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出導向法(POA)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適用于我國學情的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本研究將POA理論應用于混合式教學模式,旨在提升高職英語線上線下教學效果以及高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來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POA在高職英語課堂中應用的有效性。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高職英語教學;POA
作者簡介:吳月娥,劉斌,常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國內外在線學習平臺的涌現(xiàn),將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是高職英語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诰€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的應用還處于摸索階段,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具體的學科理論指導,難以形成行之有效的適用于高職英語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因此,本研究將產出導向法(POA)理論應用于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中,以期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其英語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一、產出導向法(POA)與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意義
(一)產出導向法的內涵
“ 產 出 導 向 法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種全新的中國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經過 5個階段的發(fā)展,該理論目前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論體系。產出導向法理論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構成。教學理念包括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文化交流說和關鍵能力說;在教學理念基礎上形成了教學假設,即輸出驅動假設、 輸入促成假設、選擇性學習假設和以評為學假設。教學理念和教學假設以教師主導、師生共建的方式通過循環(huán)往復的驅動、促成和評價教學流程實現(xiàn) 。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整合,這種模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革新教學理念的同時,提高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和監(jiān)控等主導作用,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張其亮和王愛春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它是傳統(tǒng)教學策略與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結合,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混合式教學充分發(fā)揮了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和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
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產出導向法教學理念中的“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教學假設中的“選擇性學習假設”的優(yōu)勢,通過線上布置分層教學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英語基礎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每個學生“跳一跳”都能夠達到學習目標。將知識性任務放在課前線上教學完成,課堂上教師就有更多的教學時間來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這也使得產出導向法中的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能夠真正落到實處。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分析學生線上答題情況,全面了解學生的薄弱項,實現(xiàn)了產出導向法的“以評為學”。因此,基于POA探索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三)基于POA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以高職英語教學目標為導向,根據產出導向法理論,依托學習通平臺,構建基于POA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如圖1)。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思路
根據產出導向法理論、混合式教學模式理論以及對常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構建基于POA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模型。通過實證研究,探索基于POA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否激發(fā)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強其英語學習自信心以及提高其英語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根據期末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結果,選取2019級學前教育專業(yè)兩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一個作為實驗班,另一個為對照班。實驗班55人,對照班54人,均為女生。關于學習水平的問卷調查數(shù)據顯示,兩組研究對象前測數(shù)據(P>0.05)無顯著性差異(見表1)。實驗班采用POA理論指導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照班沿用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
2.研究過程。該實驗共持續(xù)了一個學期,共18周,每周4課時,共72課時。POA教學實驗流程如下:課前線上階段。學生觀看教師錄制的關于語言點和交際任務要求的微課;學生在線上完成交際任務;學生對線上語言點測試和交際任務展開自我評價;課中線下階段。教師再一次明確交際場景和產出目標;從“理解、應用、分析”這三個維度來促成語言和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課后線上+線下階段。根據教師課堂評價焦點和同伴評價反饋,對產出目標進行修改和潤色,并進行自評、互評和機評。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存在兩個方面的差異:在實驗班的課前驅動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充分發(fā)揮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將語言點學習障礙在課前掃清并進行在線測試,同時,給學生呈現(xiàn)線下課堂的產出目標,在有的放矢的情況下,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英語教學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自學熱情,提高了英語學習效率,并為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打好基礎;對照班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法布置預習作業(yè),以語言基礎和教學背景常識為主。在課上促成環(huán)節(jié)中,對實驗組,教師對課本材料進行選擇性加工,從“理解—應用—分析”三個維度來引導學生完成產出目標,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分析課文結構和講解語言點。
