克勞瑟.視覺藝術的現(xiàn)象學[M].李牧,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16,40.
[6]朱其.當代藝術理論前沿[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5:11.
【作者簡介】" 徐雄慶,男,湖北天門人,南京傳媒學院廣播電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傳媒與影視研究。
【基金項目】" 本文系江蘇省高?!扒嗨{工程”資助項目“數(shù)字化背景下After Effects軟件課程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編號:JG20232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