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霞
摘要:本文從數(shù)學學習的應有之義出發(fā),提出了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有意義地言說”的教學主張.提出了數(shù)學課堂上應讓學生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方式來建構知識.并具體闡述了什么是“有意義地言說”,課堂中如何結合具體的課型引導學生“有意義地言說”,以及“言說”的操作要義.
關鍵詞:有意義地言說;教學主張;操作要義
新課標(2022年版)指出:要讓學生會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達現(xiàn)實世界.數(shù)學學習,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知識,并且會應用知識,其本質是將數(shù)學課本中的知識轉換成“語言表述”的過程.“言說”中師與生、生與生,平等交流,視界融合,從而相互理解和溝通,達成知識的掌握.
審視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教師的目光可能更聚焦于學生會做、會解、會考,以期獲得理想的數(shù)學成績.而幫助學生學會數(shù)學地交流,將所獲得的知識從“初步建構”走向“有意義地言說”的過程,往往被教師們所忽略和淡化.
1“有意義地言說”的內涵解讀
“有意義地言說”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或與他人交流自己對數(shù)學現(xiàn)象、問題與方法等的看法.用“言說”的方式闡述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時,人的腦海中會主動梳理、建構知識.
在著名特級教師潘小明老師的課堂上,對學生提出了“想、做、說”的三字要求,既體現(xiàn)思維訓練,又體現(xiàn)探究實踐,更體現(xiàn)語言表達.其中潘老師把“說”放在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位置.學生想了,做了,如果能清晰地表達出來,其實就是一個思維提升的過程.
數(shù)學的“有意義地言說”,應該體現(xiàn)在兩個維度.一是“有意義”:言說的內容應該是有價值的,能讓大家模仿、學習和受啟發(fā);言說的指向應該是大膽暢說,能真實展露自己的思想,能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使課堂成為對話交流的場所;言說的結果應該有意義的,能進一步厘清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明晰知識的本質內涵.二是“言說”,要能說得準,說得清,說得有理有據(jù)、有條有理.
“有意義地言說”時,教師不是旁觀者,而是把舵者、決策者和引領者.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度研究和揣摩,準確把握知識的本質,明確學生“言說”的問題和內容,然后組織和實施.在“言說”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適當?shù)亟o予一些精準和恰當?shù)闹笇В瑤椭鷮W生及時調整、糾正和把脈.如用“由此你們聯(lián)想到了什么?”“接著你又怎么想?”等問題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學生“言說”時,教師還要善于把握全局,傾聽學生言說的內容和思路,做到“胸中有數(shù)”,為自己的“發(fā)聲”和引領做好準備.
2“有意義地言說”的教學主張
“有意義地言說”的數(shù)學內容,既可以是對數(shù)學概念、公式、法則的理解,也可以是對某個問題的具體分析,還可以“言說”解題思路和方法,或者“言說”自己的推斷和思考過程等.
2.1教學主張之一——在“言說”中明算理
【案例1】教學三年級“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可以組織如下兩個環(huán)節(jié)“言說”.
環(huán)節(jié)一:說一說口算方法.
(1) 結合分小棒說想法:先分整捆的,再分一根一根的.
(2) 結合數(shù)的意義說思路:先分4個十,再分6個一,最后合起來.
環(huán)節(jié)二:說一說計算過程.
(1) 結合分的過程“言說”,先分4個十,每班得到2個十,2寫在十位上;再分6個一,每班得到3個一,3寫在個位上;最后將2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就是23.
(2) 結合算式“言說”:先算40÷2=20,2寫在十位上;再算6÷2=3,3寫在個位上.
數(shù)學教學中“言說”的內容來自于師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再現(xiàn)、傳授、領悟、體會、鞏固和內化的過程之中.如何在“言說”的過程中觸及數(shù)學知識的內涵?以及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言說”,這是教學中教師著重考慮的首要問題.
如上述課例中的計算教學,教師在講清計算過程和算理后,一般就安排同類練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以鞏固新學的知識.實際教學時,往往不會組織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安排學生回顧,“言說”計算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在說中厘清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基本算理,明白用46除以2,先怎么除,商怎么對齊的意義.這樣的“言說”安排在新知剛學完,有助于學生掌握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明晰知識的來龍去脈,建構知識模型.
2.2教學主張之二——在“言說”中理思路
【案例2】四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分析題意可以得到,每2小時水位下降12厘米,照這樣的速度,水位下降120厘米需要多少小時?
環(huán)節(jié)一:說信息.學生通過分析信息,可以列表整理,并歸納整理如下:
環(huán)節(jié)二:說思路.要求下降120厘米需要多少小時可以怎么想?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想法.
環(huán)節(jié)三:說想法.學生列式,并說明每步的思考過程,教師加以板書.
思考一:先求1小時水位下降多少厘米?
12÷2=6(厘米);120÷6=20(小時).
思考二:先求120厘米是12厘米的幾倍?
120÷12=10;10×2=20(小時).
環(huán)節(jié)四:說比較.剛才的兩種思考從哪里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請同學回顧,說一說剛才的思考過程:尋找信息——列表觀察——分析先求什么——列式解答.
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有意義地言說”更能幫助師生圍繞數(shù)學內容發(fā)表意見、表達觀點、相互理解、共同探究數(shù)學知識.如上述課例中安排四個不同層次的“言說”:說信息——讓學生說清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明晰如何來篩選題目所需要的信息;說思路——讓學生清楚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確定先求什么,使解題過程清晰明朗;說想法——每一步的列式都能說得明明白白,“說”的過程中,再現(xiàn)解決的方法和思路;說比較——回顧與反思剛建立的知識,體會列表策略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在頭腦中建構“知識鏈”.