(三)數(shù)據收集與分析
實驗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包括實驗前關于學生學習狀況的問卷調查分析和實驗結束時關于實驗班和對照班期末考試成績的對比分析。試卷題型包括聽力、完型、閱讀、首字母填空、翻譯和寫作??谡Z測試圍繞每個單元的教學主題設置與該話題相關的新場景,試題類型為文章朗讀和結對子對話。定性研究是試驗結束時的個人訪談結果研究,筆者隨機抽取實驗班8名學生圍繞基于POA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效果進行訪談,時長約為1小時。
定量分析基于SPSS24.0展開實驗班與對照班期末測試成績分析。個人訪談數(shù)據采用開放式編碼,從訪談數(shù)據中提取關鍵詞來佐證實驗結果。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于POA理論的英語教學對學生總體英語水平的影響
為了檢驗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于POA理論的英語教學效果,筆者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分析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見表2)。數(shù)據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期末考試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獨立樣本的t檢驗結果進一步證明了實驗組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見表3)。
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班的期末測試平均成績?yōu)?4.56分,對照班的平均成績?yōu)?1.68分,差距為12.88分。關于表3的期末測試成績,P=0.00 lt;0.001,如果Plt;0.001,則表示差異極為顯著。因此,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的。因此,筆者得出結論,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于POA的高職英語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聽、讀、寫能力有顯著的影響。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于POA理論的英語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在輸入技能方面,個人訪談數(shù)據結果顯示,學生2認為:“以前英語聽力只能囫圇吞棗聽個大概,甚至完全聽不懂,現(xiàn)在不僅在課前老師有針對性地提供了豐富的聽力材料,并且由于課前準備充分,課堂目標明確,課堂上的全英文交流大大提高了我的聽力水平,同時英語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開口說英語不再成為一件害怕的事情?!睂W生3、學生6、學生8認為:“以往英語閱讀中遇到的生詞多,長難句多,就不想再繼續(xù)往下閱讀,在課堂上老師講解了斷句的技巧后,我感覺已經能把文章讀懂,并且閱讀理解的分數(shù)也明顯提高了。”學生1說:“以前的英語閱讀專注于書本,接觸的英語閱讀材料非常有限,現(xiàn)在老師不僅會讓我們選擇性地借閱一些英文原版書籍,也會在學習平臺上上傳一些賞析材料,大大提高了我的閱讀量。”因此,研究結果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語言學習的中心由知識向能力轉移,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在輸出技能方面,學生2和學生5認為:“由于課前有老師的微課講解,課堂學習前能基本掃清語言點障礙,在老師循序漸進的教學中,我感覺寫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這極大地增強了我英語寫作的自信心?!睂W生4和學生7認為:“雖然英語語音語調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但是開口說英語的能力和勇氣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學生1提到:“以前碰到課堂上老師用英文授課,總是有一知半解,聽不懂的時候,現(xiàn)在感覺已經能夠完全適應英文環(huán)境了。”學生2、學生3、學生6認為:“以往在英語寫作時總是無話可說,很多想法找不到合適的英語詞匯表達,詞匯量匱乏,現(xiàn)在老師除了會對寫作需要的句型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外,還會訓練我們的思維能力,讓我們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p>
從以上對學生的個人訪談中可以發(fā)現(xiàn),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于POA理論的英語教學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
四、結語
本研究以常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探究了基于POA的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研究結果表明,該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英語學習效果顯著增強。但是,本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英語教師要對基于POA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并能夠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到高職英語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此之外,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因此,需要學校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唐敏,李易俞,王焰妮.智能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通用英語Ⅰ-1》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23(6):46-50.
[2]靳成達.基于SPOC+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策略[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3(5):177-179.
[3]李瓊,孔婭嫻.國內高校近20年混合式教學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2(5):99-103.
[4]文秋芳.專欄引言:“產出導向法”教學流程再解讀[J].外語教育研究沿,2020(2):3.
[7]文秋芳,孫曙光.“產出導向法”驅動場景設計要素例析[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0(2):4-11,90.
[8]司炳月,吳美萱,李悅瑩.信息技術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英語學習者動機的影響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0):43-45.
[9]文秋芳.“產出導向法”教學材料使用與評價理論框架[J].中國外語教育,2017(2):17-23,95-96.
[10]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640.
[11]張其亮,王愛春.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