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研究了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分析了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總結出價值觀教育的有效實施措施,包括語文教師應樹立積極的教學觀念、文言文教學模式的設置應科學合理、文言文教學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等,同時闡述了用價值觀教育引導理想追求與知識倫理訴求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知識倫理性教學;價值觀教育;理想追求;倫理訴求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20年度一般專項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部編本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知識倫理研究”(20JK0467)。
作者簡介:白洋(1990—),女,榆林學院。
知識倫理,即知識所蘊含的價值觀、理想追求、倫理訴求。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是小學生的思想啟蒙,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引導與啟發(fā)小學生進行自我規(guī)范的第一步。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具備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意義,同時也是知識倫理性教學的重要載體。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用價值觀教育引導理想追求與知識倫理訴求,不僅有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觀念、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還能幫助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追求。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肩負著新時代對少年兒童知識與道德教育并行發(fā)展的歷史使命,應引起小學教師的關注。
一、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
(一)價值觀教育內容的解析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各個教育階段是不能被忽視的,并且在各個階段中價值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啟蒙教學過程中,價值觀教育應注重對小學生思想與心靈進行啟發(fā)式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可以使人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而價值觀的組成部分,則主要源于人們最直接、最真實的內心情感的表達[1]。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的引導與啟發(fā)非常重要。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從兩個主要方面來積極引導學生,一是文言文知識的基礎性教學,二是文言文中的價值觀內涵。語文教師應幫助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學生的成長,教師要讓學生內心世界更加豐富、情感更加完善。小學生具有以下特點: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非常強,接受速度也非???;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愛問問題,想要不斷了解事物產生的緣由;熱愛自由的生活,不愿受約束。這些特點使得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通過文言文知識的教學,讓小學生對價值觀的含義有深入的了解[2]。
(二)價值觀培養(yǎng)的積極意義
從廣義上來講,價值觀是一種主要用于評判事物的標準,通過對事物之間矛盾的兩面性的分析,進而闡明對事物的不同看法。正確的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對于小學生來講,價值觀在其人生的成長、學習、工作等各個階段都能起到指導和協(xié)調等重要作用,意義非凡。在對小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積極地看待事物的存在與發(fā)展變化,始終保持積極的思想觀念,在成長過程中找到人生的價值,樹立起正確的個人信念和社會意識。
教育應使受教育者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時間不長,正處于樹立正確認知的最佳階段。因此,學校應認識到價值觀教育對于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明確價值觀教育對小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必要作用,明確小學生的思想認知與行為習慣等都會受到價值觀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小學生對于事物的判斷受到價值觀的影響,只有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小學生才能找到判斷事物的正確方向[3]。
二、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弱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對中華文化有承載與延續(xù)作用。文言文擁有強大的文化生命力,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而流傳至今。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交流溝通的方式變得愈加豐富起來,對文言文的使用逐漸減少。不僅是日常生活,在書面寫作中人們也較少使用文言文。受到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影響,小學生在日常交流過程中少不了運用各種網絡語言,但卻不會使用文言文,甚至認為日常使用文言文非常奇怪,覺得難以接受。
此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于文言文教學沒有進行有效規(guī)劃,使得小學生的文言文素養(yǎng)較低,同時小學生也會從心理上抵觸文言文知識,這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繼續(xù)發(fā)展,不僅會給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會使小學生對文言文的誤解越來越深。
(二)文言文教學成效不顯著
目前在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是部分教師將初中或者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方式應用在了小學階段中。同時,教師對文言文教學的研究方向也比較模糊,教學研究不能完全滿足小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認知需求。種種原因,使得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效果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在小學文言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主觀地認為小學生年齡尚小,無法有效理解文言文知識,所以直接將價值觀灌輸給學生,并沒有重視學生價值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不足,忽視了真正意義上的價值觀教育。還有的語文教師習慣沿用語文教學的舊方法,仍以詞匯和語法為主要教學內容,很少基于價值觀教育對小學生進行引導。這種機械式的課堂,學生會覺得沉悶、枯燥,不僅難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而且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更加排斥。時間一長,學生就更不愿意接觸文言文知識了,就會大大降低語文教學的效率[4]。
由此可見,如果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與價值觀教育相分離,或者沒有正確引入價值觀教育理念,就有可能導致小學生失去主動學習的動力,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
三、價值觀教育的有效實施措施
(一)語文教師應樹立積極的教學觀念
