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婷
摘? 要:為順應新時代高等院?!靶蝿菖c政策”課程建設的新要求,切實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實效性,天津理工大學“形勢與政策”教研室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快速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切實豐富教學內容、重點打造課程體系、建強形策課課程群,深化改革教學形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興趣等舉措,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認為,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在把握好“高度、深度、廣度和溫度”四個維度的基礎上,繼續(xù)推動高等院?!靶蝿菖c政策”課程教學的改革工作,切實提升高等院校思政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高等院校;形勢與政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4-0152-04
一、引言
“形勢與政策”課程是我國新時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高校本科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國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中,“形勢與政策”課是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1],是不能被其他同類思政課程所替代的重要課程[2]。
2018年4月,《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教社科〔2018〕1號)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提出意見,對高等院校提出嚴格規(guī)范“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開課要求。根據該要求,普通高等院校需將“形勢與政策”教育貫穿整個本科教育階段。由此,高等院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程迎來了重要的變革。面對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變革局面,如何做好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工作,發(fā)展完善教學內容體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是高校思政教師特別是“形勢與政策”課程專任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數年來,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推動“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本文聚焦天津理工大學“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思路和舉措,通過問卷調查考查課程改革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中發(fā)揮的作用,從課程改革實施的高度、深度、廣度和溫度四個維度對“形勢與政策”課程今后的改革工作方向和路徑提出展望,以期為同行提供鏡鑒。
二、教學改革舉措
依據《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天津理工大學教學管理部門會同各專業(yè)學院及時修改了培養(yǎng)方案。新的培養(yǎng)方案規(guī)定,自2019級始,本科生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程。為順應全校各專業(yè)本科培養(yǎng)方案的變化,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于2019年10月成立了“形勢與政策”教研室,陸續(xù)抽調精干力量組建了包括11名老中青結合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專任教師隊伍,負責全校本科生的“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工作。
面對教師數量少、教學任務重、教學內容常變常新的情況,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形勢與政策”教研室推行了以下舉措,以培養(yǎng)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學習熱情、提升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形勢與政策”的教學質量。
(一)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快速提升教學能力
在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快速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方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主要推行了以下三項措施,切實提升專任教師教學能力:
第一,通過理論學習專題形式,積極開展“形勢與政策”科任教師的理論學習,特別是加強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全面系統(tǒng)學習,增強教師理論修養(yǎng)。通過深入學習,全體課任教師提升了理論修養(yǎng)水平,提高了“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水平。2021年秋季學期,“形勢與政策”教研室承接了全?!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的教學任務。除了專題性的理論學習外,“形勢與政策”黨支部還將例行的政治理論學習與業(yè)務學習相結合,利用組織學習的契機,提升任課教師的理論修養(yǎng)與業(yè)務水平。
第二,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培訓講座,擴展教師視野。通過組織“形勢與政策”教研室教師積極參加教育部、天津市、兄弟院校、所在學校和學院組織的各類線上線下專家講座和培訓學習活動,幫助“形勢與政策”課任教師開闊知識視野、深化理論認識、增強政治敏銳力和洞察力。
第三,建立集體備課和同行聽課制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集體備課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要點的要求,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案例等進行研討交流。教研室還建立了同行聽課制度,要求每名教師每學期至少兩次深入教室,隨機聽課,幫助教研室同事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二)切實豐富教學內容、重點打造課程體系、建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群
在切實豐富教學內容方面,積極開展“形勢與政策”相關課程體系的打造工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提出的“八個統(tǒng)一”,尤其是“堅持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的要求,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十分重視豐富教學內容,在確保課程教學內容統(tǒng)一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該課程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改革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教研人員注重將當前國際國內發(fā)展形勢和時事熱點融入課程教學中來,及時補充生動案例,不斷改進和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在重點打造課程體系方面,為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形勢與政策”教研室開設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毛澤東詩詞背后的中國故事”以及“民族音樂文化”“旅游文化”等傳統(tǒng)文化類的公共選修課程,努力做到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不斷挖掘相關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過開拓課程資源,讓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他人文藝術類課程之中,擴展思政教育的廣度,增加大學生對歷史文化社會的了解程度,解決重點、難點、熱點,及時回應大學生的時代關注,將立德樹人工作落到實處、引到深處。
(三)深化改革教學形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在深化改革教學形式方面,“形勢與政策”課程采取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增加補充全國范圍內該領域專家授課的相關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作為線上專題教學內容,及時回應大學生的時代關注。另一方面,采用翻轉課堂、案例分析、情景教學、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運用雨課堂、優(yōu)學院、知到等App,通過隨機點名、投稿、投票、練習題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增進對學生的了解,引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興趣和課程吸引力。在課程教學之外,課程組教師還通過在線平臺、QQ群、微信群等途徑加強與學生的課后交流,向學生傳遞要事新聞和分享經驗[3]。
“一堂好課,不一定由一個老師上?!?[4]在著重培養(yǎng)學生興趣方面,除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革外,課程組還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的指示,積極邀請學校領導結合校史校情和知識點本身進課堂講課,邀請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結合經典案例、身邊案例講課,把“天下事”講成“身邊事”,把中國故事講成學生身邊的故事,把書本知識、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相結合,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通過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黨史知識競賽、情景劇比賽、到黨史教育基地、相關企業(yè)單位進行實習實踐,讓學生深入實際,在社會實踐中學習歷史、了解現實、學習知識[5]。
