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姿
摘要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趨常態(tài)。文章從英語專業(yè)的寫作課程入手,比較兩種工作的寫作主題,探索混合式教學在本科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效果。研究表明,通過重構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等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高校英語寫作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英語寫作;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30
混合式教學得益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提出[1-2],其優(yōu)勢在于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重構教學流程,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變成“以學生為中心”,同時結合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與學習興趣[3]。相對而言,民辦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寫作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將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入其寫作課程中需要克服更多困難。本文以兩種工作的對比寫作主題為例,探索本科英語寫作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方法與路徑,在培養(yǎng)學生扎實寫作功底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和價值觀。
1混合式教學在本科英語寫作課程中的應用實施
1.1教學目標
本文中的案例來自海南某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三年級學生的專業(yè)核心課《高級英語寫作1》。該課程實用性強,旨在有效提升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當前,我國大學生在社會閱歷、思辨能力、分析問題的深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在遇到不同的理念和意識形態(tài)問題時容易陷入思想漩渦[4],因此,在混合式教學中融入正確價值觀、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維十分重要。
本文中的案例以兩種工作的對比為主題,要求學生進行段落寫作。為了實現(xiàn)全過程育人目標,本案例在教學設計中將“每種職業(yè)都值得尊重”的觀點貫穿于課前(線上)、課中(線上線下)和課后(線上線下)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從實際生活的場景來審視專業(yè)知識點,使學習內容有效支持、服務全過程教書育人的目的,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因此,本案例的學習目標確定如下:①知識目標:學生掌握對比型英文段落寫作(開頭、主體和結尾)的技巧;②能力目標:學生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寫出用詞準確、語句通順、主題清晰、條理清楚、觀點明確、結構完整的英文段落;③情感目標:學生能明白“每種職業(yè)都值得尊重”的人生道理。
1.2教學內容
案例的教學內容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英語寫作手冊(英文版)》(第三版)第四部分TheParagraph第三節(jié)Ways of Developing Paragraph的Development by Comparison and Contrast這一知識點,寫作的主題是“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job in a car-parts factory and a job as a receptionist”。根據(jù)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課程設計要最大限度培養(yǎng)學生的英文寫作素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英語語言的工具性和正確價值觀的融合統(tǒng)一。因此,本案例根據(jù)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同時向學生闡明“每種職業(yè)都值得尊重”的道理。
1.3學情分析
本案例的教學對象是海南某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三年級學生。測試表明,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中等偏下,成績跨度大,個體差異性明顯。就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而言,學生課堂專注度低,語言輸出能力不足;就軟硬件熟悉程度而言,由于出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生能熟練使用手機或電腦等硬件以及各類教學平臺和軟件,“搜商”很高,能夠快速搜索有效信息;就學習情感而言,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樂于接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就對學習內容的了解程度而言,“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job in a car-parts factory and a job as a receptionist”的話題貼近生活,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就任務完成的難度而言,寫作任務涉及的語法、句法難度并不大,且學生對于英語對比作文的寫作標準、步驟和結構有所了解,已具備一定的寫作輸出能力。根據(jù)日常觀察和溝通交流,教師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平時有做兼職的經(jīng)歷,對職場現(xiàn)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闡明“每種職業(yè)都值得尊重”這一道理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2教學過程與步驟
2.1設計與實施
本次案例選擇中國慕課大學、句酷批改網(wǎng)以及雨課堂等平臺支撐線上教學與互動,教學過程由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拓展三部分組成。從平臺到教材,最大限度挖掘寫作知識點,使知識點與實際生活場景相結合,最終實現(xiàn)對比文寫作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的情感目標。
2.1.1課前準備(線上)
基于學情分析,教師錄制兩節(jié)微課(每節(jié)約10分鐘)上傳至“中國慕課大學”平臺。何聚厚教授指出,微課的形式和內容要適合學習者特征,內容須與課堂教學內容具有互補性。因此,本案例的微課分別講授“WhatisaComparison and Contrast Essay”與“How to Write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Essay”兩個知識點作為對教材內容的延伸和補充,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英語對比段落寫作的知識體系,達成知識目標。
