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玲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越來越受社會人群的關注。語文課程的閱讀理解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方面開始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語文是學生重點要學習的基礎學科,教師應該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完善培養(yǎng)目標、優(yōu)化課堂設置、提高閱讀課堂質量,將黨的教育方針細化到教育體系當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日后能夠適應自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有著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文章對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進行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培養(yǎng)策略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規(guī)定中表明,閱讀教學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為其他學科打下基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開展閱讀活動,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首要發(fā)展為目的,完善和優(yōu)化教學體系,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樹立良好的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運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意義
(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開展閱讀課程主要注重文章的理論知識,著重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文章結構,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等,但閱讀文章中會隱藏著很多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在一味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無法讓學生發(fā)現文章的重要內容,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文章的知識點,不能理解文章中真正內涵。教師要想解決這種情況,就需要開展群文閱讀的課堂活動,可以精心挑選出一篇文章,對這篇文章進行分析,然后選擇與之相關的文章問題進行范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以及應用的各種方法,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構建基礎的閱讀框架。教師選擇的文章也可以是學生的寫作素材,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大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模式的影響,在開展語文閱讀活動的時候,多數采用“機械式”的教學方法,注重講解文章中的詞句以及主旨,讓學生反反復復地閱讀文章,理解其中所表達的意思。但這種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對學習閱讀不感興趣,嚴重的情況下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群文閱讀恰巧能彌補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不足,它更注重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進行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力,還能提高閱讀活動的參與率。
(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是指一組群文文本中結合起來進行的閱讀方式,具有開放性和可議性的閱讀話題。群文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學生在進行多文章閱讀的同時,能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并將自身的閱讀思路和閱讀方法運用到各個學科當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并能形成正確的閱讀意識,與此同時,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有所提升,進一步提高閱讀課堂的有效性。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種方式下,學生不再是“被迫學習”,而是自主的閱讀,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啟蒙時期,在這時期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收能力都是相對較強的,他們對新知識也有較高的求知欲。對此,教師實施群文閱讀,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并在閱讀中積累好詞好句,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策略
(一)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當中,大部分教師并沒有系統(tǒng)性的教學體系以及合理的閱讀方式,多數學生在學習閱讀過程中,都是根據自身的愛好來進行閱讀的,對有興趣的積極學習,不感興趣的應付一下,導致學生無法理解閱讀教學的真正含義,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成長時期,在這時期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相對較弱的,若在教學中沒有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性的輔導和引導,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由此可見,學生在閱讀中的投入和獲得知識將會產生失衡的狀態(tài),主要體現在,學生利用大量時間閱讀文章,但閱讀過程中并沒有獲得任何的知識。對此,語文教師要想發(fā)揮出群文閱讀的作用,就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發(fā)揮出輔導和引導的作用,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技巧。
例如,以小學語文部編版《萬年牢》為例,本文主要內容是,父親教導作者要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表達出做人誠信為本的思想感情,以及對成長具重要的意義。對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習過的人物分析的方式對這篇文章進行有效的閱讀。人物分析法主要是根據文章的對話內容對主人公進行描述和定義,在這種閱讀情況下,能充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主旨,以及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教師再讓學生利用事件發(fā)展法進行分析,這篇文章主要事件內容,則是父親賣糖葫蘆,再到大老板的公司打工,然后辭去工作回到以往的生活。教師通過這樣的引導,能讓學生理順文章的具體發(fā)展過程,對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閱讀意識
在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根據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閱讀意識,閱讀技巧是學習閱讀的基礎,而閱讀意識才是推動以下課程實施的主要動力,因此,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要格外注重學生閱讀意識的培養(yǎng),在閱讀素材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內容,提升學生閱讀熱情,并讓學生在閱讀時感受到成就感,體會閱讀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使學生明白閱讀教學給自身帶來的好處,這樣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例如,以小學語文部編版《我的長生果》為例,這篇文章主要是講解主人公在閱讀中積累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并將閱讀中的積累應用到寫作當中。教師對這篇文章進行分析時,可以將文章中的閱讀意識滲透到教學當中,在授課的時候,引導學生背誦自身喜歡的名詞名句,或者閱讀中有興趣的各種句式以及描寫手法,慢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之后,教師可以在班中開展寫作比賽,讓學生將積累的內容運用到寫作當中,并且教師可以給予寫作前三名的學生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嘉獎,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的日常積累不僅得到了實際上的運用,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以達成群文閱讀的教育目標。
三、結論
總而言之,教師采用群文閱讀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啟蒙的階段,在這階段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是非常關鍵的。對此,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采用新型的教學手段,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對培養(yǎng)人才提出了各種要求。因此,教師要從小學抓起,讓學生打下扎實的文化基礎,實現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榮霞.核心素養(yǎng)標準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標準化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標準化,2023(02).
[2]張楠.遇見“群文閱讀”引發(fā)語文閱讀新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2(06).
[3]撒偉麗.淺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現狀及對策[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