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志 須小莉
一、集體研磨,厘清大單元教學設計理念
為了更好地理解、設計和實踐大單元教學,“松江區(qū)中小學體育學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骨干共同體”(以下簡稱“松江骨干共同體”)帶領成員通過集體研讀《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求,學習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方法,逐漸加深教師對大單元教學理念與方法的理解,厘清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
1.研讀現(xiàn)行課程標準,領會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求
在大單元設計時,教師要有全局意識,要重視課程標準在大單元設計中的引領作用[1],要理解和落實《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閱讀,重點學習《課程標準(2022年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和《中小學體育與健身單元教學設計指南》等內容;借助國家教育智慧平臺的網(wǎng)絡資源聆聽專家對于《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大單元的解讀。通過學習,了解大單元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等,如,在設計大單元教學時應體現(xiàn)內容的整體性,加強課內外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通過較長時間的連續(xù)學練,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或者在一個時段內教授不同運動項目。大單元教學既要使學生掌握所學項目的運動技能,又要加深學生對該項運動完整的體驗和理解。
2.專家引領,掌握大單元教學設計方法
在集體學習《課程標準(2022年版)》后,“松江骨干共同體”邀請專家作《體育技能大單元教學——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講座。經過專家的引領,掌握了以下6點方法:其一,大單元教學設計應依據(jù)《課程標準(2022年版)》重組教材內容范疇,將技能加以組合或實戰(zhàn)運用;其二,應不少于18個課時確立技能掌握的目標與進階過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運球、傳接球和投籃的組合運用能力,讓學生由簡單組合到復雜組合,從無干擾到有干擾,從慢速移動到快速移動,引導學生逐漸突破所設置不同的階段目標;其三,以單元內技能進階目標設置“基礎性”“組合性”和“比賽性”等學練方式,將“學、練、賽”有機融合,基礎性學練方式針對基本技能的學練,組合性學練方式將動作與動作、動作與情境相組合練習,比賽性學練方式在組合性學練的基礎上加入裁判、規(guī)則等元素;其四,根據(jù)學練方式性質有機整合其他教學內容,將德育、基礎知識、專項體能和規(guī)則裁判有機整合到學練方式中,如,在傳接球時,學生的手指容易受傷,這時可以講解接球的要點,正確的接球手型等;其五,合理分配課時,根據(jù)進階目標設置相應的課時,如,通過3個課時的學習技能,在第4課時安排比賽,引導學生通過實戰(zhàn)應用,對所學基本技能有更深的理解;其六,設計單元教學評價時應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維度進行過程性、終結性評價。
3.自我提煉,擬訂大單元教學設計框架
在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從體育學科運動項目的整體性、學生學習的整體性、學生發(fā)展的整體性出發(fā),把對外相對獨立且內在關聯(lián)性強、共同特征多的運動技術(即同質同類的運動技能)進行整合和重組,將運用技術、項目和資源有效整合[2]。為此,筆者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專題學習后,整合大單元設計的相關資源,再詳細研究具體的單元構成要素,如,依據(jù)成員在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選擇單元主題;依據(jù)《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設置18個課時的單元規(guī)格[3],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3個方面進行單元目標的設計;結合主題、學生實際,從整體性和結構化安排單元內容和單元任務;根據(jù)單元內容、任務、教法與學法選擇相應的單元資源,再對整個單元進行多元化評價設計。按照《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大單元設計的要求進行合理架構,進而形成系統(tǒng)的、可操作的、可評估的結構化流程體系。
二、分組教研,提高大單元教學設計能力
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伊始,通過“松江骨干共同體”集體研討,再根據(jù)團隊成員的專業(yè)特長進行分組合作,共分成資料收集組、文本設計組、教學實踐組3個小組,每組共4名成員。資料收集組對大單元教學設計情況、實施問題進行資料收集;文本設計組主要負責大單元文本和課時計劃設計,以及教研方案制訂;教學實踐組承擔模擬教學和課堂教學實踐工作,做好單元評價與反饋任務。在分工合作中,掌握大單元教學設計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和要求。
1.抓住問題點,選擇單元教學主題
筆者在分組教研中承擔的是資料收集,對單元的主題、規(guī)格和目標進行設計。在對各年段教材的梳理中,發(fā)現(xiàn)區(qū)域、學校在五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中存在問題。對此,資料收集組對三至六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情況、實施問題進行資料收集,五年級籃球教學是水平二(因上海市學制為五四學制,一、二年級為水平一,三、四、五年級為水平二,六年級為水平三)的內容,水平二在小學階段,學生主要在游戲中體驗籃球基本動作與簡單組合動作;水平三在初中階段,學生要掌握相對復雜的組合動作,有一定的身體對抗,2個不同學段的教學也給一線教師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帶來困惑。為避免五年級與三、四年級籃球教學內容的重復,同時又具備兼顧初中階段籃球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以此為大單元設計的教研點,確立了“以實戰(zhàn)能力進階導向的籃球大單元”主題(表1),重點聚焦五年級學生籃球實戰(zhàn)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引導學生從簡單組合技術到復雜組合技術、從基礎配合到團隊戰(zhàn)術運用、從趣味游戲到實戰(zhàn)模擬比賽、從碎片化教學轉向結構化教學,建構系統(tǒng)化的“以實戰(zhàn)能力進階導向的籃球大單元”。