三、討論與建議
為檢驗“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效果、監(jiān)測“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質量,2019年至2021年,筆者先后四次投放了調查問卷,對全校本科一年級學生開展了“形勢與政策”課程滿意度調查。四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0份,回收有效問卷2379份,涵蓋全校16個學院66個本科專業(yè)。問卷結果顯示,總體上學生們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質量的滿意程度較高。具體表現在課程內容方面,多數學生認為課程內容“非常豐富,涵蓋面廣”且“緊跟當下時事,時效性強”;在授課效果方面,多數學生對于授課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較高;在課程參與方面,多數學生在課程中表現出了較強的參與欲望;在教育作用方面,多數學生認為“形勢與政策”課程提高了其對形勢與政策的科學分析能力和自身綜合素質。
問卷調查的結果還顯示,學生對于“形勢與政策”的課程內容和教學形式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推動課程教學的改革工作,以持續(xù)改進高等院?!靶蝿菖c政策”課程的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在把握好“高度、深度、廣度和溫度”四個維度的基礎上,繼續(xù)推動“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改革工作。
第一,在思想高度上,“形勢與政策”課程要深入引導學生把握“兩個大局”[6]。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前形勢下,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看待?!碑斀袷澜缯洑v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fā)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fā)生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fā)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大變局的演變,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與此同時,中國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7]。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全黨要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tǒng)籌“兩個大局”是總體性全局性的重要戰(zhàn)略思維,是科學把握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的根本遵循,是全面謀劃和推進內政外交工作的基本出發(fā)點[8]。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引導高校大學生把握好“兩個大局”,正確認識世情國情黨情,把握機遇、迎接挑戰(zhàn),堅定“四個自信”,是高等院?!靶蝿菖c政策”課程的根本任務。因此,對新時代的“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工作必須緊緊圍繞“兩個大局”,積極引導學生站在“兩個大局”的高度把握好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激勵學生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而努力奮斗,是新時代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二,在理論深度上,“形勢與政策”課程要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全面系統(tǒng)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三個重大時代課題,創(chuàng)立并不斷完善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的科學指南,是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靶蝿菖c政策”課程是大學生正確認識國際國內形勢,深刻理解黨的最新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重要渠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到“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實踐之中,既能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性、前沿性,又能及時幫助學生了解和把握黨的方針政策,還能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和分析當前國際國內重大事件。學生既學習了知識,也培養(yǎng)和鍛煉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課程知識傳遞與思想深化的雙重效果。
第三,從內容廣度上,“形勢與政策”課程要全面打造相關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指出,“要完善課程體系,解決好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思政課教學涉及內容極為廣泛,“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和黨的建設,涉及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涉及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涉及世界史、國際共運史,涉及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等”?!靶蝿菖c政策”課程尤其如此,課程要求高、教學內容涉及面廣,國內外的形勢發(fā)展變化還快,教學難度大[9],而課程學時又有限,所以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開拓課程資源,讓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他人文藝術類課程之中,擴展思政教育的廣度,增加大學生對歷史文化社會的了解程度,解決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及時回應大學生的時代關注,將立德樹人工作落到實處、引到深處。
最后,在課程溫度上,“形勢與政策”課程要切實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建設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庇袦囟鹊乃颊n一定是能打動學生、引發(fā)學生感情共鳴,讓學生真信、真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提高學生參與度的課程。但傳統(tǒng)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因課時限制、教師重視程度不夠高、新技術使用不嫻熟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多采取單一灌輸模式,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足夠的交流互動,學生主體性作用發(fā)揮不足,從而導致課程教學實效性大打折扣[10]。在今后在教學活動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關注學生聚焦的社會現象和熱點時事,營造師生平等互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氛圍,將“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成為一門有溫度的思政課程。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EB/OL]. (2018-04-13)[2022-09-0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7.html.
[2] 龐春恩. “新時代”視閾下的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實效性教學改革探析[J]. 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20,37(12):177-182.
[3] 蒲清平,朱麗萍,周瑩瑩. 大數據時代基于App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形勢與政策課為例[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05):164-167.
[4] 林靜,唐亞琴. “以學生為中心”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路徑探析——以“形勢與政策”課為例[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1):53-54.
[5] 朱曉艷.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思考[J]. 北京教育(德育),2021(Z1):152-156.
[6] 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 中共中央宣傳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 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8] 羅建波. 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統(tǒng)籌“兩個大局”戰(zhàn)略思維[N/OL]. 學習時報,(2021-10-09)[2022-09-04].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6052612788306998205.
[9] 王維國. 新時代加強高?!靶蝿菖c政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思考[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05):89-95.
[10] 張小虎. 甘肅省高?!靶蝿菖c政策”課程建設現狀及路徑優(yōu)化研究[D]. 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21.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