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
摘? 要:后進生轉化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xiàn)?,F(xiàn)實中,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復雜,轉化后進生也一直是教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轉變后進生,需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法。只有用心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抓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放大,給予正面回應,才能在真正意義上轉化后進生。同時,教師的教育還應及時、有效,從后進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入手,及時轉化后進生。
關鍵詞:“后進生”;教育公平;賞識教育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轉化差生歷來是教育工作中的“老大難”問題,許多教師頭疼不已。在轉變差生方面,只要方法得當,循序漸進,差生是一定會有轉變。
一、“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對“后進生”的定義,學術界有不同的界定。西方國家將那些在學習、心理等方面表現(xiàn)不良傾向或不適應現(xiàn)象的學生稱為“問題學生”;國內(nèi)現(xiàn)行教育心理學則把“品德不良”“意志薄弱”“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定義為“后進生”。但不管如何定義,“學習習慣差”及“行為習慣差”是后進生的主要外在表現(xiàn)。當然,很多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并非不勤奮努力,而是因為學習習慣或者行為習慣方面的原因?qū)е码y以像正常學生一樣勝任學習。
事實上,“后進生”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家庭、社會、學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師需要仔細分析學生成為“后進生”的原因,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困境,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和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同時,也需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學習環(huán)境不佳
家庭和社會是學生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反之則可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中,學生能感受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專注于學習。同時,在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中,父母能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如果學生的家庭面臨經(jīng)濟困難、夫妻不和等問題,則可能導致學生產(chǎn)生不良情緒,如焦慮、自卑等,從而無法專注學習,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此外,家庭環(huán)境不穩(wěn)定的家庭,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注和鼓勵,在面臨問題時,會感覺孤立無援,從而自暴自棄,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能自然也無從談起。
當然,除了家庭環(huán)境外,社會環(huán)境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成長產(chǎn)生影響。現(xiàn)實社會中,各種網(wǎng)絡游戲和低俗文化頻現(xiàn),且具有極強的誘惑力,學生往往難以抵御其影響,從而容易沉迷其中,難以自拔。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專注力,也會對學生的身心產(chǎn)生不良影響。當然,在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學生面臨著多重壓力,也會導致他們產(chǎn)生焦慮和抑郁心理。近年來,小學生抑郁群體的出現(xiàn)就是最明顯的征兆。這些問題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能,讓學生無法真正發(fā)揮潛能。
(二)學習方法不當
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個人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學習方法的選擇與運用對學生的學習效能有著重要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上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卻難以取得理想成績,學習方法的運用不當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學習方法不當,導致學生難以高效吸收知識,并且也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策略是學習方法的重要側面。它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包括記憶方法、復習方法等。缺乏學習策略的學生往往傾向于死記硬背知識點,對知識點囫圇吞棗,無法理解吸收。這樣的學習方法導致效率低下,讓學生盲目努力,無法高效吸收知識,學習效果不佳。同時,學習方法不當?shù)膶W生,在應對考試上也常常表現(xiàn)出“手足無措”的狀態(tài),對考試的技巧策略、時間管理等都無所適從,表現(xiàn)得焦慮、緊張,無法將學習效果有效展現(xiàn)。
(三)缺乏自信心
學生會面對復雜的課程、高強度的學習,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都可能讓學生感到無助和無奈。如果學生此時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支持,他們的無助感就會逐步擴大,影響學習的信心,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長時間處于此種狀態(tài)的學生,其學習意愿和學習能力都會逐步減低,從而不愿意嘗試新的方法或者尋求幫助來克服困難,以至于最后形成惡性循環(huán),徹底淪為“后進生”。
因此,在學生前行的路上,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心中有力量去面對困難,有勇氣去克服困難,有勇氣去嘗試和探索,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找到突破學習困境的道路。
(四)學習興趣不足
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諸多原因中,學習興趣不足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學習興趣不足的學生,有一部分是對學習本身感受不到興趣,感覺學習本身沒有意義;有一部分是對某些學科感受不到興趣;有一部分是對學科教師不喜歡。不管什么原因,學習興趣不足的最終結果,都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傳統(tǒng)的教育認知中,教師喜歡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難以兼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就導致了個別學生對某些學科感覺枯燥,無法提起學習興趣。更有甚者,不喜歡學科教師,從而對教師所教授的科目也不喜歡。因此,在此情形下,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科缺乏興趣的原因,發(fā)掘?qū)W生獨特的興趣愛好和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針對學生對學習本身不感興趣的問題,教師應該了解這是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價值產(chǎn)生了疑問,將學習賦予了獲取高分、進入名校等功利目標,忽視了學習本身的探索、提升自我的價值。教師如果能將正確的學習價值觀傳遞給學生,能提升他們對學習的認知,從而想學習、愛學習。
二、轉化“后進生”的策略分析
(一)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環(huán)境
