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常規(guī)課題“兒童視角下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JKXQ22-041)的研究成果。
摘" 要:安全教育是幼兒園較為重要的育兒內容,其目的是指引幼兒初步樹立安全意識,在識別危險的基礎上更好地約束行為,在規(guī)則的引領下安全成長,有效提升自控力、自理能力、觀察能力等素養(yǎng)。因為每個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水平不盡相同,所以教師要致力于建設園本課程,并開展園本化的育兒活動。如何基于園本課程落實安全教育目標,是教師要探討的問題之一。文章通過探析兒童視角下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建設與應用的策略,以期為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
一、在兒童視角下開展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的要求
(一)幼兒能聽懂、能參與、能成長
從幼兒視角切入設計與實施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需要教師深度了解幼兒,走進幼兒群體,與幼兒平視,關注幼兒在生活中可能遇見的風險,以幼兒安全成長為導向建設園本課程,確保課程活動以幼兒為主。因為幼兒專注力、理解力、行動力等方面與教師差異極大,所以教師不能過于主觀地展開安全教育工作,要確保幼兒能聽懂、能理解,還能參與到園本課程活動中,同時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師可以基于中班幼兒、大班幼兒開發(fā)“讓餐桌更文明”這一園本課程,在課程中說明餐桌上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如誤吞小骨頭、魚刺卡嗓子、碗碟的碎片劃傷手、熱湯或熱水燙傷身體等,使幼兒能通過學習養(yǎng)成文明就餐的好習慣,改掉吃飯時打鬧、說話等壞習慣,還能掌握一些常識性知識,如被燙傷后用冷水反復沖洗等。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分辨能力有限,教師不能過度渲染危險而造成幼兒排斥餐桌的不良后果,要客觀講述危險,把控好尺度,以幼兒約束言行并能文明用餐為主,使幼兒能在安全用餐的同時接受我國傳統(tǒng)文明禮儀的熏染,如食不言寢不語等,繼而提高安全教育園本課程的綜合質量。
(二)園本課程有區(qū)域特色
園本課程有別于常規(guī)課程,主要在于后者具有普適性,前者有著差異性,所以區(qū)域性教育資源可以引入園本課程,并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一大特色。因為幼兒的成長環(huán)境不盡相同,所以可能遇到的危險亦存在區(qū)別,園本課程應聚焦當?shù)赜變撼砷L的現(xiàn)狀,在此基礎上篩選安全教育素材,提高園本課程的針對性。
例如,有些地區(qū)水資源豐富,河流較多,幼兒總是能到水塘、小溪、湖泊等有水的地方玩耍,那么在開展園本課程安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側重講一講“玩水”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使幼兒能遠離危險水域,在家長的陪同下戲水,繼而降低幼兒因玩水而遭遇危險的概率。再如,有些幼兒園處于城鄉(xiāng)接合部,建筑工地較多,那么教師要通過安全教育引導幼兒遠離施工場地,不隨便撿釘子、木條、油漆罐子等施工材料,還要注意不能跟陌生人走,確保幼兒能強化安全意識,有效約束行為。
為了使園本課程更具區(qū)域性,教師要立足實際加強調研,了解幼兒園所處時空以及危險因子,在此前提下合理地開發(fā)園本課程,聚焦區(qū)域性熱度較高的安全問題,確保安全教育事半功倍。
(三)園本課程主題明確
課程的主題是安全知識、園本課程資源高度融合的支點,主題明確可以營造高效的安全教育氛圍,還能高質量地開展園本課程教育活動,基于此,教師需率先設定主題,圍繞主題育兒。例如,教師可以從兒童的視角切入,以“有些東西不能吃”為主題進行安全教育,幼兒用感官系統(tǒng)認識客觀事物,味覺是組成該系統(tǒng)較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有些東西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還有些東西根本就不能吃,因為幼兒認知能力較弱、實踐經驗不足、分辨意識不強,所以可能會因吃了不衛(wèi)生或有毒有害的東西而患病,甚至是中毒,教師為了避免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發(fā)生,要圍繞主題引領幼兒了解食物,以及消化系統(tǒng),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助力幼兒認識到暴飲暴食的危害,知道部分未清洗及未煮熟的食品不衛(wèi)生,內含寄生蟲,可能會引發(fā)腹痛、腹瀉等疾病,使幼兒能初步樹立正確的飲食觀,不再因為好奇而吃一些東西,達到安全教育的效果。
