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篆刻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備受世人推崇。在篆刻藝術中,殘破是一種特有的表現(xiàn)手法,殘破以簡潔的視覺語言營造出豐富的藝術效果,賦予篆刻作品獨特的審美價值。本文以來楚生篆刻藝術風格為探究對象,探討其篆刻作品殘破效果的表現(xiàn)力及重要性。試圖通過對來楚生印章殘破效果的分析和研究,揭示殘破手法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深化對這一藝術形式的理解。
關鍵詞:來楚生;篆刻;殘破;藝術效果;審美價值
篆刻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的一門獨特技藝,其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在篆刻藝術中,殘破效果是一種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其通過使印章磨損、殘缺而賦予印章一種歷史感和滄桑感,彰顯獨特的藝術韻味。來楚生作為一位杰出的篆刻家,其印風中所體現(xiàn)的殘破效果更是獨具匠心,成為篆刻藝術的典范。殘破元素以其獨特的視覺效果和深遠的文化內涵,為篆刻藝術增添了更多魅力和內涵。
篆刻藝術的審美追求體現(xiàn)在字體之美、刀法之韻、意境之深、形式之美和文化之味。
字體之美:篆刻藝術以篆書為基本字體,強調字的線條美和結構美。不僅要準確地表達字義,還要在字形上表現(xiàn)獨特的審美效果。
刀法之韻:篆刻藝術通過刀法表現(xiàn)字的曲線美和韻味,能夠通過刀法表現(xiàn)字的筆鋒、力度和節(jié)奏感,使字形更加優(yōu)美、生動。
意境之深:篆刻藝術追求意境深遠,強調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內涵,能夠傳達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引發(fā)觀者的共鳴和思考。
形式之美:篆刻藝術追求形式美,注重作品的整體布局和構圖。整體呈現(xiàn)和諧、優(yōu)美的感覺,使觀者產生愉悅的審美體驗。
文化之味:篆刻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展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使觀者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篆刻藝術的審美追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字體之美、刀法之韻、意境之深、形式之美和文化之味等。好的篆刻作品在這些方面都會表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效果,使觀者產生愉悅的審美體驗并引發(fā)共鳴和思考。
在古璽印中,殘破或留白往往是自然形成的,是印面受時間、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的結果。當今的篆刻創(chuàng)作,常會借鑒古璽印中的殘破效果,使印章更加自然、古樸。殘破并不是簡單地模仿古璽印中的效果,而是需要根據(jù)具體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要求,結合自身的技藝和審美,進行巧妙地構思和設計,才能使整個印面和諧統(tǒng)一,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
有意識地對印章進行殘破處理,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這一時期,篆刻藝術逐漸成熟并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一些篆刻家開始嘗試通過殘破處理增加印章的藝術效果。明代篆刻家文彭、何震等人在篆刻中開始采用做印法,利用敲、推、刮等技巧,在印章上創(chuàng)造出或磕碰、或氧化、或腐蝕風化的效果。這種殘破處理的手法逐漸流行開來,并成為篆刻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到了清代,篆刻藝術進一步發(fā)展,殘破處理手法也更加精湛和多樣化。清代篆刻家鄧石如、吳昌碩等人在他們的作品中廣泛運用殘破處理,使得印章更加生動有趣。近現(xiàn)代的篆刻家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將殘破處理手法運用得更加靈活。殘破,并非簡單的缺陷或失誤,可以增加印章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效果,在印面上形成各種變化,這些變化對印面的藝術效果起到以下作用:
(一)增加印章的歷史感和滄桑感
篆刻藝術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其歷史感和滄桑感是不可或缺的。殘破效果正是通過模仿印章在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磨損、殘缺等現(xiàn)象,賦予印章一種歷史感和滄桑感,使觀者感受到歲月的沉淀和歷史的厚重。
(二)突出主題,彰顯印章的獨特個性
每枚印章都具有獨特的個性。利用殘破手法可以突出印面中的主題元素,使印面層次分明,將文字和圖案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能讓整個印面風格和諧統(tǒng)一,更加鮮明生動,更加具有辨識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獨特個性也是篆刻家們所追求的藝術效果之一。
(三)增強印章的藝術價值
在篆刻藝術中應用殘破效果,可使印面更具意境美,同時,殘破使點線面的變化更加強烈,這樣的印章在視覺上更加具有沖擊力和美感,從而增強了藝術價值,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追求。這種藝術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印章本身的欣賞價值上,更體現(xiàn)在其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價值上。
對印章進行殘破處理,可以增加篆刻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效果,使整個作品更加獨特,虛實相生,浪漫縹緲。篆刻者通過巧妙地安排空間和布局,營造出一種空靈、深遠的意境,使得篆刻作品更具空間感和立體感,賦予作品獨特的韻律之美。利用殘破手法創(chuàng)造的留白,不僅是一種構圖技巧,更是作品意蘊的傳遞者。通過無聲的留白,可表達文字無法言說的深意和內涵,使得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和文化熏陶。我們可以用殘破的手段進行留白或者加強留白,使印面的藝術效果更強烈濃厚,讓整個印章散發(fā)一種空靈、深遠的意境,具有一種清新、高雅的氣息。
來楚生(1903—1975年),原名稷,號然犀,浙江蕭山人。其書法拙中寓巧,草書和隸篆最為人稱道。篆刻遠師秦漢,近踵吳熙載、趙之謙、吳俊卿、齊璜等大家,而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開創(chuàng)了一代印風。西泠印社副社長,當代書畫篆刻大家錢君陶先生曾云:“來氏刻印七十歲前后所作突變,樸質老辣,雄勁蒼古,得未曾有。雖二吳(吳熙載、吳俊卿),亦當避舍,齊白石自謂變法,然斧鑿之痕,造作之態(tài)猶難免誚,20世紀70年代能獨立稱雄于印壇者,唯楚生一人而已?!贝丝芍^最恰當?shù)脑u論。
