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佳 熊會芳 劉媛
摘要: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新媒體技術正以其開放、去中心化的網絡架構和高度交互的技術特性,深刻重塑著知識獲取和傳播的方式,對各類教育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新媒體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契機,高等職業(yè)教育亟須順應這一趨勢,實現英語教學模式的變革創(chuàng)新。文章首先分析新媒體的技術特征,它基于網絡數字編碼,具有高度信息化、便捷交互和個性化定制的優(yōu)勢。同時,高職語言教育注重實際交際能力培養(yǎng),專業(yè)化教學內容,但許多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其次,文章進一步從二語習得理論和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角度闡釋新媒體與英語教學的內在契合點,如輸入理論強調適度語言輸入的重要性,新媒體可以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源;輸出理論強調語言輸出運用的作用,新媒體可以組織各種語言輸出活動;交互理論認為語言習得源自交流互動,新媒體提供了虛擬語言環(huán)境。同時,交際語言教學理念也與新媒體契合,強調在真實語境中培養(yǎng)語言實際交際能力。在這些理論指導下,文章提出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路徑,包括改革教學模式,如采用翻轉課堂、設計微課程;構建數字化資源平臺,如數字圖書館;利用社交媒體開展互動合作學習;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融入語音識別等信息技術;培育教師的新媒體素養(yǎng)等,旨在探討如何將新媒體技術與高職英語教學有效結合,推動高職英語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教學改革;教師角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151-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區(qū)域形象傳播視域下湖湘紅色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譯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C1248;2018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古詩歌英譯價值及對外傳播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8YBA144
在信息化與全球化的雙向促進下,新媒體技術以其獨樹一幟的傳播架構和交互性質,正在重構知識傳播的軌跡,進而深刻地塑造教育教學生態(tài)。特別是在高等職業(yè)教育這一培育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關鍵領域,傳統的教學模式正面臨向信息化、現代化教學模式轉型的緊迫挑戰(zhàn)[1]。
新媒體技術的融入不僅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而且促進了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理念的更新,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技能的鍛煉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對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成為高職院校提升教育質量、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新媒體技術概述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的概念,它是基于數字化編碼和網絡傳輸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嶄新的媒介形態(tài),具有高度數字化、網絡化、交互式、超文本化和個性化定制等特征?;ヂ摼W是新媒體的基礎和核心,特別是Web2.0使互聯網進化成為一個高度開放和交互的平臺,用戶由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轉變?yōu)橹鲃拥膬热萆a者和分享者。
在教育領域,這些特性為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無限可能,特別是在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語言教學中,新媒體技術的融合不僅推動了教學理念的更新與教學模式的革命,也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協作、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以及個性化學習路徑的智能設計提供了技術保障和創(chuàng)新動力[2]。
(二)高職語言教育的主要特征
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語言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強調培養(yǎng)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服務于學生未來的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一般會根據不同的專業(yè)領域設計專業(yè)化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英語能力,如面向計算機、會計、商務、旅游等專業(yè)開設計算機英語、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相應的專業(yè)英語課程[3]。教學內容和訓練注重語言知識的實際運用,強調聽說讀寫綜合運用能力。
同時,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工作導向性動機更強,提高語言能力能夠增加其未來的就業(yè)競爭力,但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普遍不強,所以英語基礎參差不齊,也需要重視分層分級教學[4]。
(一)二語習得理論
二語習得理論是外語教學領域的理論支柱,在多元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視閾中,二語習得的諸多衍生理論都與新媒體的引入有著較強的契合性[5],例如,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輸入假說認為,語言習得發(fā)生在學習者接收到略高于其當前水平的語言輸入(i+1)時,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數字資源提供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輸入,以刺激學生的語言習得;斯溫(Merrill Swain)的產出假說強調語言的積極使用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高職英語教學可以通過新媒體工具鼓勵學生積極輸出,通過互動和討論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朗格爾(Michael Long)的交互假說認為,語言習得是通過交流中的互動來實現的,新媒體技術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虛擬交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跨越地理界限,與母語者實時互動。
(二)交際語言教學
交際語言教學(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作為一種語言教學法,其核心理念在于通過真實語境中的交際活動,提升學習者的語言應用能力[6]。在新媒體背景下,CLT教學理念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撐。交際語言教學強調“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語言能力”相輔相成。交際能力不僅涵蓋語言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語言的適用性,包括語法正確性、語用適當性、語篇連貫性以及社會文化意識。在高職英語教育中,交際語言教學的應用更應注重職業(yè)導向,突出英語在專業(yè)領域的應用優(yōu)勢。通過社交媒體、移動學習應用等途徑,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更為豐富和真實的交際語境,讓學生在虛擬環(huán)境中開展語言交際實踐,如同置身跨文化對話的真實語境中。
(一)變革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與微課程
翻轉課堂的理念,即將傳統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將知識傳授的過程前置到課外,使學生通過觀看精心設計的微課程視頻、參與在線互動學習等方式完成自主學習,而讓課堂成為深化理解、實踐應用的舞臺[7]。教師可以運用翻轉課堂和微課程等新模式改進傳統的教學。高職英語教師可以通過錄制視頻講解語言知識點,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而將課堂時間用于開展交際任務或協作任務,以消化吸收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將知識點設計成5~10分鐘的微課,便于學生開展碎片化學習,并能針對語言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度學習[8]。
