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涵 郭靜靜 張紹波
摘要 目的:探討高中生核心自我評價對社交焦慮的影響機制,以及應對方式在其中的中介效應。方法: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550名高中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高中生核心自我評價與社交焦慮呈顯著負相關(guān),高中生核心自我評價越高,其社交焦慮水平會越低;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中積極應對方式維度呈顯著負相關(guān),且與消極應對方式維度呈顯著正相關(guān),應對方式在核心自我評價和社交焦慮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guān)鍵詞 核心自我評價;社交焦慮;應對方式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48
高中階段是個體生理與心理迅速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以及促進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全社會的共同追求,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發(fā)展,個體的社交交往日益密切,社交交往中的問題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高中群體中人際交往問題是高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個體產(chǎn)生的緊張不安、膽怯和擔憂等負面情緒和回避行為,就被稱之為社交焦慮,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個體在社交情景活動中的有效性[1]。在對青少年社交焦慮的調(diào)查中,陳曉麗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青少年社交焦慮患病率在10%―20%[2]。因此,了解高中生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對高中生社交焦慮的預防與干預有著重要的意義。
社交焦慮是青少年群體中常見的消極情緒之一,一般是指個體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感到憂慮、緊張不安等負面情緒。社交焦慮不僅會顯著降低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和人際關(guān)系,過度的社交焦慮還會引起個體社會功能和學業(yè)功能等多方面的損傷。嚴重的社交焦慮甚至還會導致青少年產(chǎn)生抑郁心理、自殺意念等嚴重心理問題[3]。由此可見,重度的社交焦慮會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核心自我評價主要是由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控制點和情緒穩(wěn)定性四種特質(zhì)構(gòu)成的,核心自我評價是一種對自身能力和價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評價,是個體對自身能力與價值所持有的總體評價[4]。而當個體核心自我評價水平有所提升時,個體會對有關(guān)評價信息的敏感程度有所降低,從而減少對社交焦慮的過度反思,能夠緩解個體的社交焦慮[5]。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設1:核心自我評價負向預測社交焦慮。
應對方式是通過個體自身的認知評價來平衡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方法,能夠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姜乾金將應對方式分為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積極應對主要是指個體采取積極有效且利于自身發(fā)展的措施來應對挫折與困難,而消極應對是指個體在面對問題或壓力時采取消極且不利于自身發(fā)展的方式或是逃避面對[6]。相關(guān)研究表明,當個體遭遇人際困擾時,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會減輕個體在壓力事件中受到的消極影響,使個體能夠恢復一定的自信心[7]。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設2:積極應對方式在核心自我評價與社交焦慮之間起中介作用。
此外,消極應對方式是指個體傾向于采取逃避、否認、幻想等方式應對壓力情景的一種認知風格[8]。消極應對是引發(fā)青少年社交焦慮的重要影響因素,青少年對相關(guān)事件的應對方式會影響到焦慮水平,個體的焦慮水平越高,在面對相關(guān)問題時,就越容易采取自責、幻想等消極應對方式逃避問題[9]。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設3:消極應對在核心自我評價與社交焦慮中起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核心自我評價、社交焦慮、應對方式三者之間應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核心自我評價可能會對社交焦慮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作用,也可能會通過采取應對方式產(chǎn)生間接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高中生為對象探討核心自我評價對社交焦慮的影響,并檢驗應對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為高中生社交焦慮的預防和干預提供理論依據(jù)。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取問卷調(diào)查法,在山東省某中學隨機選取550名在校高中生發(fā)放問卷,將50份無效問卷排除在外后最終有效問卷共計500份,問卷有效率為90.91%。
1.2研究工具
1.2.1自編一般信息調(diào)查表
主要包括高中生的年級、年齡、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為班干部、生源地。
1.2.2核心自我評價量表
2結(jié)果
2.1共同方法偏差
研究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對問卷涉及的所有項目進行檢驗。結(jié)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0個,并且第一個因子解釋的變異量為30.20%,低于臨界值40%,說明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核心自我評價、社交焦慮、應對方式的相關(guān)分析
為進一步探討核心自我評價、社交焦慮、應對方式之間的關(guān)系,采用Pearson相關(guān)分析對各變量間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進行了檢驗。結(jié)果顯示,核心自我評價總分與社交焦慮總分呈顯著負相關(guān)(r=-0.800,p<0.01);核心自我評價總分與應對方式中積極應對方式維度得分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807,p<0.01)且與消極應對方式維度得分呈顯著負相關(guān)(r=-0.742,p<0.01);社交焦慮總分與應對方式中積極應對方式維度得分呈顯著負相關(guān)(r=-0.747,p<0.01)且與消極應對方式維度得分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709,p<0.01)。具體結(jié)果見表1(p154)。
2.3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檢驗
為探究高中生應對方式在核心自我評價與社交焦慮間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使用偏差校正的非參數(shù)百分比Bootstrap程序檢驗中介效應的顯著性,應對方式量表中兩維度計分方式不同,積極應對維度評分越高越好,消極應對維度評分越低越好。因此本研究按兩維度得分情況進行中介效應檢驗。
2.3.1積極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檢驗
以高中生核心自我評價為預測變量,社會焦慮為結(jié)果變量,檢驗積極應對方式在二者之間的中介作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擬合良好,同時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參數(shù)百分比Bootstrap程序檢驗中介效應,詳見圖1。
由表2可知,積極應對方式在核心自我評價與社會焦慮之間的中介效應為95%,置信區(qū)間不包括0,說明積極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顯著,同時核心自我評價對社會焦慮的直接效應也較為顯著,說明積極應對方式在核心自我評價與社會焦慮之間起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為-1.263,總效應為-8.224,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15.36%。
