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芬
摘 要:項目式學習是高中語文高效教學模式之一,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舉措。項目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建構知識體系,提升學生技能。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是基于新課程標準學習任務群目標和內容展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按照項目學習的原則、思路,構建多樣化的學習任務情境,達到高效學習、深度學習的目的,最終實現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項目式學習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教學中要以語文學科素養(yǎng)為綱,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資源……項目式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其以具體的情境、真實的問題為基礎,將知識融入學生探究過程中,學生圍繞特定任務,開展自主語言實踐活動,實現知識內化,實現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目標。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項目式學習設計就是從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性特征入手,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重視學生思維發(fā)展提升,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項目情境,實現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綜合質量的提升。
一、立足課標,明確項目式學習思路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以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法和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科實踐活動中,達到高效學習的目標。高中語文教學本身也是通過閱讀與寫作、表達與交流等教學活動來鍛煉學生綜合能力,達到借助語文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目標。以往應試教育理念下,學生雖然可以學會教材中、課堂上的知識,但是缺少將知識融會貫通、遷移應用的能力,“高分低能”的現象普遍存在,學生很難將知識遷移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提升受限。因此,如何借助項目式學習有效突破傳統(tǒng)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困境,成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任務
之一[1]。
二、立足學情,設計項目式學習策略
(一)解讀教材,明確項目學習目標
教材解讀是項目式學習的基礎,以教材為中心的項目式學習,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基礎也是關鍵,是決定后續(xù)項目式學習綜合質量的首要因素。
首先,選題是項目式學習目標設計的基礎,以教材為基礎的選題策略可以有多種思路,一方面可以以教材本身的主題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如以某一個單元為基礎展開項目式學習,那么主題的選擇就可以以單元主題為基礎進行適當的主題選擇;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生活學習中得到的靈感,以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為基礎,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選擇項目式學習的主題。如整本書項目式學習活動的組織,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閱讀能力等綜合考量,選擇適當的主題,確保項目式主題的選擇符合學生學習需求[2]。
其次,以主題為基礎進行項目式學習的目標制訂。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理念,以核心素養(yǎng)為依據,從學生學情入手,制訂項目式學習目標,為后續(xù)語文學科教學活動提供明確的方向。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階段學生要閱讀外國文學經典作品,認識所讀作品的地位和價值,學會撰寫讀書筆記,選擇感興趣的作家、作品話題等撰寫評論,同時在閱讀過程中也要學會寫內容提要和閱讀感受;在此基礎上,嘗試探討不同民族文學之間的共同話題和文化差異,關注文化的多樣性,提升學生文學鑒賞能力。以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上冊三單元《外國作家作品研習》為例,本單元是在必修小說學習的基礎上,對外國小說進行的深化學習,安排了《老人與?!贰洞笮l(wèi)·科波菲爾》等內容,旨在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外國小說的研讀,讓學生體會不同國別、不同流派小說作品的獨特魅力。同時結合學科素養(yǎng)要求,以及高中生具體學情,本單元項目學習目標設計可以按照如下思路進行:
1.聯(lián)系相關歷史文化背景,感受小說中不同時代、地域的社會生活,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同時深入了解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歷史風貌,感受中外文化的豐富多彩。
2.把握小說中人物成長的軌跡,在研讀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典型意義,對人物心理描寫進行深入賞析,同時挖掘作品豐富的內涵,感受時代精神、民族心理和人生智慧。
3.通過研讀不同類別的小說,感受其風格的多樣性,從主題內容、語言風格等多方面入手,對文學藝術手法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
4.通過深入研讀,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掌握作者通過作品展現人生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藝術賞析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表達生活,嘗試創(chuàng)作小說。
如此,結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項目式學習目標設計中,為后續(xù)項目式學習任務的設計、活動的安排提供明確的方向,確保項目式學習效果,達到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學科素養(yǎng)的目標。
(二)以生為本,拓展任務設計思路
以目標為基礎,結合高中階段學生學習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逐漸提升的現狀,在具體任務設計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入手,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任務情境,推進項目式學習進程,有效促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1.情境創(chuàng)設
情境是啟動項目式學習的鑰匙,依托情境設計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融入學習活動中,為后續(xù)的教學設計提供明確的方向[3]。在具體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結合高中階段學生學情以及新課程標準要求,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
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真實的情境,比如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從現階段生活中、網絡上的典型案例入手,引導學生從問題的討論開始進行項目式活動主題。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的便利性,對所討論的問題、作品等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引發(fā)學生更多關于閱讀情境的討論靈感。
另一方面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借助實物,通過環(huán)境設計加強項目主題與外部的聯(lián)系,如改變教室環(huán)境布置,營造學習氛圍等。比如,上述外國文學單元項目學習中,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從文本內容入手,將本項目國外文化創(chuàng)作背景相關的圖片、作者簡介照片等布置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在開展項目活動之前,可以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對外國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等進行初步了解,也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提供基本素材,方便學生更加深入地解讀項目,更進一步推進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綜合質量的提升。
