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水平與免疫功能的關系,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廣寧縣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87例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納入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在廣寧縣人民醫(yī)院參與體檢的87例健康體檢者納入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組研究對象T淋巴細胞亞群、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Treg)水平。根據(jù)TNM分期將觀察組患者分為Ⅱ期組(38例)和Ⅲ期組(49例),比較不同TNM分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T淋巴細胞亞群和Treg水平,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相關性。結果 觀察組研究對象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對照組,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Ⅲ期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高于Ⅱ期組,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低于Ⅱ期組(均Plt;0.05)。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呈正相關,與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呈負相關(均Plt;0.05)。結論 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呈正相關,與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呈負相關,臨床應重點監(jiān)測上述指標。
【關鍵詞】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免疫功能;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6.0028.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6.01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細胞后,病毒在細胞內(nèi)復制,導致細胞損傷和炎癥反應,長期炎癥刺激促使肝細胞不斷修復再生,從而增加癌變的可能性,導致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生[1]。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病過程中,免疫機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腫瘤細胞能夠誘導免疫抑制,上調(diào)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Treg)水平,并通過其特有的免疫抑制功能,可誘導腫瘤細胞發(fā)生免疫逃逸,導致患者預后不良[2]。近年來有報道顯示[3],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可能通過誘導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進而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最終導致預后不良[4]。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诖?,本研究主要觀察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免疫功能之間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廣寧縣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87例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納入觀察組,另選取廣寧縣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體檢的87例健康者納入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組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27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2.11±5.23)歲;BMI 20~27 kg/m2,平均BMI(23.33±1.05)kg/m2。對照組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29例;年齡31~75歲,平均年齡(52.32±5.21)歲;BMI 21~28 kg/m2,平均BMI(23.41±1.06)kg/m2。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根據(jù)TNM分期[5]將觀察組患者分為Ⅱ期組(38例)和Ⅲ期組(49例)。Ⅱ期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2.23±5.11)歲;BMI 21~27 kg/m2,平均BMI(23.45±1.13)kg/m2。Ⅲ期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齡31~75歲,平均年齡(52.25±5.12)歲;BMI 21~27 kg/m2,平均BMI(23.46±1.09)kg/m2。不同TNM分期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廣寧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觀察組患者符合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標準[6];⑵年齡≥30歲。排除標準:⑴合并嚴重心、腎等臟器疾病者;⑵合并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⑶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⑷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⑸合并其他局部感染者。
1.2 研究方法 ⑴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4 mL,置于含有0.2 mL肝素鈉抗凝真空管內(nèi),搖勻后抽取100 μL全血與CD3+、CD4+和CD8+檢測試劑混合,室溫孵育15 min后,加入2 mL溶血素,混勻后繼續(xù)孵育,液面澄清后,在5 min內(nèi)以1 500 r/min轉速離心2次,取400 μL 鞘液重懸細胞。使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型號:FACS Calibur),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主要包括CD3+、CD4+、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檢測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Treg)水平,計算CD4+/CD8+比值。采用滅菌一次性真空帶蓋塑料管,抽取患者肘靜脈血3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離心半徑12 cm)取血清分裝1.5 mL滅菌離心管,-2 ℃冰箱備用,使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參考范圍lt;1 000 IU/mL。⑵TNM分期[5]: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等,分期越高表示腫瘤進展程度越高。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研究對象T淋巴細胞亞群、Treg水平。⑵比較不同TNM分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T淋巴細胞亞群和Treg水平。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T淋巴細胞亞群、Treg水平比較 觀察組研究對象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比對照組更低,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比對照組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不同TNM分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T淋巴細胞亞群和Treg水平比較 Ⅲ期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高于Ⅱ期組,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低于Ⅱ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呈正相關,與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呈負相關(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常見的嗜肝DNA病毒,可經(jīng)母嬰、血液、體液傳播[7]。