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忠
〔摘? ? 要〕? 在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下,科學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科學探究品質,能否進一步適應社會需求,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鑒于此,本文立足于科學探究品質的內涵,以新課標為指導,提出了幾點小學生科學探究品質的培養(yǎng)策略,旨在進一步點燃學生的科學興趣,塑造其科學探究品質及精神,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一批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甘于奉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 小學科學;科學探究品質;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6? ? 100-10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激發(fā)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è)的青少年群體?!苯凇半p減”政策也著重強調“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科學探究品質教育的價值進一步凸顯,并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關鍵目標。因此,開展小學生科學探究品質的培育,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提高其科學探究能力,從而適應社會發(fā)展、推動時代進步,將來能夠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黃金時期,也成為科學探究品質培育的關鍵時期,因而研討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探究品質的培養(yǎng)十分必要。
一、科學探究品質的內涵解讀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品質,首先要弄清楚何謂科學探究品質,其本質和內涵是什么。從本質上看,科學探究品質表現(xiàn)為學生在科學領域中應具備的綜合素養(yǎng)和品質??茖W探究品質包括多個方面的技能、知識和精神品質。在科學知識層面,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球科學等領域的基本概念和事實,包括但不局限于了解自然界的規(guī)律、物質和能量的性質,以及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知識??茖W探究品質的培養(yǎng)也要求學生采用科學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和探索世界,諸如提出假設、進行實驗、觀察和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和解釋結果,以及得出結論的能力,該能力是學生探究科學、打破科技壁壘的鑰匙。在此基礎上,學生也需要具備良好科學探究精神及奉獻精神,愿意為科研實驗奉獻熱情、精力、熱血,積極投身于科研活動,不斷引領科學領域朝著嶄新的臺階邁進。
二、養(yǎng)成學生科學探究品質的意義
作為科學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所具備的一系列關鍵品質和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科學品質培育無論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激發(fā),還是科學探究能力及精神的培育,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激趣層面,科學領域蘊含了眾多深邃且奧秘的現(xiàn)象,無一不對小學生有著濃厚的吸引力。小學生天性熱衷于奇妙的現(xiàn)象和事件,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而科學可謂最具神秘性質,是人類所追求的終極奧秘。在科學探究進程中,學生能夠產(chǎn)生濃厚的好奇心,并將之化為其學習科學的驅動力,促使其主動學習和探索,獲取更多知識。在能力發(fā)展層面,科學探究品質的培養(yǎng)也有益于學生建立起科學思維模式。在科學探究中,學生會不可避免地參與觀察實驗現(xiàn)象、收集數(shù)據(jù)信息等過程,并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解剖和思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了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及思維能力等。同樣,科學探究通常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交融,融合了多學科內容,如物理、化學和地理等,學生需要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形成更為全面的科學理解,并解決更為復雜的科學問題,其綜合知識運用能力也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發(fā)展。最后,在科技日益發(fā)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科技被應用于生活之中,聚焦于科學探究品質的培育,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各項科技,從而更加適應日益科技化的現(xiàn)代社會,并激發(fā)出對科學職業(yè)的熱忱,如從中受到天文學家、工程師等職業(yè)的啟發(fā),樹立追求科學的職業(yè)目標,為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養(yǎng)成學生科學探究品質的實踐
(一)組織科研展覽活動,塑造科學觀念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所限,多數(shù)學生盡管熱衷于科學探究,但對科學的概念始終一知半解,不知何為科學,科學探究的意義是什么。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從塑造學生科學觀念著手,基于已有資源舉辦小型科普活動,加大科學教育力度,為學生打開現(xiàn)代科技的大門,使其親身感受科技的魅力,了解科學研究的實際應用,初步產(chǎn)生對科學的獵奇心理,為其科學探究品質養(yǎng)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選擇與小學生年齡和課程貼合的科技前沿主題,諸如生態(tài)環(huán)保、太空探索、AI、機器人技術等。然后根據(jù)主題確定展覽的具體內容,包括展示物品、實驗示范、科技產(chǎn)品等,確保內容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夠清晰地傳達科技的核心概念。在觀展活動中,學生可切身體驗前沿的科學技術,感受新奇的科技世界。也可以邀請校外專家或科學家進行專題講座,為學生介紹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科技應用,接觸最先進的科學知識,學生也可以參與提問和與專家互動,在收獲科學知識、提高科學認知的同時充分激發(fā)其好奇心。
(二)設計趣味探究活動,激發(fā)探究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通常對科學探索具有濃烈的好奇心,但苦于缺乏實踐陣地和資源的支撐,致使學生鮮有科學探究的機會,科學探究品質的發(fā)展遭到阻礙。因而,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認知,激發(fā)其探究興趣,教師也應加大多元化科學探究活動的實施,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究科學的陣地,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索的全過程。
