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實施勞動課程項目化實踐活動,能夠充分深化學生勞動認知、培養(yǎng)勞動情感、磨煉勞動意志,使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得到快速形成與發(fā)展。在小學勞動教育實施中,教師要及時改變教育理念,秉承“項目化”教學理念推進勞動教育,整合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多項資源開展勞動課程實踐,并注重總結、評價,以深入推進學生勞動技能的形成、勞動能力的發(fā)展,達到勞動教育目標、全面育人目標,培養(yǎng)出全面性的社會人才。
【關鍵詞】小學;勞動課程;項目化教學
項目化教學是近幾年來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也已然成為當前學科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在素質教育全面落實的背景下,勞動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中的關鍵內容,而如何開展勞動教育課程也成了當代教師重點研討的話題之一。項目化教學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富有智慧地進行勞動實踐。教師可以秉承項目化教學理念,持續(xù)推進小學勞動課程項目化教學實踐,以學生為中心、重點,從多方面考慮、設計勞動項目化實踐教學方案,以真正促進素質教育的落地,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問題驅動,奠定勞動素養(yǎng)導向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在勞動學科教學中,只有教師完全了解、掌握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學習特性、勞動意識、勞動興趣,才能夠制訂出最契合學生的課程實踐策略,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為勞動課程的項目化實施奠定基礎。因此,教師首先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探知、了解班級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興趣、勞動意識,再在此基礎上確定勞動培養(yǎng)目標、培育方向。在此調查結束后,教師再基于此確定課程項目化實施內容,并確定驅動性問題,以奠定勞動素養(yǎng)導向,進一步推進勞動學科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問卷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對勞動感興趣嗎?”“你會主動參與勞動嗎?”并在問題下設置多個程度的選項,如“不是很感興趣”“非常不感興趣”“比較感興趣”“非常感興趣”或“經常主動”“偶爾主動”“不主動”等,以這些問題的設立真切地了解學生的勞動意愿、勞動興趣等,在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后再開展勞動項目教學。就問卷調查的具體數據來看,當前大多數學生對勞動不感興趣,僅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家人的鼓勵下,對勞動持有一定的興趣。在得知此數據后,教師要再對學生進行針對思考,確定勞動項目的驅動性問題,為勞動素養(yǎng)導向奠定基礎。如在“探尋交通”的勞動項目化學習中,教師就可以提出“交通維護的‘難’與‘易’在哪里?”這一驅動性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并由此延伸“交通指揮員”的職業(yè)體驗活動,并基于此項目活動繼續(xù)提出問題:“我的職業(yè)體驗‘畫像’規(guī)劃是怎樣的?”進一步引領學生的思維,加速學生勞動素養(yǎng)形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此注重問卷調查,并在調查了解學生實情后設置項目驅動性問題,能夠為勞動素養(yǎng)培育指引方向,推進教師對勞動項目方案的針對化設計、準確性實施,有利于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整體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
二、項目構建,加強勞動素養(yǎng)培養(yǎng)
勞動不只是在學校進行的,而是貫穿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師在勞動教學時,要注重勞動項目化實踐課程結構的構建,加強對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升勞動教育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轉變傳統(tǒng)的勞動教育理念,注重班級、學校、家庭多元資源的整合,并創(chuàng)建適合學生的勞動空間,推進勞動教育的順利實施。教師要積極挖掘勞動學科教材中的內容,并基于此構建班級、學校、家庭中的項目活動,由淺入深地加強對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促進學生勞動能力的快速提升。且在項目構建、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全面滲透“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實現(xiàn)全面育人的教學目標;也要注重自身引導性作用的發(fā)揮,不能過于放手,也不能過度干預,要尋找教學中的平衡點,進而更好地加速學生勞動素養(yǎng)形成,強化對學生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構建“種植活動我能行”的項目活動,在班級中留出“一平方米”放置種植箱,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植物種子帶入教室,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植物的播種、澆水等,并定期進行觀察、記錄。且在植物生長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蟲害”“枯萎”等問題,學生也要通過詢問、查詢資料等方法自行解決,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研究植物的熱情,也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點燃學生的勞動熱情。在校園內,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種植基地,構建“果實采摘”的勞動項目,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果實采摘,使得學生能夠在實際體驗中感知農民的不易,感受勞動的珍貴所在,進一步強化對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家庭中,教師可以構建“今日我當家”的勞動項目,與家長進行多元配合,引導學生進行當日食材的采購、晚飯的制作,幫助學生習得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勞動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真切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始終對生活和勞動充滿熱情,形成勤勞的優(yōu)良品質。教師還可以在家庭中構建“變廢為寶”的勞動項目,鼓勵家長與學生共同收集廢舊物品,如廢紙箱、廢塑料瓶、廢紙板等,再進行多元創(chuàng)造,將這些廢舊物品轉化為實用的物品或是精致的手工藝品,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并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的良好習慣,獲得成就感。以此借助學校、家庭資源,構建多元勞動實踐項目,能夠充分擺脫傳統(tǒng)勞動教育束縛,以項目化活動的實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形成優(yōu)秀、良好的勞動品質與習慣,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也能夠促進學生勞動能力、勞動素養(yǎng)的發(fā)展,加強綜合素質培育。
