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宴 侯春杰
“雙減”,減輕的是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釋放的是思想上的自由與孩童階段應有的童趣。
一、教師努力方向
1.課前充分備課。要建設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體系,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心里裝著學生,備好“學生”是關鍵。此外,教師還要掌握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思索如何用更精練的課堂用語、更精準的課堂話語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提升他們的自主發(fā)展能力。
2.微課制作。教師利用微課為學生普及相關知識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轉化、吸收知識點,并轉換為自身能力。因此,一堂好微課,可以讓學習者通過自己動手并親身實踐、體驗后切實了解、掌握知識點,從而開啟學習的大門,步入求知旅途。其中的關鍵點在于把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多給學生時間反思,多關注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表現。此外,微課課堂中,小組協作探討問題,可以不斷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把握最佳時間。上課之初的20分鐘,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調整授課方式、教學手段,以確保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重點知識的學習。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訓練或研討活動,使之始終朝著有益于學生成長的方向發(fā)展,確保學生在不同時段獲得不同層次的學習成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若想在課堂上提高教學效率,掌握好時間分配是關鍵。
二、學生努力方向
1.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預習,是學生針對自身學習的實際狀況進行的。比如,學生可以觀賞老師課前發(fā)布的微課視頻,邊看邊思考老師提出的幾個基本問題,并結合已掌握的知識點思考其關聯,從而學會抓要點、攻難點。如此一來,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然而然地提高效率,并有效減輕自身的課業(yè)負擔。
2.探索課堂學習方式。完成微課觀看、課前預習后,學生還需要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比如,在分小組探究課題環(huán)節(jié),找到適合自身學習方式的學生,往往是積極參與、主動發(fā)言的群體,他們的學習往往高效。
3.課堂練習動起來。課堂作業(yè),是檢閱學生對當堂知識掌握情況的具體反饋。如何引導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完成課堂作業(yè)?這不僅要求授課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素養(yǎng),還要求其在授課過程中凸顯主題,能夠帶動全班學生一起動眼、動嘴、動手、動腦,在學生完成課堂練習時給予指導,從而使學生把握關鍵和重點詞,攻破學習難點。
綜上所述,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研究減輕小學生課后作業(yè)負擔的思路和方法,從而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開展社會實踐、科學探究活動,學會創(chuàng)新、主動學習,成長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