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2年度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紅色影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研究”(項目編號:2022JGY06)。
作者簡介:李紅梅(1986—),女,碩士,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李芋坪(1987—),女,碩士,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
摘" 要:紅色影視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將其融入高職思政課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責任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紅色影視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具有展現(xiàn)時代風華、夯實理想信念、增強使命認同的意義,融入時需要科學把握真實性和針對性、先進性和生活化、內(nèi)容和形式相統(tǒng)一的原則。
關鍵詞:紅色影視資源;高職思政課教學;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5-0071-04
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來臨,雖然人們可以很容易地接受信息,但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這讓一些大學生在做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時候出現(xiàn)了偏差。紅色電影可以用鮮活的劇情、真實的歷史背景,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等題材進行教育與啟迪。同時,這些電影也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不怕犧牲的奮斗歷程、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以及人民群眾的抗爭和犧牲。將紅色影片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融入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充分發(fā)揮思政育人功能。[1]
一、紅色影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意義
紅色影片作為一種教育資源,被廣泛運用在學校和社會教育中,幫助人們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尤其是在高職思政課等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紅色影片的使用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珍惜和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培養(yǎng)高職大學生的責任感。在新的視野下,如何利用與紅色影視資源有關的理論知識,對各學科進行整合與借鑒,在課堂教學上仍有不足。由此要利用各學科的相關理論知識,將紅色影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把理論性、邏輯性強的教材語言轉變成生動的故事、鮮活的案例,從而提高思政課教學的育人實效。
(一)用紅色影片展現(xiàn)時代風華
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的過程中,盡管經(jīng)歷了一些曲折,但從整體上看,人民生活水平和國際地位得到提高,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這些偉大成就的關鍵在于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上下的艱苦奮斗。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爆炸試驗。這一重大事件震驚了全世界,彰顯了中國在核技術領域的突破和實力。1967年6月17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一顆氫彈的空爆試驗。在短時間內(nèi),中國核武器迎來一次又一次飛躍,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無數(shù)個日夜艱辛付出的結果。2009年,紅色影片《鄧稼先》在全國影院上映。影片以鄧稼先接受秘密研制原子彈的任務為起點,展現(xiàn)了他在艱苦條件下投入科研工作、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的英勇奮斗的故事。1958年,鄧稼先被委以重任,開始了他在核科學研究領域的偉大探索,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完成了原子彈的總體設計和研制計劃。在中國成功研制出第一顆原子彈后,鄧稼先并沒有滿足于此,他立即投入第一顆氫彈的理論設計和研制工作中。[2]1999年,中國政府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以表彰他在核彈頭研制和衛(wèi)星技術發(fā)展方面的杰出貢獻。同時,錢學森也獲得了同樣的榮譽,表彰他在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卓越貢獻。2012年,由陳坤、張雨綺等主演的紅色影片《錢學森》,便針對錢學森的學習過程、回國之后辛苦立業(yè)的過程進行了演繹。[3]
1973年,袁隆平院士首次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我國糧食安全問題,還推動了世界糧食產(chǎn)業(yè)變革,袁隆平因此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2009年,由袁隆平客串的影片《袁隆平》上映,講述了袁隆平研制雜交水稻的坎坷經(jīng)歷。[4]
2019年,由吳京、章子怡、胡歌等主演的影片《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由于缺乏影像資料證明,我國登山隊第一次的登頂過程不被國際社會認可。于是,中國登山隊成員再次聚集在一起,向世界之巔發(fā)起又一次挑戰(zhàn)。
在這樣一個曲折又不平凡的時代,中國人民憑著頑強意志,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教師在講授“建設成就探索成果”時可剪輯運用上述紅色影片,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這些影片,不僅回顧歷史事實,更展示中國人民不屈的風采。
(二)用紅色影片夯實理想信念
