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九華鎮(zhèn)九華幼兒園 張琳琳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港灣,家長是幼兒的啟蒙教師。作為家長要為孩子的成長和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幼兒養(yǎng)成受益終生的體育習慣和品格則是為幼兒終身的健康奠定了基礎。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精密、多系統(tǒng)合作的整體,雖然神經系統(tǒng)支配身體的各種動作、各種行為,但體育鍛煉能夠增強神經系統(tǒng)的靈敏性,使得幼兒大腦發(fā)育更加成熟、身體更健康、頭腦更聰明。經常參與鉆、爬、跑、跳運動的幼兒,肢體協調性方面較不經常參與運動的幼兒更靈活,幼兒經常手腳并用跨越障礙,有目的的使用肌肉形成協調的動作,就能夠在各種情境需求下調動四肢,這對于幼兒的運動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肌肉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支持人體做出各種動作的力量來源。肌肉力量強的幼兒,身體爆發(fā)力強、耐力持久、反應速度更快,面對各種危險時具有更優(yōu)秀的自我保護能力。而且,發(fā)達有力的肌肉能夠對骨骼提供重要的保護,避免幼兒形成彎腰駝背或脊柱側彎,降低幼兒在戶外運動中因摔倒出現骨裂、骨折的可能性。考慮到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發(fā)育還不完善,因此不能安排專門的肌肉訓練、體能訓練,但家長可以多帶幼兒外出運動、游玩,讓幼兒在日常活動中鍛煉四肢、腰腹、背部的肌肉力量,使幼兒能夠逐漸擁有較為強健的肌肉。
長期的體育運動有助于幼兒的器官功能提升,增加幼兒心臟和肺部的耐力,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加氧氣供應;加強胃腸的蠕動能力,使消化液分泌增多,使機體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食欲增加有利于增強體質;戶外運動時幼兒的皮膚接受陽光照射可促進鈣質的吸收,強壯骨骼發(fā)育、降低過敏的發(fā)生。
帆帆剛入園時曾經出現過厭食情況。醫(yī)生給出的建議就是增加運動量,刺激腸胃蠕動消化食物,進而產生饑餓感幫助進食。聽從醫(yī)生的囑托,教師與家長為帆帆制定運動計劃,如早一點起床,在吃早飯前做做簡單的擴胸運動、轉體運動、伸展運動,上幼兒園時多走一段路少坐一段車,晚飯后半個小時左出門散步,在小區(qū)院子里多玩一會兒。兩個月過去了,帆帆不但厭食情況逐漸好轉,而且個子也明顯長高了。
長高幾乎是每一個幼兒的期望,因為長高在幼兒的心里就意味著長大。幼兒身體處于生長發(fā)育黃金時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大對骨生長點的刺激,實現骨骼快速生長。游泳和跑跳類運動都是促進幼兒快速長高的體育項目,家長可多帶幼兒參加此類鍛煉。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性格,既有天生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影響。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朗、合群,運動是塑造幼兒開朗性格、進行人際交往的有效途徑。首先,體育運動能夠刺激幼兒的大腦分泌多巴胺,容易讓幼兒產生快樂的情緒;其次,很多體育運動本就帶著天然的交際屬性,一起玩球、一起追逐打鬧的經歷有利于幼兒交到朋友。在部分家長向教師傾訴幼兒性格內向、不合群的煩惱時,多參加體育鍛煉是教師經常提供的建議之一。
體育鍛煉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諸多好處,在家庭生活中為幼兒安排體育鍛煉、培養(yǎng)幼兒的體育運動習慣,讓幼兒形成自己的體育強項,這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思考和行動。