2.驅動任務設計
驅動任務設計項目式學習是又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驅動任務設計的方式,一方面能夠激發(fā)高中生參與課堂探究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更進一步促使學生自主融入探究活動中。驅動任務設計可以采取問題引導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任務群設計的方式,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不同巧妙安排不同的任務方式,達到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目標。
以驅動問題為例,項目式學習中問題設計是非常常見的,以往問題設計往往過于簡單、封閉,一方面不能給學生清晰的學習線索,另一方面也影響學生的思維拓展?;陧椖渴綄W習的問題設計,要從傳統(tǒng)的問題設計中脫離出來,設計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提升學生學習綜合效果。比如,在《項羽之死》中關于項羽形象的分析,教師通常會提問“項羽是什么樣的人物呢?”這一問題雖然會引導學生說出項羽的人物形象,但是后續(xù)的延伸就比較乏力,學生缺少思路引導方向。那么結合項目式學習要求,此問題設計可以為“項羽這一人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你見到過嗎?這一形象有什么借鑒意義?這樣的人如果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會受歡迎嗎?”等問題,不僅涵蓋了對文本內容的分析,同時也能夠進行前后銜接和生活銜接,讓整個活動思路更加清晰,而且也能夠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遷移到具體生活情境中。
以任務群設計為例,項目式學習中任務群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任務群設計將整個情境任務分解,隨后引導學生“逐個擊破”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在探究與實踐過程中,有效突破學習思路的限制,達到高效學習目標。同樣以外國文學單元為例,結合上述單元整體教材內容解讀以及教學目標的制訂,此單元項目設計中,可以按照三個任務進行分解:
任務一:以人物形象為基礎,從典型的人物形象入手,對社會歷史和民族文化進行系統(tǒng)分析。
任務二:小說藝術手法的探討,如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等。
任務三:嘗試進行小小說創(chuàng)作。
通過上述三個任務,將整個單元內容進行解讀與分析,同時緊密圍繞著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以任務一為例,本單元小說中的人物都是世界文化畫廊中著名的人物形象,甚至部分形象已經成為典型的某一類人物的象征,如瑪絲洛娃、圣地亞哥等,那么這些人物為什么令人難忘呢?這就是需要學生在合作探究閱讀過程中需要更進一步探究的話題。因此任務一的活動設計中,教師可以以人物形象為基礎進行小組交流、研討,比如借助思維導圖或其他學習工具,以小組為單位對各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等進行分析,初步感受本單元的人文主題。隨后,圍繞單元核心任務,閱讀文本內容,感受經典人物形象,同時體會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在分析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具體的描寫手法等進行細致分析,為后續(xù)的讀書札記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4]。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上述任務中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小說創(chuàng)作”任務,此任務設計從小說閱讀指向創(chuàng)作,在分析作品內涵、解讀人物形象、感受藝術手法等諸多學習經歷上,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不僅將閱讀與寫作有機融合,實現讀寫融合,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領悟也更加深刻。
(三)著眼發(fā)展,豐富學習活動形式
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設計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情以及未來的發(fā)展,組織豐富的學習活動形式;在上述教學任務設計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進行整合任務的設計,通過整合任務設計的方式拓展學生的閱讀范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達到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
比如,《紅樓夢》整本書閱讀項目活動設計,教師可以按照導讀、深讀、品味反思的思路進行整本書項目設計。整本書閱讀之前,教師采用學情調查表對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以及每天閱讀時間等進行綜合調查,一方面方便教師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在讀書之前對自己有初步了解,然后師生合作制訂項目閱讀計劃。比如將閱讀計劃設定為兩個月,約9周的時間。再將9周的閱讀計劃細化:導讀1周,泛讀4周,精讀3周,總結分享1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訂每周的閱讀計劃表,然后定期通過閱讀班會的形式進行綜合,適當提醒閱讀進度,同時也能及時解決項目式閱讀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整個項目任務實施的效果,同時也能避免項目式閱讀流于形式,達到高效閱讀目的[5]。
三、學科為本,完善項目式學習評價
課堂評價是推動項目式學習質量提升的關鍵,以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評價方式往往比較單一,基本采用結論性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缺少足夠的關注度,但項目式學習的關鍵就在于學生實施項目活動過程中的收獲,因此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評價活動設計也成為當前閱讀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之一[6]。
項目式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以終為始”,以項目成果為引導設計項目活動,因此在項目式學習的評價中既要關注終結性評價,更要關注過程性評價,兩者融合形成完整的教學活動評價體系。在評價過程中,要引入學生自主評價、互相評價以及教師綜合評價等多主體,必要時還可以將家長、各學科教師融入進來,對學生的項目式學習過程、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比如上述外國文學單元的小說創(chuàng)作任務評價中,教師可以從個人學習(閱讀、思考、質疑、表達等)、交流合作(傾聽、表達、反思、協(xié)調……)、作品創(chuàng)作(人物設計、細節(jié)描寫……)等諸多方面展開多樣化評價,以評價量表的方式進行逐項評價,對整個項目活動的過程進行總結與反思,明確整個項目活動的優(yōu)勢,同時也更進一步了解項目式學習存在的問題,達到提升項目式學習綜合質量的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應用,要全面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多樣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探究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開展深入閱讀活動,達到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拓展學生閱讀思維的目的,多措并舉,共同提升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的有效性,實現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海豐.論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教學設計中的“三文”意識與邏輯內核:以《玩偶之家》整本書閱讀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19):85-90.
[2]錢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3(24):19-24.
[3]李秋雨.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研究[D].重慶:重慶三峽學院,2023.
[4]王丹靜.“雙減”政策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J].成才,2023(5):54-56.
[5]蔣盛雨.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2):12-14.
[6]葉敏.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