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舒瑤
摘 要:習得性無助心理對于學生學習有巨大的影響。文章主要通過論述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利用智慧平臺收集數據了解其影響及成因,分析得出物理教學基于習得性無助心理的積極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效能感。
關鍵詞:數據驅動;習得性無助;物理教學;因材施教
一、“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及不良影響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理論,習得性無助指的是一個人經歷過太多次失敗以后,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會產生覺得自己無論再做出多大的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的消極心理。如果學生在學習上出現了習得性無助,那么學生就會缺乏學習的動力,認為自己就是能力弱,再怎么努力也學不好;有的學生甚至會因為覺得努力了也沒有用,直接接受失敗的結果,把不成功的原因歸咎于不努力,從而避免失敗的事實對自身能力的否認所帶來的嚴重打擊。
習得性無助心理無疑會給學生帶來許多的不良影響。短期來看表現為學業(yè)成績下降,學習動力不足,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長期來看,會導致學習能力下降,甚至消極情緒會使得人逐漸變得抑郁、絕望。
二、依托數據驅動,了解“習得性無助”的成因
通過利用問卷星、智慧平臺等途徑,收集、了解學生學習心理狀況及成因。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支持下,了解存在習得性無助心理的學生在內在及外在因素的成因。
(一)內在因素
1. 學生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
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一味盲目地努力,卻不見成效。多次的失敗經歷會讓學生覺得即使努力了也沒有用,還不如不努力,漸漸地失去了繼續(xù)努力的動機。
2. 學生對于失敗沒有進行正確歸因
許多孩子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對自己極其不自信。當經歷失敗時,往往會覺得是自身的因素造成,把失敗原因歸咎于自身能力上,忽略了外界環(huán)境、努力程度等的影響。
(二)外在因素
1. 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失敗時,往往只重視孩子失敗的結果,忽視對孩子內心感受的照顧,并且對于孩子不理想的表現,通常采用批評的方式,缺乏鼓勵性語言,導致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得更消極。
2. 教師沒有做到因材施教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缺乏個別指導,作業(yè)布置也缺乏針對性。在面對難度較大的作業(yè)時,中困生無從下手,沒法獲得做題的成功感,甚至出現抵觸心理。
3. 教師注重結果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結果,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更沒有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反饋。而結果性評價往往只是少部分人的成功體驗,這樣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的評價會使得本來表現就不太優(yōu)秀的學生缺乏努力的動力,不利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三、依托數據驅動,促進教學策略研究
(一)建立學生檔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點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
利用智慧平臺建立學生檔案,通過數據驅動教學設計,對基礎較弱的學生要考慮其學習能力,適當控制作業(yè)難度,降低評價標準,注重個別輔導。如在進行力學作圖的教學和考察中,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從簡單的單個力(如重力)作圖開始,避免出現多個力(如重力、壓力、支持力)綜合考察的作圖。在作圖教學中也應盡可能做到面批面改,糾正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對于內向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注重教學的語言藝術,盡量采取溫和、委婉、關懷、鼓勵的態(tài)度,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于嚴苛。教學過程中通過及時根據學生在平臺中反饋的信息,做好數據收集及整理,反饋教學情況及學生心態(tài)變化。
(二)依托數據驅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結果歸因
鼓勵學生對于自身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進行分析,并且引導學生往有利于今后學習的角度進行歸因。例如某同學物理考試的成績不錯,則可引導該學生其成功是由于自身本來基礎就扎實,同時最近上課積極思考,課后認真落實復習。這樣引導學生將成功歸因于自身能力和主觀努力,則可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時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若是失敗歸因,如某同學知識掌握程度比其他同學差,則可引導該學生歸因于未掌握學習方法或努力程度不夠,促使其努力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變得更加努力。失敗歸因要盡可能避免歸因于學生自身能力,否則學生會認為自己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進而陷進習得性無助的誤區(qū)中。通過智慧平臺中的數據跟進,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變化,及時調整學習狀態(tài)及歸因方式。
(三)依托數據驅動,注重發(fā)展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
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不止著眼于結果性評價,更應注重發(fā)展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如在物理實驗操作中,未必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實驗效果,但對于在實驗過程中積極思考,獨立探索,團結協(xié)作的學生其實就應該給予良好的評價。即使當下未能成功地做到想要的實驗效果,但是良好的評價會使得學生有信心并且有欲望把實驗做得更好,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四)依托數據驅動,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處于習得性無助或即將處于習得性無助的學生往往是基于多次失敗所帶來的沉痛打擊,導致沒有勇氣再去做出克服困難的嘗試。因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但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喚醒對成功的渴望,進而想往更高層次的困難做出挑戰(zhàn)。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邀請學生進行堂上實驗演示,或者讓學生在全班面前講解一道簡單的習題,通過成功的實驗演示和評講習題,增強學生的自信,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
(五)依托數據驅動,通過集體的力量帶動和改變個人
在物理教學中,不管是實驗課還是理論課,都可多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由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各不相同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讓小組內成員能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習他人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學習方法,實現同伴互助。另外,小組的成功可讓處于習得性無助的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有努力的欲望。當小組經歷失敗時,小組成員間也能相互分擔,減少失敗經歷對個人的不良影響。再者,教師對于小組或個別成員的積極表現的良好評價,能起到很好的直接強化和替代強化的作用。
四、結語
學生處于習得性無助的狀態(tài)時,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很難自行調整心態(tài)來恢復學習的熱情,利用智慧平臺的數據分析可客觀真實地跟進和反映學生情況及變化。教師可利用大數據下的有效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況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評價方式,對于減少學生出現習得性無助的情況或習得性無助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高丙成.學生習得性無助:問題與對策[J].中國德育,2013(09).
[2]梁旭.如何克服教與學中的“習得性無助”[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3).
[3]劉鵬志.幫學生走出習得性無助[J].江蘇教育,2021(25).
[4]王亮,張英.學業(yè)成績與習得性無助: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9).
[5]馮仰存.數據驅動的教師教學決策研究綜述[J].中國遠程教學,2020(04).
[*本文系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金山谷學校作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廣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項目試點校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