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關鍵詞:好課堂;語文味;靈動;簡約
“好課堂”的藝術在于,教與學的過程往往給學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動態(tài)感覺。“好課堂”一直是教師所追求的,更是學生所期盼的。很久以來,我也一直在課堂中思考,怎樣的課堂才是好課堂。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談對心目中語文好課堂的一些粗淺的想法。
語文課堂要有語文自己的味道。什么是“語文之味”?借用王崧舟老師的話來說,“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具體來說,語文味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余映潮老師也說:“語文的教學,本質上是語言的教學,是語言的學用、品味、賞析的教學”。
比如,在《海燕》的教學時,我就采用朗讀教學的方法。初讀:走進海燕;精讀:探究海燕(這是一只怎樣的海燕?);小組合作研讀:感悟海燕;情讀:尋找“海燕”(請以“他們是勇敢的海燕”為題說幾句話,表達你的觀點)。通過學生的品讀、理解、思考、表達等這些語文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目前,我們要避免課堂上很多不是語文教學方式的現(xiàn)象,重返語文課堂的一方凈土,上出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將吟誦引入語文課堂,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吟誦是中華經典的學習和傳承方式。它不僅是古詩文形式的活態(tài),吟誦的聲音還是我們體會古詩文韻味的載體。學習古詩文時,我們學校的語文教師把吟誦的讀法引入語文課堂,讓學生體會古詩文的韻味。我們學校還編寫了《中華經典吟誦》的校本教材,定期舉辦一些學生的吟誦節(jié)目,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還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
何為靈動的課堂?靈動的課堂,學生是自主的、活躍的、思維是廣泛的;課堂形式是豐富的;師生關系是融洽的;教學效果是有生成性的。
例如,在講《愚公移山》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成舞臺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自主分工合作,編寫劇本,排練節(jié)目,給我?guī)砹撕芏嘁庀氩坏降捏@喜。讓學生動起來,這樣的課堂才具有靈動的魅力,這樣的課堂才是深受學生喜歡的課堂。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的外延即生活”。作文課,場地不限于課堂,要讓學生與生活親密接觸。在學朱自清先生的《春》時,我讓學生寫一篇《我眼中的春天》。我先讓學生去尋找春天,然后拍下春天,再寫一下我眼中的春天。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投入、體驗,這樣,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思維的、能力的生成。所以,學生寫得很豐富、很深入。
我們應充分相信學生,他們是很有能量的,給他們充分自由,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把激勵和賞識送給學生,我想他們一定會給我們驚喜。“動”起來的語文課堂,才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動態(tài)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靈動之美,才會魅力無限。
語文課堂應體現(xiàn)一種“簡約之美”。簡約的課堂不是簡單,也不是隨便,更不是糊弄,簡約其實就是高效,是“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fā)展”的高效課堂。
教學目標要簡明。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課時目標一定要大膽取舍,不必面面俱到。浮光掠影、蜻蜓點水的教學,不如追求每節(jié)課都讓學生有所收獲,一課一得。例如,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可講的內容很多,需要多個課時完成,所以每節(jié)課的課時目標,要簡明突出,學生學起來才會更深入、有效。
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簡化。語文學習的過程應該是讓人身心愉悅的。過多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會讓學生身心俱疲,過多的學習障礙會讓學生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從高效學習的角度來看也應如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整合不簡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胡子眉毛一把抓,學生也抓不到學習的重點,所以課堂效率就不高。
教學媒介要精簡。運用教學媒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語文教學,教師應精簡教學媒介,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語言引導,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體味、互動、展示,回歸語文課堂的純真。
我心目中的好課堂,給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將繼續(xù)精心研讀教材,努力建立師生之間平等融洽的關系,多讀書,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另外,還應注意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知識的融合,這既是上好語文課的時代要求,同時又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
總之,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師生對話的舞臺,是一個智慧生成的地方,是一個享受成長幸福的場所。冰心老人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只要我們堅持用愛的教育,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我想我們都會擁有自己心目中的好課堂。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