2.3.2消極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檢驗
以高中生核心自我評價為預測變量,社會焦慮為結(jié)果變量,檢驗消極應對方式在二者之間的中介作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擬合良好,同時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參數(shù)百分比Bootstrap程序檢驗中介效應,詳見圖2。
由表3可知,消極應對方式在核心自我評價與社會焦慮之間的中介效應95%置信區(qū)間不包括0,因此消極應對方式在核心自我評價與社交焦慮之間的中介效應是成立的,即:核心自我評價可直接作用于社交焦慮,也可通過消極應對方式這一中介變量影響社交焦慮。
3討論
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高中生核心自我評價越高,其社交焦慮水平會越低,這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10]。認知理論認為,個體的認知內(nèi)容是引發(fā)焦慮情緒的重要因素[11],而核心自我評價是個體對自我價值和勝任力所做的基本評價[12]。一方面,當學生的核心自我評價較低時,他們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失去信心,過分關(guān)注放大自身的缺點,在社交時會產(chǎn)生不自信的消極焦慮情緒,并不斷地否定自己,繼而更容易產(chǎn)生社交焦慮或害怕社交情景的心理恐懼。另一方面,核心自我評價水平較高的個體往往會建立較為完善的認知體系和自我評價體系,這會使個體對外界的消極評價影響減輕,使個體在社交中保持自信不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減少社交焦慮的發(fā)生。
研究結(jié)果顯示,高中生社交焦慮與積極應對方式呈顯著負相關(guān),與消極應對呈顯著正相關(guān),說明高中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若能適時地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盡可能全面客觀地思考問題,遇到困難懂得積極尋求幫助,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會對個體的焦慮心理或壓力有一定的緩解,改善人際交往恐懼,會對減少社交焦慮有一定的幫助,反之,若個體在面對相應的問題時,不能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采取逃避、幻想等消極的應對方式時,不僅不能有效及時解決問題,還會加劇問題對個體的種種心理負擔,導致人際關(guān)系敏感,加重社交焦慮情況。
研究結(jié)果表明,應對方式在核心自我評價與社交焦慮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應對方式是通過個體自身的認知評價來平衡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方法。相關(guān)研究表明,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和良好的適應密切相關(guān),而消極逃避的應對則有可能導致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問題[13]。應對與獲益機制理論認為,擁有高核心自我評價水平的個體所感知到的壓力源越少,壓力和緊張感就越低,個體的核心自我評價越高,積極情緒也會越高,而積極情緒會提升個體的應對方式水平,使個體采取積極正面的應對方式處理問題。個體在面對社交交往時也會誘發(fā)更多的積極情緒,產(chǎn)生更多的自我認同激發(fā)更多的社交行為。相反,當個體的社交焦慮水平較高時,其困擾和憂慮感就會越多,在面對相關(guān)事情和應激事件時則會采用消極應對方式或是選擇直接逃避面對。因此,在提升高中生的核心自我評價時,可以著重訓練他們的應對方式,以此改善高中生的社交焦慮。
4結(jié)語
高中生核心自我評價水平越高,社交焦慮水平越低,應對方式中積極應對方式越高,消極應對方式越低。這啟示我們在改善高中生社交焦慮時,除了考慮個體基本情況差異外,還可以通過提高核心自我評價水平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其自我肯定,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學生的核心自我評價水平提高后會提升對自身的認可程度,在面對社交情境時也會有一定的自信表現(xiàn)。此外也要多鼓勵學生在面對問題情境時要多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習慣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可以使學生改善人際關(guān)系,調(diào)控自身的情緒,進而降低其社交焦慮水平。
基金項目:2020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JJB1421002);齊齊哈爾大學2021年研究生創(chuàng)新科研項目(YJSCX2021121)。
參考文獻
[1]郭曉薇.大學生社交焦慮成因的研究[J].心理學探新, 2000 (1): 55-58.
[2]陳曉麗.初中生焦慮水平的影響因素及考試應激對sAA和Cor的影響[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
[3]侯娟,朱英格,方曉義.手機成癮與抑郁:社交焦慮和負性情緒信息注意偏向的多重中介作用[J].心理學報,2021,53(4):362-373.
[4]Judge T A,Bone J E.(2001).The 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 traits-self-esteem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a job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ournal Applied Psychology,86(1):80-92.
[5]Woody S R,Rodriguez B F. Self-Focused Attention andSocial Anxiety inSocialPhobicsandNormalControls[J].CognitiveTherapyandResearch, 2000,24(4):473-488.
[6]姜乾金,黃麗,盧抗生,等.心理應激:應對的分類與心身健康[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4):145-147,190.
[7]許志紅.大學生人際困擾與應對策略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干預[D].吉林:吉林大學,2010.
[8]Liu W , Li Z , Ling Y , et al. 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coping styles as mediator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well-being[J]. Personalit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 88:35-39.
[9]Chavira, D. A. , Stein, M. B. , Bailey, K. , & Stein, M. T. .(2004). Child anxiety in primary care: prevalent but untreate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10]李秀錦,孟迎芳.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社交焦慮的關(guān)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1):29-32.
[11]BECK A T, LAUDE R, BOHNERT M. Ideational components of anxiety neurosis[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74,31(3): 319-325.
[12]GREAVES C E, PARKER S L, ZACHER H, et al. Working mothers’ emotional exhaustion from work and care: The role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mental health, and control [J]. Work & Stress, 2017,31(2):164-181.
[13]張怡玲,甘怡群.國外應對研究的不同理論視角[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3):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