隨后,學生自主學習微課,并完成以下學習任務:①閱讀教材85―87頁的示范段落,進一步加深對比型段落寫作的了解;②學生自行搜索對不同職業(yè)進行對比的主題相關英文文章,積累相關詞匯、句型和表達方式;③以“thedifferences between a job in a car-parts factory and a job as a receptionist”為主題進行小組討論,列出能夠支撐自己觀點的數(shù)據(jù)、實例、名人名言等論據(jù);④在批改網(wǎng)上提交段落初稿。教師檢查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并總結存在的問題。
以上課前準備活動依托線上教學平臺與媒體資源,幫助學生完成前期的知識儲備,并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搜集信息、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2.1.2課堂教學(線上線下)
①導入。教師基于學情分析、課前學習效果評估、生成問題剖析的結果,設計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的課程導入內容和活動,實現(xiàn)線上學習與線下教學活動無縫銜接。在本案例中,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以著名美劇《老友記》(Friends)為素材,剪輯視頻展示《老友記》中六位主角的不同職業(yè)與特點,讓學生分析每種職業(yè)的優(yōu)劣,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同時幫助學生積累相關詞匯,為寫作輸出做準備。借助短視頻,教師提出問題:“Whatistheidealjob youwanttodointhefuture?”“Wouldyouliketoworkinacarparts factory?”“Would you want to work as a receptionist?”“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job in a car-parts factory and a job as a receptionist?”然后,教師組織課堂討論,深入引導學生思考“每種職業(yè)都值得尊重”這一理念的重要性,并引出本次寫作課的主題“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job in a car-parts factory and a job as a receptionist”。
②重難點講解。教師通過總結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進一步講解本次寫作課的重難點知識,如“ways of organizing paragraphs of comparison and contrast”“words and phrases often used in making comparisonandcontrast”等。通過核心知識點的講授,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知識體系,幫助他們將知識內化于心。
③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了實現(xiàn)有效教學,教師針對課程內容選擇相應的學習方式、學習資源等,預先設計引導學生探討的問題和互動活動,并負責管理課堂。在本案例中,教師組織學生從“職業(yè)有高低”和“職業(yè)不分貴賤”兩個觀點出發(fā)進行辯論,闡述正方或反方觀點,各自列出論據(jù),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觀點。隨后,教師指導學生由大到小,從內容、結構、句子、單詞、拼寫和標點符號等方面檢查初稿,不斷完善段落寫作。此外,學生還可以就前期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向教師尋求解答,或與其他學生共同探討。步驟③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④總結點評。教師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點評學生在任務完成階段以及課堂活動中的表現(xiàn),并提出改進意見。
2.1.3課后拓展(線上線下)
學生根據(j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講解以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成果修改初稿,完成自評與互評,將修改后的作文提交至批改網(wǎng)。教師批改作業(yè),組織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辯論賽、英語寫作比賽等),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兼職,通過實踐加深對不同職業(yè)的了解,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每種職業(yè)都值得尊重”的理念付諸行動。
3課程考核
以往的寫作課在評價與考核中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忽視了線上自主學習的要求。這一方面是由課程性質所決定,另一方面是因為線上學習是隱性的,難以進行量化,更難以對其進行考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課程在考核中納入了第二課堂實踐的考核。第二課堂考核的要求為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志愿者活動、兼職或實習,根據(jù)實際情況用英文記錄難忘經(jīng)歷、撰寫心得體會、就實踐中遇到的某一事件發(fā)表見解等,并將其提交至線上教學平臺,如句酷批改網(wǎng)。該部分考核占課程考核的15%。第二課堂考核雖然沒有明確線上學習要求,但在潛移默化中幫助課程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的目標。表1展示了本課程考核的方式,由過程性考核、終結性測試和第二課堂考核組成。
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采用形成性評價體系,考查學生對每個學習活動的參與和每個學習任務的完成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
4結語
通過重構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完善考核方式等措施,本課程取得了可喜的教學創(chuàng)新成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英文寫作水平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此外,還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價值觀和中國文化自信。
基金項目:三亞學院“2022年度數(shù)字化課程”項目《高級英語寫作》(SYJKS2022025)。
參考文獻
[1]J. Wesley Baker.“The Classroom Flip: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A]. J. A. Chambers.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Jacksonville, FL[C], 2000.
[2]Maureen, J., Lage, Glenn, J., Platt, Michael, & Treglia.“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TheJournalofEconomicEducation,Taylor&Francis Journals, vol. 2000, 31(1): 30-43.
[3]丁琳,譚敏生,譚邦.基于混合式教學的計算機網(wǎng)絡課程思政建設[J].計算機教育,2022(9): 77-80.
[4]林麗珣.課程思政視閾下商務英語寫作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以茶文化的主題寫作為例[J].福建茶葉,2023,45(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