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要求,希望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能力、有責任心的人,承擔民族復興的重大責任。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優(yōu)化課程設置。高中數學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有效實施教學,了解新課程標準下促進數學教學可以改善學生數學學習現狀,改變學生學習意識,豐富學生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實踐,提高學生素質,優(yōu)化數學課堂。
【關鍵詞】 高中數學;新課標;問題驅動;合作教學
一、新課標下實施數學教學的目標
在傳統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顯著,對知識的探索也相對有限,多數情況下是在教師的嚴格管理下進行的。這導致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較為被動,缺乏自主性和靈活性,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課堂環(huán)境。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教師的教學理念開始轉變,開始深入思考教什么、如何教學、如何教得更好等問題。他們希望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現狀,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變得更加快樂和積極??梢哉f,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有助于改變教師的思維方式,使教師擁有新的教學理念,并開啟新的教學模式。
教師基于新課程標準實施教學,有助于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學習,使學生能夠找到獲取知識和能力的主要途徑。在獨立學習、自我調節(jié)、創(chuàng)新思考、自我評價等過程中,學生可以理解獨立的意義,學會如何獨立,樹立課堂主人翁意識,大膽分享自己的觀點,自主探索并理解復雜知識,探尋其內在規(guī)律。
二、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利用問題驅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由于“問題”的存在,數學課堂更加充滿活力和精彩,使數學發(fā)揮了應有的學科教育功能。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進行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構建問題驅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喚醒學生的認知和潛力,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深入探索,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1. 設計啟發(fā)性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啟發(fā)性是問題驅動教學的核心原則,只有確保問題的啟發(fā)性,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疑惑和思考,進而有效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和實施。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構建富有啟發(fā)性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或直觀情境,營造出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讓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懸念,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訉W習,積極探索和生成知識,實現問題驅動教學的根本目標。
例如,在教授“橢圓”的概念時,本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探索焦點位置與橢圓標準方程之間的聯系。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基于探索的主題內容,設計實際操作活動?;顒又?,學生將使用細線、圖釘和粉筆來繪制橢圓,并從繪制的過程中總結橢圓的特點。在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精心設計一些啟發(fā)性問題,以引導學生更加關注焦點位置變化對橢圓形狀的影響。當學生準備好后,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如果我們保持細線的長度不變,但只改變兩個圖釘之間的位置,你認為橢圓的形狀會發(fā)生變化嗎?另外,如果我們將兩個圖釘之間的距離調整為與細線長度完全相等,那么繪制出來的圖形會是什么樣子的呢?”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以親自動手操作,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從而發(fā)現焦點位置對橢圓形狀的具體影響。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出橢圓的標準方程,幫助學生將實驗觀察與數學理論相結合,從而加深對橢圓概念和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
2. 設計銜接性問題,促進知識理解
數學知識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合理設置銜接問題可以實現以舊帶新,使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自然過渡到新知識,從而構建更完整、更系統的知識框架。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深入理解和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找準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據此設計銜接性數學問題。這些問題應能引導學生從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出發(fā),進行深入思考,進而通過知識的整合與遷移,達到對新知識的理解和確認。
例如,在教授“函數的概念”時,由于學生對函數的元素并不陌生,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根據初中學到的內容,列舉幾個函數的實例,并解釋這些實例是如何滿足函數定義的?!蓖ㄟ^這樣的問題,學生不僅可以回顧和鞏固舊知識,還能在思考和解釋的過程中,自然地過渡到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而促進思維的深入發(fā)展。
(二)運用技術手段,發(fā)展智慧教育
1. 依托教學資源,構建智慧課堂
為了進一步促進師生成長,“智慧課堂”已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重點。數學小組充分利用教學計劃、學習計劃、微課、課件、實踐等平臺資源,對比和整合多本教科書的補充內容,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進步和綜合水平,最終形成了一套適應性的校本資源體系。學生們通過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合作學習和實踐活動,不僅做好了課外預習和復習,還積極探索課堂問題和規(guī)律,深入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學習熱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學校積極推廣智慧教育和高效課堂的理念,鼓勵師生共同努力,有效提高了課內外教學效率。通過對平臺數據的深入分析,發(fā)現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日常管理等各項活動的協調安排能夠準確符合學生的實際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教學提供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因此,依靠平臺資源逐步改進教學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這不僅有利于構建智能數學課堂模式,還能突出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2. 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
事實上,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和任務的復雜性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計算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并非所有學生都能迅速達到這一標準,偏科生和學困生的情況仍時有發(fā)生。依托國家智能教育平臺,教師可以設計針對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計劃,這些計劃包括觀看豐富多樣的教學視頻、學習實用技能、精確完成智能推薦的作業(yè),以及將數字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從而有效實施智能學習,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在家庭環(huán)境中,學生也能利用計算機、iPad或手機登錄平臺進行學習,這充分體現了遠程教育的積極作用。對家長而言,他們無需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學生對自身不理解的數學邏輯和問題,也可以通過智能平臺得到解答,從而促進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反思實踐。
(三)注重合作教學,促進共同進步