主題是匯聚園本課程資源的抓手,安全教育主題篩選與創(chuàng)設有以下幾個要點:一是基礎性較強,與幼兒安全成長息息相關;二是主題有針對性,聚焦某個具體的安全問題,如出行安全、火災隱患、食品安全等,應避免主題籠統(tǒng)、交叉等問題;三是主題靈活可變,應根據(jù)大班、中班及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成長時期合理地選定主題,為教師差異化開展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奠定基礎。
二、在兒童視角下開展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的阻力
(一)教育理念陳舊
當前有些教師在組織開展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時存在太過主觀的問題,未能留意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能力、實踐經驗等方面對育兒效果所帶來的影響,僅注重安全常識的單向灌輸,導致幼兒學過就忘,并不能通過安全教育規(guī)避生活中的危險,甚至還可能在被動學習狀態(tài)下變得懈怠,失去學習興趣,難以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二)教育模式單一
在兒童視角下,教師開展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要堅持以幼兒為主,只有教育模式豐富且多變,才能吸引幼兒關注安全問題,參與討論、實踐等活動,成為園本課程中的“主角”。當前有些教師存在教育模式單一的問題,在園本課程中習慣通過“我說你聽”的形式育兒。部分教師認為幼兒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未能給幼兒足夠的空間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幼兒園安全教育質量隨之降低。
(三)教育體系欠佳
安全問題客觀存在,安全教育不可懈怠,幼兒園安全教育應具有常規(guī)性,為了使園本課程能在安全教育活動中持續(xù)起效,教師需完善教育體系,然而當前有些教師存在不善于與幼兒溝通、社會資源未能引入課程、輕視家園共育等問題,造成了安全教育體系不夠完善的后果,不利于持續(xù)、高效地開展安全教育活動。
三、在兒童視角下開展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的策略
(一)轉變教育理念,確保園本課程育人為本
教師在兒童視角下開展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要堅持育人為本,確保幼兒對安全教育感興趣,在安全教育中可以產生獲得感。除了教育活動要以幼兒為主以外,教師還要堅持做到安全教育以生活為基。生活是教育場景之一,教育離不開生活,幼兒能在生活實踐中總結經驗,并提升實踐力、自理能力、觀察力等素養(yǎng),上述素養(yǎng)利于幼兒識別與規(guī)避安全風險。為此,教師可以以生活為基開發(fā)微課,把微課視為園本課程的一種,凸顯微課內容新穎、多變、有趣且簡短等優(yōu)勢,同時從生活化視頻中篩選片段,供幼兒觀察,分析安全隱患,強化安全意識。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聚焦幼兒生活現(xiàn)狀,篩選2~3個小視頻,如小朋友在馬路上踢球、小朋友用手觸摸電源插座、小朋友在走廊里玩點燃的生日蠟燭等。雖然小視頻源于生活,幼兒能看懂主要內容且有一定的共鳴性,但幼兒專注力較弱,可能會在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走神。基于此,小視頻并非越多越好,園本課程容量應適度,并符合幼兒成長的規(guī)律。教師在播完視頻后,要給幼兒機會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哪些危險,怎樣規(guī)避危險,達到把課堂交給幼兒的目的,使幼兒能在熱烈的討論中強化安全意識。幼兒的聯(lián)想能力較強,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根據(jù)現(xiàn)有的問題發(fā)散思考,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安全隱患,其目的是將幼兒的主觀感知視為園本課程延展的一大動力,教師亦可以借助網(wǎng)絡資源,根據(jù)幼兒的探究熱點及時擴充園本課程,賦予安全教育靈活性與高效性。
(二)豐富教育模式,拓寬園本課程安全教育渠道