三、社會實踐,促進勞動項目實施
走出學校、進入社會也是勞動實踐的一種方式,能夠更好地開闊學生眼界、增長學生見識,為學生未來的社會生活奠定良好基礎,使學生取得新收獲、新成長。因此,教師在開展勞動項目活動時,不能僅限于“教室”中“家庭”內,也要運用社會教育資源,積極組織開展多元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社會實踐體驗中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獲得全面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當前小學生認知特點,并利用本地社會資源開展針對化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助推勞動項目實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例如,教師可以以“茶文化”為主題,開展“探尋茶葉王國”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當地的茶園進行探索、了解,并積極開展“我是小茶農”的實踐體驗活動,以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使學生在感受“茶文化”的同時,獲得綜合發(fā)展。具體來說,首先,教師要與學校進行商議、討論,與當地的茶田取得聯(lián)系,再合力籌謀、規(guī)劃實踐項目活動方案,為社會實踐項目開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具體開展以“探尋茶文化”為主題的實踐準備課,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講解本次活動主題、內容,初步激發(fā)學生對“茶文化”的探尋熱情,再具體闡述此社會實踐活動中需要準備的“物品”、注意事項等,提前引導學生做好準備,并根據學生的勞動實踐水平,將學生劃分為一個個社會實踐小組,為學生后續(xù)的社會實踐參與奠定基礎。在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教師帶領學生組團到茶田中進行實踐體驗,在體驗過程中了解更多“采茶”技能,真實感受茶文化。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也要實時觀察、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并及時詢問學生的勞動心情、勞動體驗,以對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表現(xiàn)具有更全面、深入的感知,進而進行后續(xù)的針對教學、引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發(fā)展學生的勞動思維。教師以此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社會體驗、實踐體驗,使學生在職業(yè)體驗中感受各行各業(yè)的“不容易”,對勞動者產生敬佩之情,更熱愛勞動。這也能夠促使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的心態(tài),使學生真切認知勞動的價值、意義,領悟“勞動最光榮”這句話,促進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提升。
四、總結評價,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小學勞動項目化教學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給力”的總結、評價,以往傳統(tǒng)的勞動評價方式已不適用于當下的環(huán)境。教師要想深入推進對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要注重勞動評價方法的多元應用,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實際的“總結”“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重自我總結與教師總結的結合,表現(xiàn)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以及教師評價與學校評價、學生自評的結合,讓多元總結、評價成為溫暖學生心靈、見證學生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載體,深入推進小學勞動教育的順利、深入開展。
例如,教師可以積極開展自我評價活動,首先圍繞勞動思維、勞動能力、勞動品質、勞動習慣四個維度,設計多項勞動指標,引導學生根據多項勞動指標書寫、繪畫勞動足跡、勞動收獲,并根據指標對自己的各項表現(xiàn)進行總結、評價、反思,在真切的總結、評價中感知自我的成長,并主動進行反思、糾正。在學生“我的勞動足跡”繪制完成后,教師還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展開互相分享,讓學生之間互相欣賞、品評,在互相分享中體味“勞動”的快樂,也實現(xiàn)了學生之間的自我展示,促進了學生的深入反思。教師還可以推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形成班級團隊,參與學校層面的成果匯報,引導學生參與勞動項目成果演講,自信展示、訴說自己在勞動項目活動中運用的方法、收獲的本領、領悟的道理等,使學生接收到學校領導及其他專業(yè)教師的評價,真切認知自身優(yōu)勢與不足,再加以反思與努力,以促進學生綜合勞動素質的提升。以此在勞動項目化實踐教學中,關注、強調總結、評價環(huán)節(jié)的多元開展,能夠充分引導學生對自我進行針對性的總結與評價,深化學生對自我的認知、理解,推進學生的自我反思,也能夠充分發(fā)揮出“總結”“評價”環(huán)節(jié)的真正作用,助推勞動項目化實踐活動實施,全面推進學生的成長、發(fā)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較為漫長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輔助、協(xié)助,需要教師的統(tǒng)籌設計、全面規(guī)劃。教師要積極提升自身教育教學素養(yǎng),積極鉆研當前最“新”的教學理念,注重起“項目化教學”理念在勞動課程中的融合,以項目化、系統(tǒng)性的勞動課程活動深化學生對“勞動”的情感認知,發(fā)展學生的勞動觀念,提升學生的勞動思維與意識。
【參考文獻】
[1]施惠.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小學勞動主題課程設計實踐[J].新教育,2024(2):90-91.
[2]汪丹.小學勞動課程項目化教學實施路徑[J].天津教育,2023(17):77-79.
[3]周敏.喚醒兒童心智,培養(yǎng)勞動新人:小學勞動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22(24):35-37.
[4]李麗.項目式專題勞動課程: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的校本化實踐路徑[J].未來教育家,2021(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