合作教學有助于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小組內的學生通過思考、分析、探索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務,從而提高每個人的學習水平,提升整體成績。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擁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和能力,他們可以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實現共同進步。此外,小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能力,這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有利于學生個人素質的發(fā)展。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設計合作學習任務,科學合理地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任務。
例如,在教授“等式性質和不等式性質”一課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多個數學小組,并布置學習探究任務,如“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質是什么?如何比較兩個多項式的大???教師應鼓勵學生與小組成員討論,共同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以達到有效解決問題、共同進步的目標。
(四)開展互動教學,點撥優(yōu)化效果
在互動教學中合理分配學生角色,有助于教師優(yōu)化高效課堂的教學效果。互動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它通過創(chuàng)造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在師生平等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實現不同觀點的碰撞,從而激發(fā)師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在互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會進行頻繁的雙向交流,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及時糾正學生的困惑和錯誤觀點,幫助學生撥開迷霧,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知識內容,并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诖耍咧袛祵W教師應合理開展互動教學,并有效分配師生互動中的學生角色,以促進學生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實現建設高效課堂的目標。
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圖表,設置適當的條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思考。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并與他們一同驗證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逐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點,并掌握求解三角函數值的方法。
(五)利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聯系
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需要積極整合數學知識點,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整理知識背景,從而有效提高整體認知能力。由于高中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相關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特別注重知識的整合。從近幾年的高考命題趨勢來看,對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給予了高度重視。因此,教師應明確思維導圖在課堂上的應用,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幫助學生輕松理解思維導圖與知識之間的關系,進而有效掌握整個知識體系。
例如,在教授“冪函數、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知識點時,學生往往容易混淆這三個函數。在這方面,教師在完成課堂知識講解后,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深入分析三個函數概念的差異,認識它們各自的特征,有效防止知識混淆。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分析冪函數的性質,展示冪函數的圖像,并講解其特點。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指數函數的基本性質,基于函數的定義進行研究。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對數函數的圖像,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對數函數與指數函數之間的反函數關系,并教授學生如何通過指數函數繪制對數函數圖像,從而進一步深入理解對數函數的定義。
(六)借助數形結合,領會數學思想
高中數學涵蓋了立體幾何、圓錐曲線、函數圖形等抽象知識內容,這些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直觀想象力,通過自我空間想象將抽象思維具體化,從而深入理解并成功解決問題。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借助多樣化的圖形將圖形語言轉化為數字語言,幫助學生從圖形中領會和理解數字與數量的關系,實現從數字到圖形的知識轉化。在聯想中感知和理解數字與圖形的結合,為學生構建想象的平臺,形成清晰的表象,進而培養(yǎng)出基本的直觀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授“空間直線與平面平行”的課題時,由于這部分內容較為抽象,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直觀圖形,通過數字與圖形結合的方式來輔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空間直線的位置關系,分析展示過程,以更直觀、更清晰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七)構建多元評價,優(yōu)化教學效果
為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教師首先需要依據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不同維度,制定科學、多元化的評價目標,為教學評價的實施指明具體、明確的方向。接著,教師需要確定、完善并優(yōu)化教學評價的內容,這些內容應涵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解題思路、解題方法以及知識掌握程度等,以此來檢驗評價目標的實現情況,確保目標的完整性和評價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函數的奇偶性”時,本課程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特定的函數,通過符號語言表達函數的奇偶性和幾何意義,并正確判斷簡單函數的奇偶性。在課程的初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函數圖像供學生觀察,幫助學生感知函數圖像的特征。大多數學生都能發(fā)現函數圖像的軸對稱性質。基于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引出本課程的核心內容:了解和研究函數對稱性的重要性,為后續(xù)探索函數的單調性奠定基礎。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探索性任務,讓學生獨立完成,并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三、結語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和實施不僅是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必然結果,還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因此,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現代教育的需要,多維解讀數學核心素養(yǎng),通過科學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將其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過程中,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積極全面的參與中學習知識內容,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董宏杰.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建模教學研究[J]. 學周刊,2024(12):67-69.
[2] 邱宇祺.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 智力,2024(03):163-166.
[3] 姚潔.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探究[J]. 高考,2024(03):139-141.
[4] 劉躍鑫. 新課標視域下的高中數學問題設計教學[J]. 文理導航:中旬,2024(01):64-66.
[5] 鐘波.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作業(yè)內容的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J]. 數理天地:高中版,2023(2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