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要: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不僅擁有強大的歷史生命力,更具有卓越的育人功效,將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就是要大力挖掘建黨精神在對堅定高職院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深化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引導廣大高職院校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可以在筑牢思政課主陣地,發(fā)揮學生黨支部作用,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和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等路徑中弘揚建黨精神,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關鍵詞:建黨精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65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高等職業(yè)教育,對于以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己任的高職院校而言,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之意。發(fā)揮建黨精神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不僅是對建黨精神時代內涵的深刻理解,更是對當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規(guī)律的準確把握。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學習建黨精神,就是要學習黨的光輝歷程,學習黨的巨大貢獻,學習黨的初心宗旨,學習黨的寶貴經驗。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意義和路徑探索,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1?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意義
1.1?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將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堅定高職院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沒有夯基的價值取向是站不住腳的,建黨精神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源自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歷程,源自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錚錚風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首先表現(xiàn)為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而這一切最初始的念頭是為了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有尊嚴地活著,才有了無數(shù)共產黨人前赴后繼,書寫了轟轟烈烈的民族復興史。這些都可以激勵學生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職業(yè)選擇融入祖國建設和人民需要之中,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同向同行,做胸懷遠大抱負的新時代中國青年。
1.2?深化學生的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
當前高職院校亟待提升思政教育質量的背后,不僅承載著高職院校自身對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需求,也反映了社會全行業(yè)對于工匠精神的期待。建黨精神中的忠誠擔當激勵廣大高職院校學生以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為己任,與國家民族同向同行同心,實現(xiàn)個人職業(yè)理想與中國夢的統(tǒng)一。建黨精神中蘊含著的拼搏奉獻品質有利于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全面地了解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利于幫助高職院校學生較早地形成服務社會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有利于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更好地運用專業(yè)技能等服務社會。
1.3?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梢赃\用建黨精神豐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主動占領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利用新媒體技術還原篳路藍縷的百年黨史,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歷史中感受共產黨人的樂觀積極;也可以在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方面,將建黨精神運用其中,通過選取恰當案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類引導,培養(yǎng)學生理性平和、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從建黨精神中汲取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
2?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思考
新時代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要實現(xiàn)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就要深刻把握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重大意義,探索建黨精神有效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推動建黨精神在學生中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2.1?筑牢思政課主陣地
思政課是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系統(tǒng)學習和認識建黨精神的主陣地。思政課緊扣時代發(fā)展的趨勢,緊跟青年學生視野的拓展,是繼承和弘揚建黨精神的主體課程。
從內容上來說,要將建黨精神及時納入思政課程體系,開辟黨史學習教育專欄,厘清建黨精神的歷史與邏輯,屬性特質,在中華精神譜系的地位等。從形式上來說,要根據(jù)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特點、趨勢,運用新媒體技術實現(xiàn)實踐教學的多樣性,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例如可以將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轉換為經典人物案例講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榜樣的力量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知,進而外化于課堂之外的道德行動。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黨史故事的重演,在現(xiàn)實與歷史的對話中掌握建黨精神的時代內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認清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形勢。
2.2?發(fā)揮學生黨支部作用
學生黨支部是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戰(zhàn)斗堡壘,是高職院校學生系統(tǒng)理解和掌握建黨精神的主要組織。學生黨支部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由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踐行黨的宗旨,與建黨精神的內涵具有內在一致性。
從學生黨支部內部來說,要做好對支部黨員的思政教育工作,就要在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過程中學習建黨精神,用建黨精神不斷提升支部成員的政治覺悟和使命感;要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踐行建黨精神,用英雄人物的事跡提升支部成員的道德水平和責任感;要在健全黨內生活制度中堅持建黨精神,用嚴格的黨章黨紀增強黨內生活的原則性和實效性;要在黨支部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工作中鍛煉運用建黨精神的能力,增強支部成員的黨務工作能力。從黨支部外部來說,要拓展面向支部外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就要在以“黨建帶團建”中用建黨精神引領團支部的建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要在動員青年中用建黨精神凝聚學生共識,營造共同思想基礎;要在組織青年中用建黨精神匯聚力量,打造同向奮斗目標。
2.3?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良好的校園是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條件,是高職院校學生系統(tǒng)感受和領悟建黨精神的主要環(huán)境。良好的校園氛圍不僅指齊全舒適的校舍,也包括校園內充滿人文關懷的陳列設置,以及園內師生的文明舉止,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方式與建黨精神不謀而合。
良好的校園氛圍要用建黨精神大力建設校園文化,高職院??梢詫⒔h精神和工匠精神結合,依據(jù)本校的專業(yè)特色進行專業(yè)競賽等活動。通過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最終在校園里形成建黨精神促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促建黨精神的良性循環(huán)。良好的校園氛圍要用建黨精神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學校、學院和班級要充分認識到建黨精神在組織各類校園活動中的意義,挖掘建黨精神與各類活動的契合點,如以五四青年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主題黨課團課等形式弘揚無私奉獻、熱愛勞動、愛國主義等精神,與建黨精神形成教育合力,最終促成學生對建黨精神的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良好的校園氛圍離不開校史檔案的保存和傳承,高職院校要用真實豐富的校史資料感染學生,用建黨精神做好學生的愛校榮校教育,激勵學生自覺傳承學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2.4?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落地舉措,是高職院校學生落實和弘揚建黨精神的根本行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最終要通過行動來完成。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的專業(yè)能力、道德品質、職業(yè)精神等多種元素的有機結合,建黨精神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最終實現(xiàn)教育理想和教育實踐的統(tǒng)一。
要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發(fā)揚建黨精神,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這種培養(yǎng)模式使得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更加有的放矢,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拓展了教學空間,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和要求,使學生較早明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并逐漸培養(yǎng)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和強烈的責任感。要在落實高職院校學生實習制度中發(fā)揚建黨精神,增強學生的職業(yè)道德。實習相當于學生的前就業(yè),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也更加考驗學生的職業(yè)道德,這就需要學生自覺將建黨精神貫穿于整個實習過程,塑造愛崗敬業(yè)、拼搏奉獻的職業(yè)道德。要在參與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中發(fā)揚建黨精神,高職教育作為消除貧困的重要方式,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中去。高職院校要積極組織在校生深入開展鄉(xiāng)村調研,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形成調研成果。學校擇優(yōu)進行表彰宣傳,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中引導學生發(fā)揚建黨精神,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服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72(2).
[2]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420(10).
[3]齊衛(wèi)平.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的屬性、定位和特質[J].廉政文化研究,20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