1911年,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了重大的歷史變革。這場革命的成功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奠定了基礎,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這一次的勝利很快就被袁世凱竊取了,他將權力集中于自己手中,使得“中華民國”的前途變得岌岌可危。隨后,北洋軍閥橫行霸道,割據(jù)一方,導致中國陷入了混亂的軍閥割據(jù)時期,民眾生活陷入困境,國家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為了挽救祖國的命運,許多有志青年遠赴歐洲,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其中包括年僅16歲的鄧希賢,后來為了便于從事革命活動,其改名為鄧小平。鄧小平初到法國,遇到許多生存困難,但他憑借著毅力渡過難關,與聶榮臻、陳喬年、王若飛等人相識,并從此開始了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的一生。2004年,鐘秋、夏雨等人主演的紅色影片《我的法蘭西歲月》上映,影片重新演繹了鄧小平跌宕起伏的赴法勤工儉學的經(jīng)歷。教師在講授“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時可補充運用該影片,幫助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追尋馬克思主義道路上的艱辛和不易,并以鄧小平、周恩來為榜樣,確立理想信念奮斗之路。
五四運動之后,為促進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進一步傳播,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積極籌劃將《共產(chǎn)黨宣言》譯成中譯本。在翻譯人選遲遲無法確定之時,邵力子強烈推薦當時年僅29歲的同鄉(xiāng)陳望道。1920年3月,陳望道秘密帶著英國版本與日本版本的《共產(chǎn)黨宣言》返回家鄉(xiāng),在簡陋的柴房里,開始了研究和翻譯工作。2016年上映的影片《大火種》便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故事:1926年冬,中共地下黨員劉雨心帶著中譯本《共產(chǎn)黨宣言》來到山東廣饒,警察局局長胡傳山等反動派問訊查禁,頓時危機四起,廣饒地下黨人劉忠良、劉石厚等同志奮力接應,帶領人民群眾開展保護中譯本《共產(chǎn)黨宣言》的艱苦斗爭,最終讓“真理”如火種般在廣饒大地傳播開來。該紅色影片可在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等相關課題中進行運用,從而堅定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三)用紅色影片增強使命認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致力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并深刻認識到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歷經(jīng)千辛萬苦和付出巨大代價所取得的成就,從而激勵學生繼承先輩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貢獻力量。教師可運用以下紅色影片予以輔助教學。
2009年取材自邊疆建設者的影片《大河》,講述水利專家陳大河懷揣夢想來到大西北,解決塔里木河流域水患問題,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修建大海子水庫,并在此奉獻了青春和生命的故事。2010年楊立新、徐帆、何冰等主演的電影《第一書記》,具體記錄了安徽鳳陽小崗村黨支部原第一書記沈浩,帶領小崗村民奮發(fā)進取的故事。2006年,沈浩在其崗位的任職期已滿,小崗當?shù)氐拇迕癜聪率钟。M@樣能夠留住沈浩多待幾年。這一張印滿手印的紙張深深打動了沈浩。沈浩留了下來,卻在2009年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突發(fā)殉職。2018年上映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影片《天渠》,講述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黃大發(fā)帶領人民群眾迎難而上,36年如一日,靠著簡單的工具和勤勞的雙手,在崇山險崖中鑿出一條9400米長的“生命之渠”,結束了草王壩村因嚴重缺水導致貧困的狀況。2019年,大連爆發(fā)7.16油爆火災,之后以該火災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烈火英雄》,講述在海濱城市嚴重火情中,爆炸接連發(fā)生,在此危難時刻,消防指戰(zhàn)員冒著生命危險,告別家人,毅然奔赴火場,維護了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故事。[5]
這些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人和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事跡,說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正是有了他們的無私奉獻,中國才能達到今日的成就。中國未來的大學生應以他們?yōu)榘駱?,為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二、紅色影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原則
紅色影視資源內(nèi)容豐富,如何結合新時期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選擇有針對性的紅色影視資源,是教師應思考的現(xiàn)實問題。紅色影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必須把握好以下原則。[6]
(一)真實性和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
紅色影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要以真實性為首要標準。紅色影視作為一種傳播形式,承載著向觀眾傳遞紅色革命精神和價值觀的重要任務。使用紅色影視資源,在內(nèi)容上要有真實性。真實的革命歷史、革命戰(zhàn)爭、革命英雄人物更能讓學生信服,并能以真實歷史為依據(jù),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學生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他們,傳播正確的思想理論,對思政課教學語言進行不斷的打磨,讓理論學習有溫度。因此,在選擇紅色影視作品時,必須嚴格把關,確保所展現(xiàn)的事跡是真實可信的,與客觀存在的實際事件相符合。例如,一些影視劇中出現(xiàn)了發(fā)射速度超過子彈的繡花針等不符合實際的情節(jié),這種偏離歷史事實的創(chuàng)作方式不僅扭曲了紅色影視作品的真實性,也削弱了其教育和宣傳的效果。