例如,小學生大多對天文和太空充滿興趣,宇宙的浩渺和神秘,無一不充滿著吸引力。由此,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以“月球的奧秘”為題的科學探究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通過查閱文獻和實踐觀察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月球的形成、發(fā)展歷史、變化規(guī)律以及對地球的影響等。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月球的理解,科學探究品質也會進一步得到發(fā)展。學生從中獲得一個深入學習和探索天文科學的機會,通過自由選擇研究課題、進行觀測和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和呈現(xiàn)研究成果,從中探索更多的天文奧秘,會對科學產(chǎn)生更為強烈的熱愛。
(三)組織合作實驗,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科學探究品質的關鍵構成,表現(xiàn)為基于證據(jù)得出結論并做出解釋,以及對實驗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經(jīng)歷論證、探究和交流等過程?;谔骄磕芰Φ谋举|,合作探究是重要途徑。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改革重點提出的教學模式,主張教師設計任務,讓學生以自主探究、生生協(xié)同的形式完成任務。在合作探究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呈現(xiàn),且不同學生負責不同的板塊,成員之間深入討論問題、探究現(xiàn)象、論證結論等,探究能力也會在此過程形成。
如在小學科學《設計制作小車》一課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教師可設計一個“我是設計師”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組成小組,以設計師的身份考慮如何利用三角板、丁字尺、馬達等進行小車制作,看哪個小組制作出的小車模型精美而且性能好。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小組內部自由討論,成員各司其職,在團隊協(xié)作下有效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積極思考,踴躍探究,探究能力得到了開發(fā),合作能力也得到提高,為科學探究品質的養(yǎng)成做好了鋪墊。
(四)現(xiàn)代信息技術賦能,激活科學思維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基于信息技術的多媒體、電子白板、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持續(xù)火熱,為科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品質開辟了新的途徑。信息技術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具備多元化功能。在課堂上,教師可基于信息技術的不同功能將之運用于不同的板塊,如知識講解、實驗探究等,在此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基于事實論證和科學推理提出疑問、進行批判,由此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思維的目的。
例如,在《各種各樣的運動》教學中,運動是學生生活中常有的行為,如跑步、鍛煉、起居,都離不開運動。為揭示運動的本質,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xiàn)象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出來,如秋千、汽車、電梯等,并讓學生思考:它們是怎樣運動的?運動是怎么產(chǎn)生的?什么是運動?點燃學生的頭腦風暴,使之結合生活的科學現(xiàn)象思考什么是科學,生活中有哪些神奇的科學現(xiàn)象等,逐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隨后教師再進行匯總,將秋千、汽車的運動模型以Flash動畫的形式加以呈現(xiàn),幫助學生深化對運動的認知,進一步開發(fā)其科學思維。
(五)引領現(xiàn)場實地考察,積累科學經(jīng)驗
實地考察是一種以實踐探究為中心的教育方法,這一教學形式脫離了課堂的限制,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探究空間及場地,獲得更為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并從中捕獲科學知識和經(jīng)驗等。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天文臺或科學研究機構,讓學生親身感受和了解天文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和重要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天文臺,了解高級的天文儀器和設備。在參觀過程中,學生可以與專業(yè)天文學者交流,了解研究工作和觀測項目,以更為深入地了解天文研究領域,激發(fā)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或者親自觀察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研究工作,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在實地考察中,理論知識和實踐兩大板塊得到充分結合,學生可意識到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將課堂上所學知識與實際科學研究相結合,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實地考察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面了解科學研究的機會,讓其親身感受和參與科學活動,并經(jīng)歷一個更深入、更具體的學習體驗,這對于學生今后步入科學研究之路埋下了種子。
(六)制作多元科學器具,培育探究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是科學探究,還是科學實驗活動,都離不開技術工具的支撐。而通過科技工具的制作,學生能夠充分理解科學原理,切身經(jīng)歷一個動手、實踐和探究的過程,也能夠提高動手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因而,加大制作科學器具活動也成為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品質的有效渠道。
例如,可以讓學生制作一個簡易的望遠鏡觀察遠處的物體,讓學生使用兩個凸透鏡,一個作為物鏡,一個作為目鏡,將之放在合適的距離上;或者讓學生制作一個簡易的電池,深入了解電的基本原理等。不同的科學器具制作方式不同,卻能為學生打開科學探索的大門,讓學生學會制作及應用工具展開科學探索,這無疑對其科學探究品質的養(yǎng)成裨益很大。
四、結語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科學探究品質的培育成為重中之重,擁有科學技術人才的國家更能夠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穩(wěn)腳跟。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預備力量,肩負著國家建設的重任,因而,響應黨的號召,學校及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品質的必要性,以激發(fā)好奇心和探究欲為切口,加大科學教育力度,拓展育人陣地,讓學生在觀察、實踐、體驗中實現(xiàn)科學探究品質的養(yǎng)成,將來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林修珍.如何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J].試題與研究,2023(5):167-169.
[2]童章元.在小學科學探究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25):113-115.
[3]蘇永紅.淺談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12):104.
[4]吳玲娜.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科學探究品質的實踐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9):43.
[5]武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考試周刊,2018(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