2.3教學主張之三——在“言說”中建整體
【案例3】六年級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單元,組織學生圍繞三個問題“言說”:
(1) 如何判斷兩個量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
(2) 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 請舉例說明.
正比例和反比例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變量)
→ ← ← →
→ ← → ←
比值一定(定量)積一定(定量)
γ/χ=k(一定)γ×χ=k(一定)
《正比例和反比例》這一單元課時比較少,但學生是否能準確判斷兩個量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這些都是教學的難點.在練習時,組織學生說一說正反比例的特點,辨一辨兩者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言說”的過程中再現(xiàn)了知識要點;“言說”的同時,將圖、文字、公式三者相結合,把單元知識化為簡單的整體框架圖,形成知識網(wǎng)絡,利于學生對整體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言說”的過程就是師生、生生對話的過程.上述課例中雖然是單元復習課,但圍繞三個問題展開“有意義地言說”,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再次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當然,言說可以在小組間進行,也可以組織全班一起進行探討,通過言說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2.4教學主張之四——在“言說”中巧拓展
【案例4】四年級下冊《數(shù)字與信息》實踐活動課,教師安排了如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說一說生活中的編碼.剛才我們了解了身份證號碼,并知道了很多蘊藏的信息.生活中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數(shù)字編碼?又蘊含著怎樣的信息呢?
(課件出示汽車牌號,樓房單元號等,一起交流從中可了解的信息)
環(huán)節(jié)二:說一說設計思路.如果為我校每一個同學來編號,你準備怎么設計?這些數(shù)字能告訴大家哪些信息?請你動手編一編,并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設計想法.
與我們每位同學的學籍號對比一下,哪個更能表示對應信息?為什么?
環(huán)節(jié)三:說一說數(shù)字的意義和趣味.0~9這十個數(shù)字組成編碼,可以傳達很多信息,同時還可以給我們帶來驚喜.如:體育彩票中數(shù)字的組成,讓一些家庭收獲了驚喜.同學們課后可搜集更多的數(shù)字編碼,說一說它們的巧妙和趣味之處.
實踐活動課上,安排學生進行“有意義地言說”,一方面可以將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與生活場景緊密相連,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各種數(shù)字組成的編碼中蘊含的信息,又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拓寬知識面,延伸知識點,豐富知識.讓學生在自我設計編碼之后,說自己設計的思路和意圖,不僅可以將所學知識及時融入到實際問題中,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心目中清楚地明白自己設計的數(shù)字組成、字母蘊含等的意義以及傳達的信息.最后安排學生在課后收集其他編碼,可以給與學生再次言說的機會,使其感受數(shù)字與信息中蘊含的奧妙,體會數(shù)學的趣味,讓數(shù)學學習不是簡單地停留在一節(jié)課上,而是在不斷地探索中.
在言說過程中拓展知識,讓知識敞亮學生的數(shù)學視野,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將知識學得更靈活,讓學生對知識的感受更為深刻和有意義.
3“有意義地言說”的操作要義
數(shù)學課堂中讓學生從“知識構建”逐步走向“有意義地言說”,這是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提升和內化.在“有意義言說”的過程中,要提倡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并在合適的時機說.
3.1知層次,會等待
數(shù)學是一種交流,但并不是在任何時機都適合學生進行“數(shù)學化地言說”,還需把握說的時間.如在新知教學時,學生處于不憤不啟時不說,迷?;煦鐣r不說,半知半解時不說,這時學生所需要的是細細思考、仔細揣摩、慢慢消化,將知識逐步內化.只有當初步構建了知識的基本內涵,才能讓學生進行“有意義地言說”,這時的知識才真正轉化成學生自己的知識.
3.2知遞進,會觀察
學生的學習是有差異的,接受知識的速度也有快有慢.因而在安排“有意義地言說”時,還需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剛開始說時,盡量安排思維敏捷、語言表述能力強的學生先來嘗試,慢慢地再讓其他學生來說一說.而且在說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輔助”方式,優(yōu)秀的學生放手讓他們自由闡述,表達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就采取半扶半放的策略,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各類學生的學習能力.
3.3知方式,會引導
“有意義地言說”的安排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言說方式.如在數(shù)學課堂中,可以安排說算理,說思考過程,或者讓學生對同一題目進行不同方法的闡述,進行思維的爭辯,提高學生辨析題目的能力和思維的能力;也可以采用不同時機的說.如作業(yè)批改時,讓一部分學生面批,只說不做.就具體說一說對每個題解題思路的思考,厘清學生的思維順序,這可能也是一種很有效的面批作業(yè)的新形式.
蘇聯(lián)著名數(shù)學教育家斯陀利亞爾指出:“數(shù)學教學也就是數(shù)學語言的教學.”數(shù)學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是描述科學的語言.學習數(shù)學,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做”的階段,更重要的,要讓學生會用語言表達數(shù)學,學會“有意義地言說”,讓學生逐步由“學會”向“會學”,由“做會”向“會做”,由“學問”向“問學”轉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羅秋明.“言說”的教育內涵及其價值[J].教育評論,2004(1):7477.
[3] 王永亮.從符號到意義:課堂知識教學的本性回歸[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8):5659.
[4] 于道洋,寧連華.討論墨家的理性精神及其對數(shù)學教育的啟示[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21,30(5):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