現(xiàn)實中,幾乎每一個教師都遇到過“后進生”。很多時候,能否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個人前途,還關系到學生的家庭幸福、社會的穩(wěn)定和進步。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行為觀察,更需要深入了解他們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遇到了這樣一位學生,該生從原本相對貧困的家鄉(xiāng)遷移到經(jīng)濟更為發(fā)達的沿海地區(qū),這種巨大的環(huán)境轉變給該學生的心理帶來了沖擊。地區(qū)經(jīng)濟和生活水平的差異,讓學生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新環(huán)境的各種新鮮事物讓學生感到自己與之格格不入,從而忘記了自己擁有的優(yōu)點。這種心理現(xiàn)象在“遷移學生”的群體中并不罕見,如果不加以關注和引導,學生可能會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渦,進而自暴自棄。
為此,教師對該學生進行了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挖掘其身上的優(yōu)點,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揚,讓其他學生為其鼓掌。在接下來的課堂上,教師驚喜地發(fā)現(xiàn)該學生開始了舉手發(fā)言。盡管學生的口音濃重,朗讀不夠流暢,但教師依然給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學生也用掌聲為該學生加油。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學生的作業(yè)逐漸完成得更加認真,字體也寫得更加規(guī)范。教師在評語中對學生的進步給予了高度評價。
后進生的形成有內(nèi)外部的原因,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找到轉化“后進生”的途徑。此外,教師還可以用心與后進生進行交流溝通,獲得他們最大限度的信任和認可,喚起他們的信心和責任感,讓他們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從而為轉化后進生打好基礎。
(二)信任學生,積極鼓勵學生
后進生在學校中,往往被視為學習差、品行差的代名詞,部分教育工作者對“后進生”抱有成見。然而,越是受到區(qū)別對待,“后進生”越是“作妖”,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了“后進生”與教育工作者的對立。
其實,任何一個人都有其自身的長處,后進生也不例外。只是后進生與眾不同的長處,往往不被大家所看見。如果教育工作者沒有耐心,也很難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而給后進生以肯定,可以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能讓他們隨時修正自己的言行,進而發(fā)奮學習。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了解后進生的優(yōu)點,及時對他們予以表揚,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他們的優(yōu)點,使后進生能從被歧視、批評的氛圍中解放,從而實現(xiàn)對他們的轉化。
例如,在對上述“遷移學生”的轉化過程中,教師通過一系列的觀察,讓該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并讓學生展示才華,在語文活動手抄報比賽中,該學生榮獲了三等獎,教師在班里頒發(fā)獎狀,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受到了認可。如此,進一步強化了該學生的自信,這種良性循環(huán)使該學生逐漸嶄露頭角,不斷提升了學習成績。
后進生很多時候并不是“差”,他們往往有常人難見的閃光點。如果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轉換一種眼光,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后進生”也有很多待開發(fā)的潛能。如果以此為突破口,給予后進生以極大的動力,能順利推進轉化工作。
(三)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后進生的形成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作為教師,要盡可能“因材施教”,激發(fā)后進生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在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首先,在備課方面,備課是一種有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過程,教師應該在課前深入了解后進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儲備,從而在備課時,針對后進生對知識的接受方式和能力進行充分準備,以便于在課堂上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更適應于后進生。當然,備課整體流程并不是要圍繞著后進生“轉動”,而是適度考慮后進生的接受能力,從而上出一堂生動活潑的好課。
其次,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隨著科技進步,智慧課堂越來越成為可能。多媒體教學工具以及各種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根據(jù)后進生的特點和需求,設置多媒體背景下的個性化學習策略,把較復雜的問題簡明化、生活化,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讓后進生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最后,教師要培養(yǎng)后進生的興趣遷移能力。教師可以將觀察到的后進生在其他方面的興趣,盡可能地遷移到學習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如,前面提到的“遷移學生”在語文手抄報活動中獲得三等獎,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這種成功感會激勵其在其他目標上的努力,這就是興趣遷移的力量。
(四)授之以漁,提高學生學習技巧
學習方法的提升對后進生而言,更多情況下是學習習慣的更新,通過學習習慣的更新培養(yǎng),從而達成學習能力的提升?,F(xiàn)實中,大部分后進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存在明顯短板。為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后進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他們設置個性化的學習方案。確保學習方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能讓后進生“努力跳一跳就可達成目標”。當然,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輔導及課后測試,及時發(fā)現(xiàn)后進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互助小組的形式,通過合作學習提升后進生的學習技巧。一般而言,小學生群體中,相互之間模仿性極強。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讓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發(fā)揮示范作用,帶動后進生學習。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對“攀比”心理的約束化解。
那么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呢?首先,科學分組。教師通過對小組成員的了解,讓他們都能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互幫互助,從而為合作學習打下基礎。而且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盡量設置讓后進生“出彩”的內(nèi)容板塊,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自信,從而為其模仿優(yōu)生打下心理基礎。其次,在分組之后,對各個學生明確角色責任,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找出后進生的學習缺點和問題,針對性地給出學習建議和意見,幫助后進生思考和解決問題,讓后進生在其他學生的帶動和幫扶下逐漸提升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施起紅. 小學后進生轉化心得[J]. 教書育人,2013(22):71.
[2]涂光輝,雷曉波. 班主任工作技能[M].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3]陳慧. 小學班主任“后進生”轉化工作的有效策略探析[J]. 求知導刊,2022(19):107-109.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