2.抓準合作點,開展單元要素設計
在選定主題后,各團隊便根據(jù)成員的特長進行分工設計,形成分散卻又緊密聯(lián)系的研究組,其中“資料收集組”負責搜集并整理三、四、六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相關的文獻資料,完成單元規(guī)格和目標設計,為團隊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為文本設計組提供資料支撐;教學實踐組由擅長籃球教學的教師負責教法設計、評價設計、反饋設計和課堂實踐,并與其他2個小組相配合,在不斷實踐中提升籃球大單元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3個小組抓準合作點,由各組長牽頭開展每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研方式(線上研討問題,線下教學實踐),探討設計問題,交流有益經驗,梳理各要素內容,及時做好銜接與溝通,確保單元各要素設計合理。
3.抓牢實踐點,優(yōu)化單元教學環(huán)節(jié)
每個小組完成各自任務后,再通過集體研討,分析各單元內容之間是否相互銜接、合理。如,每個課時設計是否合理,教法和學法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因此,在完成單元課時教學設計后,每個小組選擇關鍵課時、難點教法進行模擬教學,通過實踐優(yōu)化單元教學環(huán)節(jié)。如,《籃球18—16:3人傳切配合》,3人傳切的跑動路線和卡通標志物如何擺放,在教學中如何將“學、練、賽、評”融入其中,經過模擬教學進行不斷優(yōu)化(圖1)。每個小組在課時設計和模擬教學過程中,做好資料積累,如,照片、視頻、文字等,匯總后上交至團隊負責人,主持人組織骨干人員對每個小組的成果進行審核,進一步優(yōu)化單元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實踐過程中,每名成員均參與模擬上課(1位教師做“教師”,其他成員作“學生”),讓每名成員在不斷的實踐和糾錯中,積累大單元設計的經驗,以此提升團隊成員的大單元設計能力。
三、深度研討,提升大單元教學實踐能力
經歷了前期的集體研磨、分組教研等準備階段,“松江骨干共同體”組織主題為“落實現(xiàn)行課程標準要求 探索大單元教學——松江區(qū)小學體育學科教研活動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骨干共同體展示活動”?;顒油ㄟ^“模擬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方式開展五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實踐探索,觀測并記錄學生技能提升實效與多維評價反饋,邀請專家針對籃球大單元的結構化、系統(tǒng)性的內容進行點評和指導,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調整與改進。
1.模擬教學,改進單元教研方法
模擬教學針對五年級學生進行籃球大單元的結構化、系統(tǒng)性的內容教學,針對組合性學練、比賽學練的復雜性等內容,幫助成員掌握體育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方法。“松江骨干共同體”第2團隊的成員進行了五年級《籃球18—8:2人手遞手突破分球上籃進攻配合》和《籃球18—16:3人傳切配合》的模擬教學展示(圖2-1)。2節(jié)模擬課堂展示聚焦學生籃球技戰(zhàn)術能力提升和實戰(zhàn)運用,以賽代練,通過設計多人攻防演練和模擬對抗,巧妙地融入籃球規(guī)則與裁判知識,充分體現(xiàn)“學、練、賽、評”教學要求,并將前期研磨和設計的單元中的組合性學練和比賽性學練一一呈現(xiàn)。整節(jié)課,教師充分關注學生獲得體育運動的體驗感和成就感。模擬課堂的展示,既使成員掌握了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方法,也提升了成員的大單元設計與教學實施能力。
2.課堂實踐,提升單元教學能力
“松江骨干共同體”成員執(zhí)教的五年級《籃球18—4: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課堂,以“合作學練 提升默契”為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圖2-2),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通過一系列的跑、傳、投搭配練習等環(huán)節(jié),多層次引導學生初步體驗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技術,著力《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學、練、賽”,能夠關注大單元和各課時內容的關聯(lián)性、合理性和進階性,關注專項體能的練習,結合籃球運動特點及相對應的身體素質開展專項體能練習。通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教與學互動,讓大單元教學的設計在教學中真實發(fā)生。
成果背景:該研訓成果是“區(qū)域體育學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骨干共同體建設”成果之一。 根據(jù)《松江區(qū)“強師興教”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文件精神,為松江教育“強基礎、建高原、攀高峰”教育人才計劃而組建的“松江骨干共同體”,主要聚焦培養(yǎng)松江區(qū)體育與健康學科人才培養(yǎng)機制、提升體育與健康學科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自覺性,集聚學科教學優(yōu)質資源,培養(yǎng)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八山歉晒餐斌w針對成員在大單元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圍繞“大單元教學”展開專題研修活動,提升成員的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譚步軍.深入學習《課程標準(2022年版)》精神積極探究體育大單元教學內涵[J].中國學校體育,2022,41(08):21-24.
[2]張慶新,陳雁飛.新課標視域下體育大單元教學的內涵、設計依據(jù)與要點[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03):275-282.
[3]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