滿足高職青年大學生的成長需要,是選擇紅色影視資源的最基本要求。少年兒童更容易模仿那些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先進人物,特別是那些具有聲望、專長和能力的人,而這種模仿通常是無意識的。從高職大學生角度來看,當青年大學生具備改善自我的心理狀態(tài)時,他們更容易受到革命先烈的影響。現(xiàn)代社會中,青年大學生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和壓力,對于具有積極正面品質(zhì)的榜樣和典范更加渴求和向往。他們崇尚創(chuàng)新和改革,注重社會責任,追求理想和信念。因此,那些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勤儉樸素的生活方式、密切聯(lián)系群眾、熱心關愛他人的革命先烈和革命事跡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
(二)先進性和生活化相結合的原則
革命先輩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用血肉之軀書寫了光輝的革命歷史,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奮斗精神、犧牲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情懷,激勵著我們追求真理、奮發(fā)向前。通過紅色影視作品展現(xiàn)革命先輩的事跡和精神,能夠對人們進行先進的革命榜樣教育。這種教育不僅是對過去歷史的回顧,更是對當代人的精神熏陶和思想啟迪。通過展示革命先輩的先進性,深刻地影響觀眾的思想和行為,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崇尚真善美,激發(fā)人們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推動國家的繁榮和復興。
革命偉人和革命先烈也有平凡的一面,有快樂、有悲傷,也有或多或少的不足。因此,革命偉人和革命先烈的生活化內(nèi)容,可以更好地引起大學生的共鳴和關注。了解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的困境、取得的成功以及處理人際關系和情感問題的方式,可以使大學生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并從中汲取實踐智慧。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此外,通過展示革命偉人和革命先烈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一面,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他們的人格魅力。這種真實的呈現(xiàn)能夠讓大學生更加接近他們,感受到他們作為偉人背后的平凡和真實,從而更加尊敬和敬仰他們。同時,這也提醒大學生要更加坦然面對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困難和阻礙。
(三)內(nèi)容和形式相統(tǒng)一的原則
紅色影視作品具有感性和理性雙重特征,既能傳達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又能加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內(nèi)容的理解和認同,還以其獨特的視聽形式給受教育者以更直接、真實、立體的體驗和感受,能有效地提供書本和教師講授所不具備的故事情節(jié),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紅色影視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方法單一,沒有深入挖掘紅色影視資源的教育功能。有的教師只是以播放紅色影視作品作為吸引大學生注意力的手段,強調(diào)紅色影視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和感官刺激,缺乏對紅色影視作品中紅色精神內(nèi)涵和文化特征的闡釋,使得紅色影視作品的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需要提高整合和篩選資源的能力,挖掘和開發(fā)紅色影視資源的精神載體,提煉其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探索紅色影視資源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紅色影視資源獨特的教育價值。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紅色影視資源,很少探索其他展示方式。學生能接受短期的視頻播放,但長時間都是一種呈現(xiàn)形式,容易產(chǎn)生審美疲勞。豐富的紅色影視資源不僅可以通過播放視頻呈現(xiàn),還可以通過場景教學、體驗式學習、互動式討論呈現(xiàn),使課堂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紅色影視以藝術的形式,將歷史、戰(zhàn)爭、英雄人物等呈現(xiàn)在廣大民眾面前,不僅弘揚了堅韌不拔、勇于奉獻的偉大革命精神,還堅定了人們的理想信念。將紅色影視資源與思政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為高職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的課堂教學資源,也為廣大教師上好思政課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參考,讓高職思政課變得充滿活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影視資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研究主要對紅色影視資源為何能夠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展開了分析和探究,并對其融入教學后所具有的意義進行了探討,為后續(xù)探析紅色影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參考文獻:
[1] 李月. 紅色影視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研究[D]. 沈陽: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2018.
[2] 姚梅林. 學習心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65.
[3] 張美榮. 主旋律影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實現(xiàn)[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0):46-47.
[4] 鄧明波,鐘發(fā)根,董孝禮,等. 紅色文化融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作用與途徑[J]. 才智,2020(31):56-58.
[5] 嚴爽. 場域思維下的高校思政課理實一體化研究[J]. 文淵(小學版),2021(10):1027-1028.
[6] 周偉毅. 關于高職院校“紅色社團”建設與實踐的思考——以浙江省6所高職院校為例[J]. 科教導刊,2015(10):69-71.
(薦稿人:陳元福,廣東文理職業(yè)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