(二)拓展學習資源:數字圖書館、在線數據庫與移動學習應用
數字圖書館、在線數據庫與移動學習應用等新媒體工具的整合使用,對于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革新教學方式具有重大意義。數字圖書館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數字資源。通過構建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數字資源庫,有助于教師進行英語課程的深度開發(fā),借助EBSCO、JSTOR等國際著名的在線數據庫,學生也可以接觸到最新的英語學術研究和全球視野下的語言應用實例[9]。同時,移動學習應用的創(chuàng)新實踐也是提升語言技能訓練有效性的關鍵,教師可以篩選、推薦高效的移動學習APP,鼓勵學生隨時隨地自由練習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同時,發(fā)揮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開發(fā)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如微課程、視頻博客、在線討論板等,將英語學習與實際生活和專業(yè)領域緊密連接[10]。
(三)互動合作學習:社交媒體、在線論壇和討論組的應用
新媒體工具的介入使得英語學習過程更富互動性和趣味性,使互動合作學習已經成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為英語口語的互動提供了天然的平臺,借助微信、QQ、BBS等社交網絡,創(chuàng)建語言實踐社區(qū),教師可發(fā)布與專業(yè)相關的英語情景模擬,引導學生通過發(fā)帖、評論、互動等形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與實際運用水平[11];設計主題討論、同伴評審等活動,便于學生在發(fā)表英語短文的同時,學習網絡信息檢索、資料甄別,提高英語寫作水平。教師可組織線上研討會,通過集體探討英文材料,實施項目式學習,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英語開展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市場調研、產品設計等項目任務。
(四)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信息工具的融入與多媒體教學
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路徑研究必須聚焦于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特別是信息工具的融合與多媒體教學的深度應用[12]。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語音識別技術,根據學生的英語口語反饋,智能判斷其發(fā)音及語法的正確性;引入人工智能翻譯工具,讓學生練習翻譯一些重點英語語法句型,檢驗他們的語法運用能力,鞏固語法知識;播放TED演講、英語原聲電影等豐富的視聽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還應重視多媒體教室的建設與利用,用智能教學平臺、在線視頻資源及互動白板等先進教學工具開展交互式教學[13]。教師編制英語課件時,也要充分運用思維導圖工具繪制英語語法知識點的邏輯關系,如英語句子結構、句子成分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掌握英語語法知識,制作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元素于一體的英語教學課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
(五)教師角色轉變:新媒體素養(yǎng)的培育
高職英語教育領域的教師群體亟須轉型升級,由傳統的知識傳播者逐步演進為引領者、互動者、技術運用者及創(chuàng)新實踐者。主要體現在: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教育素養(yǎng),運用諸如MOOC、SPOC、微課以及翻轉課堂等新媒體教學平臺,加強對教育博客、微信公眾號等工具的應用[14];不斷提升在新媒體技術應用方面的能力,比如熟練運用社交平臺進行學術交流,利用云端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管理和互動,并通過學習分析軟件對學生學習軌跡進行跟蹤和反饋;運用各類國際數據庫和搜索引擎為學生提供權威的英語學習資源,同時還需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從而為學生提供具有真實國際視角的英語學習材料[15];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構建沉浸式學習環(huán)境,模擬真實的英語應用場景,以此提升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高等職業(yè)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契機。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改革和創(chuàng)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是擺在高職英語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教育工作者應采取開放積極的態(tài)度,在理論實踐中不斷探索,以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職業(yè)院校也應加大對新媒體設備和平臺建設投入,為教師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提供軟硬件支持。英語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只有不斷推進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才能使高職英語教育更好地對接社會需求,為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王婧妮.新媒體語境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困境與策略[J].公關世界,2023(6):123-125.
[2] 羅向陽,吳軍政.新媒體環(huán)境下慕課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改革[J].海外英語,2023(10):140-142.
[3] 王禮令.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新聞英語特征探析[J].記者搖籃,2023(2):48-50.
[4] 盧小月,王久貴.新媒體傳播下英語跨文化交流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3,7(10):171-175.
[5] 張珊.新媒體視域下二語習得平臺比較實證研究[J].科技傳播,2021,13(17):140-143.
[6] 巴巴·恩達特·坎吉.交際語言教學法對學生21世紀技能發(fā)展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3.
[7] 陳彥華. 6T框架下新媒體輔助英語寫作教學設計探究:以《英語寫作教程:以內容為依托(上冊)》第一單元為例[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2):82-86,94.
[8] 霍俠.新媒體時代英美文學評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海外英語,2023(18):184-186.
[9] 聶洪敏.新媒體環(huán)境下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能力培養(yǎng)[J].知識窗(教師版),2023(7):75-77.
[10] 李紅霞.新媒體視角下高校英語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研究[J].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23,32(5):102-105,109.
[11] 汪浩卿.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實施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23(19):166-168.
[12] 林嵩.新媒體在英語語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海外英語,2023(20):139-141.
[13] 張娥,張學麗.新媒體環(huán)境下創(chuàng)新高校英語教學的路徑分析[J].海外英語,2023(20):157-159.
[14] 孫艷榮.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中職英語有效課堂建設[J].中國報業(yè),2023(18):150-151.
[15] 黃小琴,馬建豹.新媒體時代高職英語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6(23):11-12,21.
作者簡介 黎佳,講師,教務科研辦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管理。 熊會芳,講師,智能制造學院黨政辦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劉媛,講師,經濟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