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襲肝細胞,并在肝細胞內(nèi)進行復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導致機體免疫反應被激活,使實驗室指標異常,免疫應答參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疾病進展,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在患病時通常會表現(xiàn)出肝功能異常。如乙型病毒性肝炎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可能會逐漸進展,逐漸出現(xiàn)肝纖維化,進一步發(fā)展為肝硬化,嚴重者會引發(fā)癌變,嚴重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臨床試驗顯示,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患者預后存在密切關系[8]。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研究對象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較低,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較高,提示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會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細胞免疫失衡。究其原因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免疫細胞的活性受到抑制,導致其對病毒的清除能力降低,使病毒在體內(nèi)持續(xù)復制,導致免疫調(diào)節(jié)因子失衡,進一步損害肝功能[9]。病毒復制不斷誘導機體免疫反應,導致不同程度的肝臟炎癥和細胞壞死,加重病情。T淋巴細胞在免疫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作用,人體內(nèi)主要有兩種類型的T淋巴細胞,其中一種稱為CD4+T淋巴細胞,位于T細胞表面,也被稱為免疫系統(tǒng)的輔助細胞,可以指導身體對抗病毒等微生物。CD3+T淋巴細胞代表外周血中成熟T細胞的總數(shù),其數(shù)量變化可反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T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例的變化。CD8+T淋巴細胞主要位于T輔助淋巴細胞上,當機體免疫系統(tǒng)遭受破壞后,CD4+T淋巴細胞降低,CD8+T淋巴細胞可以抑制和抗擊病毒感染,其增多常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活動性肝炎等。CD4+/CD8+比值通常被用作評估免疫調(diào)節(jié)情況,當其比值減小時,通常提示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受損[10]。Treg能夠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從而抑制T淋巴細胞,具有維持內(nèi)部平衡和預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功能。根據(jù)相關研究顯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導致免疫調(diào)節(jié)因子失衡,使免疫系統(tǒng)對病毒產(chǎn)生過度反應,引發(fā)炎癥反應,炎癥反應長期存在可能導致肝臟纖維化、肝硬化,最終發(fā)展成肝癌[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Ⅱ期組相比,Ⅲ期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更高,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更低,且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呈正相關,與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呈負相關,提示隨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加重,患者免疫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無法有效作用于腫瘤細胞,從而使免疫監(jiān)視失效,進一步加速疾病進展[12]。乙型肝炎病毒會進一步導致T淋巴細胞數(shù)量的急劇下降,從而引發(fā)免疫功能失調(diào),免疫功能失調(diào)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13]。
綜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CD8+T淋巴細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呈正相關,與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呈負相關,臨床應重點監(jiān)測上述指標。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醫(yī)政醫(yī)管局.原發(fā)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22, 21(2): 143-168.
李富.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DNA載量與免疫功能的相關性[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20, 28(14): 2474-2477.
杜敬佩,王園園,李長安,等. HBV相關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循環(huán)血miR-155水平與相關免疫細胞因子、HBV-DNA載量的關系及意義[J].精準醫(yī)學雜志, 2021, 36(2): 114-118.
蔣菁蓉,張?zhí)旌?,高崇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與外周血CD4+CD25+、白細胞介素33、肝組織病理相關性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 2023, 51(8): 790-793.
陸錄,欽倫秀. 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肝癌分期系統(tǒng)(第8版)更新解讀[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7, 37(2): 141-145.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腫瘤預防與控制專業(yè)委員會感染相關腫瘤防控學組,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慢病預防與控制分會,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 中國肝癌一級預防專家共識(2018)[J].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9, 53(1): 36-44.
宣碧碧,徐永紅,杜忠彩,等.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發(fā)生低病毒血癥的影響因素及其與肝臟炎癥、肝纖維化進展的關系[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2, 38(10): 2252-2259.
王丹.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DNA載量與免疫功能的關系[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23, 36(4): 660-662.
侯娟,葉峰山,邱素娟,等.探討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DNA載量與免疫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中外醫(yī)療, 2021, 40(17): 15-17.
劉慧敏,劉曉利,王欣惠,等.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T、CD8+T、Tc17、Th17和Treg淋巴細胞的變化及其意義[J].實用肝臟病雜志, 2022, 25(2): 255-258.
方菊梅,張萬里,陳怡發(fā),等. HBV感染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腫瘤微環(huán)境中CD4+、CD8+T細胞和VEGF水平變化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癌癥雜志, 2020, 35(5): 740-744.
劉昊天,陳康,鄧柱鑒,等.術前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對肝細胞癌患者肝切除術后預后的影響[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21, 27(6): 429-433.
李侃,王榮珍,史隴珍,等.維持性血液透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淋巴細胞亞群變化與CKD-MBD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腎臟病雜志, 2020, 20(8): 631-636, 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