幼兒的性格多種多樣,有的幼兒活潑、好動,有的幼兒安靜、不好動,有的幼兒喜歡奔跑的感覺,有的幼兒喜歡玩球。安排家庭體育鍛煉時家長需要充分考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
磊磊的性格有些內向,不太擅長與其他幼兒交往,但面對熟人、熟悉的小朋友時也能玩得不錯。家長擔心磊磊作為一個男孩子太文靜了,容易在男孩子群里被孤立,希望教師能幫忙調整。教師通過日常接觸發(fā)現磊磊喜歡球類運動,無論是籃球、足球還是小網球,都能拿來拍一拍、踢一踢或者追著跑一跑,一個人和一只球能玩很久,如果其他熟悉的小朋友參與進去能玩更久。考慮到磊磊的性格特點,教師建議家長的家庭體育鍛煉以球類為主,充分利用球類運動的社交屬性。家長反映,最初幾天都要催促著磊磊才會拿著球下樓,可不出幾天,以球為媒的磊磊就和小區(qū)里的小男孩、小女孩相熟了,變成晚飯后急著下樓,成功將每天晚飯后的時間變成了家庭體育鍛煉和交朋友的時間。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家長有體育鍛煉的習慣,并能夠堅持進行體育鍛煉,幼兒也會在無形中受到影響;家長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不能以身作則進行長期體育鍛煉,幼兒也容易忽視體育鍛煉。
欣欣幾乎每周至少遲到一次,家長想了很多辦法也很難讓孩子天天按時起床不遲到。一次放學送幼兒們離園,教師恰巧聽到家長們聊起幼兒早上起床的問題,一個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能堅持早起,還能跟著家長一起遛狗,旁邊的家長一副羨慕、贊嘆的表情。這時,欣欣沖著他媽媽說:“你起不來,我也起不來,別羨慕了?!庇纱丝梢?,家長對幼兒的影響不可小視。教師以此為切入點,在一次與家長對談時向家長提出做個好榜樣,率先晨起鍛煉,形成帶動作用,并制定了一套簡單的鍛煉計劃。首先,建立家長的晨間鍛煉習慣,家長晨起時間前提半個小時,在網上找到時長在15分鐘左右的晨間鍛煉小視頻進行適應性鍛煉。接著,恰逢疫情幼兒居家學習、家長居家辦公,正好用于建立家庭體育鍛煉習慣——晚上早一點洗漱入睡,早晨早一點起床,跟隨視頻進行晨間鍛煉;上午或下午幼兒線上參與幼兒園學習活動的間隙,家長在客廳里播放運動視頻跟隨運動;晚飯后的外出散步、運動也更改為居家鍛煉。后經反饋,不少家長成功給幼兒樹立了一個體育鍛煉的好榜樣,幼兒在早晨的起床難度有所改善,看到家長在客廳里運動時也樂意加入進來。
幼兒園能夠給幼兒提供的戶外運動場地比較有限,較難定期安排幼兒進入自然環(huán)境進行登山、徒步、騎行等活動,家長可以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期間安排家庭體育鍛煉時進行這些項目,讓幼兒有機會參與時間稍長、強度稍高的體育活動。家長可以選擇大型的植物園、動物園、湖邊等可供幼兒親近自然的場地,按照每兩周的頻率進行一次家庭戶外體育活動,去露營、爬山、騎自行車,去動物園里看動物、喂動物。對于幼兒來講,爬山、徒步、騎行都只是玩樂的一種形式,沒有參加體育鍛煉的沉重感,反而是興奮感、好奇心能夠讓幼兒很好地戰(zhàn)勝運動的疲勞。戶外活動,中還能夠結識同年齡的小朋友,如果是幾個相熟的家庭一起進行家庭戶外體育活動,那幼兒對周末、節(jié)假日的家庭體育活動更加期待,還經常早早詢問周末的活動安排,提出自己的建議,比如拿一只自己喜歡的球和小朋友一起玩等。
附圖.家庭體育鍛煉促進幼兒成長的路徑
家庭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幼兒身體健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組織家庭體育鍛煉時,家長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充分考慮幼兒的性格特點,以身作則帶動幼兒參加體育活動,將自己變成幼兒體育鍛煉的好榜樣;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為幼兒安排戶外家庭體育活動,給幼兒提供更多的體育鍛煉空間和機會,讓體育鍛煉成為幼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