(一)來楚生殘破手法效果獨特的原因
來楚生在篆刻藝術中之所以能夠自出新意,開創(chuàng)一代印風,與其對傳統(tǒng)篆刻藝術的深入研究和創(chuàng)新探索密不可分。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他通過模仿古璽漢印的殘破效果,賦予印章新的藝術生命力和審美價值。此外,他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嘗試和應用這種殘破效果,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二)來楚生殘破效果的表現(xiàn)手法
1.運用刀法制造磨損、殘缺效果
來楚生在刻制印章時,通過熟練的刀法,有意識地造成印章某些部位的磨損和殘缺,使得整個印章看起來更加和諧。這種手法不僅增加了印章的歷史感和滄桑感,更使得印章在細節(jié)上更加耐看。
2.利用已有殘破印章進行創(chuàng)作
利用已有殘破印章進行創(chuàng)作是來楚生的一種獨特藝術手法。這種手法不僅可以保留原有殘破印章的歷史感和滄桑感,還可以通過重新組合、疊加等方式,賦予新的印章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
3.在布局中巧妙運用殘破效果
來楚生在印章的布局上,巧妙地運用殘破效果,使得整個印章看起來更加自然。他將殘破效果與印章的文字、圖案等元素相結合,使印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
(三)來楚生殘破效果的主要特點
1.自然和諧
來楚生的殘破效果并非刻意為之,而是通過熟練的刀法和精心的布局設計,使得殘破效果看起來恰到好處。這種手法使得印章更加具有歷史感和滄桑感,同時也更加貼近人們的審美觀念。
2.獨具匠心
來楚生的殘破效果并非簡單的模仿,而是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造。他注重印章的整體風格和文字、圖案等元素的結合,從而創(chuàng)造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這種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造使得來楚生的篆刻作品更加個性化。
3.變化多端
來楚生的殘破效果并非一成不變。他在不同的印章中,運用不同的殘破手法,使得每一枚印章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這種富有變化的手法使得來楚生的篆刻作品更加豐富多彩。
以來楚生的“來楚生之印信”印為例,分析殘破手法對印面點線面藝術效果和虛實對比的輔助功能。
在這方印章中,來楚生運用了殘破的手法,通過保留部分印文的殘缺和邊緣的不規(guī)則,營造出一種古樸、自然的感覺。這種殘破的手法在營造印面意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點的運用上,來楚生通過保留部分印文的殘缺,使印章上形成了一個個不規(guī)則的點。這些點不僅裝飾了整個印章,還增加了印章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同時,通過點的排列和組合,他還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使得整個印章更加生動和有趣。
在線的運用上,來楚生通過保留不規(guī)則的邊緣,形成了一條條曲折、變化的線。這些線不僅勾勒出了字的輪廓,還增強了印章的力度和動態(tài)感。同時,通過線的排列和組合,他還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使得整個印章更加生動和有趣。
在面的運用上,來楚生通過保留部分印文的殘缺和邊緣的不規(guī)則,形成了一個個不規(guī)則的面。這些面不僅使得整個印章看起來更加豐富,還增加了印章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同時,通過面的排列和組合,他還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使得整個印章更加生動有趣。
此外,殘破手法還對增強印面的虛實對比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通過保留部分印文的殘缺和邊緣的不規(guī)則,來楚生使得整個印章看起來更加自然。同時,這種殘破的效果使得印面的虛實對比更加明顯。在殘破的部分,由于線條和形狀的不規(guī)則,使得整個印章看起來更加神秘。保存完好的部分,由于線條和形狀的規(guī)則而清晰,使得整個印章看起來更加真實生動。
總的來說,殘破手法在來楚生的印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增強了印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還強化了點線面藝術效果,通過營造一種自然、隨意的感覺增強了印章的趣味性。同時,這種手法也使得印面的虛實對比更明顯、更生動、更有趣。
(一)對篆刻藝術的影響
來楚生在篆刻藝術中創(chuàng)新的殘破效果,對后世篆刻家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手法啟發(fā)了一代又一代的篆刻家們在創(chuàng)作中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去探索和發(fā)展更為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他的作品也成為后人們學習和研究的典范,為推動篆刻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來楚生篆刻作品的殘破效果不僅對篆刻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對當代藝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的作品傳達出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特個性,啟發(fā)許多當代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尋求突破和變化,探索和發(fā)展更為獨特的藝術風格。因此,他的殘破效果成為當代藝術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對當代藝術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付蓉,女,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書法篆刻。
參考文獻
[1]戴文.篆刻審美當具時代精神[J].中國書法,2018(5):173-174.
[2]戴武.臆說殘破在印章審美中價值與意義[J].中國書法,2022(3):27-28.
[3]張永紅.古今篆刻藝術中“做印法”運用摭談[J].西北美術,2014(3):114-116.
[4]王興,來楚生篆刻與當代寫意印風[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21.
[5]李剛田.篆刻中的做印法(二)[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16(11):57.
[6]王藝.印章邊欄的殘破目的與技巧[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19(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