教師除了要根據(jù)幼兒的理解能力開發(fā)園本課程以外,還要保障幼兒能在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中“動”起來,對安全問題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例如,教師可以在安全教育活動中引領幼兒讀繪本故事,將繪本視為園本課程的表現(xiàn)形式。教師可以聚焦安全教育主題選擇繪本,用以打造圖文并茂的園本課程。以“交通安全”為主題,教師可以在園本課程中嵌入《紅綠燈》《匹諾曹獨自出行》等繪本,組織幼兒參與讀繪本、談感想、表演繪本情景劇等實踐活動,使幼兒了解一些交通規(guī)則,強化安全出行的意識,還能認識紅綠燈、斑馬線以及一些交通指示牌,如減速慢行、禁止停車等,使幼兒能在實踐活動中拓寬視野,增長見聞。
又如,教師可以在安全教育中組織幼兒玩游戲。游戲是幼兒學習知識、增強素養(yǎng)的重要育兒手段,教師要賦予園本課程游戲性,用多種多樣的游戲指引幼兒安全生活、和諧發(fā)展。
教師可以在電子交互白板上展示一幅圖畫,而后組織幼兒玩“安全危險小偵探”的趣味游戲,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從圖畫中鎖定危險,并說一說為什么危險、怎樣防范危險,進而引導幼兒化身為“小偵探”,在游戲中接受安全教育。
再如,區(qū)域活動有利于幼兒園增強安全教育園本課程的滲透性,無論是科學小實驗區(qū)角、手工制作區(qū)角,還是體育游戲區(qū)角、角色扮演區(qū)角,都潛藏著一些安全隱患,并可以成為園本課程開發(fā)與起效的著力點?;诖?,教師要高效設計區(qū)域活動,同時立足各區(qū)角開發(fā)課程,善用幼兒園的區(qū)角育兒資源。
除上述外,教師還可以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基于園本課程進行安全教育,以美術集體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圍繞“我的好朋友——小剪刀”這一主題開發(fā)園本課程,將小剪刀的組成部分、用途、危險、防范危險的方法等方面視為園本課程開發(fā)與育兒的著力點,使幼兒能在使用各類工具做手工時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升動手能力,并強化安全意識。
(三)完善教育體系,持續(xù)提高幼兒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質量
首先,教師要探析學情。為了客觀地剖析學情,教師要與幼兒溝通,耐心傾聽幼兒的心聲,了解幼兒“害怕”的事物,在此基礎上為開展園本課程教育活動提供更多的落腳點,確保幼兒對安全教育感興趣。
其次,教師要把社會資源引入園本課程,并提高安全教育質量。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當?shù)氐南啦块T參觀,了解滅火器、消防車及其他消防設施,在專職人員的組織下進行演練,模擬火災救援,亦可以鼓勵幼兒化身為“小小消防員”,優(yōu)化主觀體驗。當前有些地區(qū)在消防科普的過程中使用5G、VR等技術,用虛擬場景游戲傳導消防知識,增強了安全教育的感染力,幼兒園可以善用這些社會資源擴充園本課程。
最后,重視家園共育,引領家長在家庭育兒活動中應用園本課程,確保幼兒園與家庭的安全教育基調統(tǒng)一且目標清晰。例如,教師可以把幼兒園的園本課程壓縮成資料包,借助QQ群發(fā)送至家長端,供家長瀏覽,了解安全教育現(xiàn)狀、意義及方法,在幼兒園的協(xié)助下開展“家庭安全用電常識我知道”“那些傷人的柜子”“廚房大冒險”等主題課程育人活動,確保幼兒能在家長的引領下增強安全意識,提升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等。
綜上所述,教師在兒童視角下組織開展安全教育園本課程活動能調動幼兒學習安全知識的積極性,還能培育幼兒的自制力、規(guī)則意識、自理能力、實踐力等核心素養(yǎng)。基于此,教師需轉變教育觀念,確保安全教育園本課程以幼兒為主且以生活為基,還要豐富園本課程育兒模式,完善教育體系,將學情分析、引用社會資源、家園共育視為要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幼兒園安全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安倩,趙志純.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踐與反思:以嶺南民間游戲課程為例[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2,38(12):95-101.
[2] 劉成菊,劉玉. 開發(fā)民間體育游戲園本課程與傳承民族文化研究[J].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1(02):79-82+90.
[3] 潘曉冬.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幼兒游戲的園本課程開發(fā)實踐策略[J]. 甘肅教育研究,2022(05):117-119.
[4] 劉星妤. 本土文化視域下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22(09):41-44.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