小學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喜歡思考、探索。教師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導與教育非常重要,而且教師對小學生所產生的影響也會隨著教育時間的推移而越發(fā)深入。作為小學生的人生導師,小學語文教師應樹立積極的教學觀念,通過文言文教學將價值觀理念呈現(xiàn)出來,為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推動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模式的設置應科學合理
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文言文教學課堂上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方能使小學生通過對文言文的熟悉與掌握,進而體驗古人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過程,逐漸邁入文言文知識的海洋,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茖W合理的教學模式,也能使小學生在對文言文的日常學習中掌握使用文言文的重點,并有效地將文言文為自己所用,增長見識,增加知識儲備。
比如,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中的《文言文二則》其一《學弈》,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邀請兩名學生模仿對弈狀態(tài),比如兩人面對面盤腿坐下,并且分別坐在棋盤的兩側,開始下棋。在教師講到“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這一句時,可以請一位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用繩綁住的有趣的物品(比如手工制作的天鵝、大雁等)拿出來,懸掛在教室的某個位置上,吸引上述兩位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情景與這篇文言文描述的情景大致是一樣的,學生便會因此產生豐富的想象。這時,教師講到“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句文言文,提醒學生:“聽師傅傳授下棋之道時,一心不可二用,不然與沒聽又有什么區(qū)別呢?”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兩句文言文所蘊含的意義與哲理[5]。
設置合理的情境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語文教師對文言文的應用能力,也可以使小學生對文言文進行深入領悟與解讀,充分感受我國古代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與豐富內涵。同時,語文教師還要合理開展技巧性教學,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前思考,在激發(fā)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前提下,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即將要學習的文言文課程,這樣也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實際上,小學語文文言文課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對小學生的一項挑戰(zhàn)。與學習現(xiàn)代漢語不同,閱讀與理解文言文中的詞匯和語法,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全新的、陌生的,而小學生的年齡和語言環(huán)境導致了其對文言文的理解較為困難。情境教學可以通過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將文言文所描述的情景呈現(xiàn)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古人的創(chuàng)作思維過程。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到情景再現(xiàn)的表演中來,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學形式更靈活、生動,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習。
(三)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新課程改革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上,主張在小學各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個性化教學手段。鑒于以往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對新時期小學教育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更應掙脫傳統(tǒng)的教學束縛,使小學文言文教學更能滿足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教育要求,解放小學生的天性,滿足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需要。
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并了解小學生的個性特點,站在小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結合人本教學理念,以小學生的個性特征作為教育出發(fā)點,并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問題,明確整體教學目標,實時調整教學計劃。針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建立一套自主學習體系,讓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擁有自主選擇權,優(yōu)化課堂氛圍,使文言文學習不再枯燥,促進學生在文言文知識領域不斷探索、不斷進步。這也是教師貫徹價值觀教育的最佳方式[6]。
四、用價值觀教育引導理想追求與知識倫理訴求
上文提到,知識倫理是知識所蘊含的價值觀、理想追求、倫理訴求,其中,理想追求、知識倫理訴求等方面的培養(yǎng),應符合價值觀教育的要求。從價值觀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文言文知識倫理性教學應不斷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實際上,知識倫理中的理想追求、倫理訴求二者與價值觀之間既是同一層次的關系,又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偟膩碚f,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應使知識倫理性教學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為小學教育提供更大的幫助。
五、總結
小學語文文言文知識倫理性教學內容涉及面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學生的興趣與能力的培養(yǎng)上,小學語文教師要下足功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具備求變的教學意識,不斷發(fā)揮價值觀教育的引導與啟發(fā)功能。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應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提高教育意識,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來面對小學文言文教學的難題,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總之,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應不斷創(chuàng)新,以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時代進步與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蘇潔敏.小學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22(24):154-157.
湯嵐.基于小初銜接的文言文教學目標定位:從黃厚江老師的《黔之驢》教學說起[J].語文建設,2022(12):78-80.
湯瑾.大單元視域下的小學文言文教學[J].語文建設,2022(8):36-39.
胡艷.德育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堂國學經典教育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2(10):54-56.
喬艷.語文要素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有效落實路徑[J].華夏教師,2022(10):63-65.
莊浩偉.搭支架促進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22(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