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華市賓虹小學2009建校至今在各級各類師生競賽及教育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本文從山水精神、山水賓虹理念入手,闡述了美術教研組如何從教師、學校實際出發(fā),通過資源優(yōu)化重組,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量身定制專業(yè)發(fā)展管理,從而促成學生、教師、學校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 ? 構建? 工作室? ?主題學習? 教師成長
一、分析背景,提出探索與拓展觀點
(一)分析調研,梳理對策
自從特級教師吳立文離開賓虹小學開始,我一下子好像沒了主心骨一樣,突然不知道該如何去引導美術組開展正常教學工作和教師成長了,我很無助和迷茫,但卻要淡定的繼續(xù)前進。冷靜下來以后我分析了目前美術組的年齡層次與教學經驗層級,發(fā)現剛好屬于老中青搭配,從年齡分布層次來看是24-40之間,從教學經驗層級分析是新教師-教壇新秀-優(yōu)質課成員都有了,所以從本組成員的自身優(yōu)勢資源來分析還是比較有優(yōu)勢的。如何讓自己快速成長,讓賓虹小學的美術組凝聚團結一心的向前走,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
經過團隊分析后我認為可以如下發(fā)展:
(1)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著力點應該是調動教師個人的成長需求,改被動為主動。
(2)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方向應與自身學科性培訓相結合。
(3)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內容應和青年教師的實際工作結合,理論聯系實際。
(4)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體系應體現專業(yè)性與特色性。
(二)理論支撐,明確方向
賓虹小學得名于現代杰出國畫大師黃賓虹,賓虹先生的人格魅力 和其山水畫承載的“山水精神”,讓賓虹小學的師生擁有了自己凝神氣的精神信仰空間。黃賓虹人生經歷體現的“務本堅韌”“創(chuàng)新求變”“民族氣節(jié)”等精神文化,其藝術作品蘊含的“渾厚華滋”的美學追求,成為每一位賓虹人內在氣質的源泉。把學校的美術教學與黃賓虹的山水相結合,將黃賓虹先生生平、精神、內核融入育人文化的培塑中,引導學生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弘揚美,努力實現師生之美、 教學之美、校園之美。努力踐行“一個孩子就是一座山水”的育人理念。以“山水精神” 為引領,貫徹“山水 賓虹”理念,使賓虹小學成為浙中既有“顏值”又有獨 特“人文氣質”的窗口學校。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陣地是課堂,團隊組明確以后研究決定從課堂教學能力的實際操作層面入手,具體體現在課堂教學、社團建設、課程開發(fā);轉而深入上升到理論層面的提升,具體體現在案例、論文、課題等。
二、立足校本,立足本土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思路
助力教師成長體系設計思路分三個階段,首先從我有什么資源,我身邊有什么資源開始搜集素材,尋找自己的根,先立足后發(fā)展。作為一所得名于黃賓虹先生的學校,有責任在美術教學中,繼承賓虹先生“保存國粹、振興國光”的志向,把美術教學與山水賓虹相結合使之成為賓虹文化的傳承基地,賓虹師生心靈的精神家園。作為一個金華知名的學校,更有責任在美術教學中繼承和發(fā)揚金華本土文化,把美術教學與人文金華相結合使之成為金華本土文化的傳承基地,金華人民心靈的棲息之地。其次對各個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各個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自己的發(fā)展定位目標等情況,便于團隊做出相關調整和目標檢測;最后進行針對個體的成長開展實施,具體包括課堂視頻文本實錄、分析理出語言特色、結構特色、理念特色,審視自己教學,并進行模仿性課堂教學嘗試,最后通過導師幫帶以及青年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并進行反思、提煉形成文本性案例、論文及課題。從而促進教師的能力提升。
(一)資源整合:教學開展有保障
1、立足校本:《山水賓虹》課程建構
立足黃賓虹先生“渾厚華滋”的藝術風格,完成單元主題規(guī)劃,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主題式美術活動課程體系。
黃賓虹先生在中國古人山水的程式下樹立了另一種高度,他的山水是不重形而重神,靠筆墨之法和精神氣息統(tǒng)攝其間,故其山水元氣十足,有宇宙磅礴之象,他“沉郁蒼茫、渾厚華滋”山水畫風中所蘊含的“山水精神”就成為了賓虹小學的文化底色,并綜合考慮所劃分的三個不同層級段的學生認知水平、美術基礎等因素,圍繞各個主體設計出相應的教學內容、活動,以及側重培育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目標。
2、依托“美術國培”,以及各種美術類活動與培訓
依托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員的大力支持,我校目前為浙江省首批教育部國培計劃美術教學實踐基地、浙江師范大學卓越教師培訓實踐基地。因這兩個項目,每年都會聚集一批國內頂級專家和名師。專家如:尹少淳、錢初熹、李力加、王大根、程明太等;名師有:浙江省特級教師朱敬東、朱國華、章獻明、李正火、周信達、李啟云,天津特級教師魏瑞江,江蘇特級教師牛桂生等。所以說本課題從專家團隊的指導上來說起到了很好的銜接,各位專家也紛紛表示非常樂意參與課題中青年教師的幫帶工作;還有近幾年來因為承接的會議活動,我們已經收集了大量豐富的視頻、文本資料。這些都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助力。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位教師在國培活動中承接了公開課任務,這種難得的展示機會對青年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剛剛結束的浙中論壇色彩教學專場活動我們學校的新教師胡昕童老師《色彩的世界》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金華晚報也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報導。
(二)私人訂制:個人成長有特色
1、青年教師三年規(guī)劃問卷調查反饋表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目前的能力水平及在實驗的過程中的各種反饋,便于數據上的統(tǒng)計。具體問卷見附表:
2、針對個體,設置分層目標:
根據問卷調查及聽課調查,設置教師課堂教學提升分層目標,初步劃分為畢業(yè)生起步性發(fā)展規(guī)劃、5年教齡突破性發(fā)展規(guī)劃、10年教齡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規(guī)劃三個梯度。
通過個人成長計劃,讓各個教師切實感受到自身的提升是實實在在可見的,所以我們在調查問卷中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非常具體的量化體現。比如具體的什么論文比賽中需要得到幾等獎。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努力付出了,這個量化目標的實現也不是一件難事。
減負增效性建議:案例可以與每周的課堂教學結合,做到每次教學有引導圖,學生過程步驟圖,學生作業(yè)圖,引導文字設計,教學反思總結,每人一學期下來就能積聚出最少10篇案例用于投稿發(fā)表,6個人就有60篇可供投稿;案例多了加之思考梳理自成論文可進行評獎或發(fā)表。課題也就隨之生成。每月櫥窗可與案例結合布置
(三)主題出發(fā):成立專業(yè)工作室
從教師自身專業(yè)實際出發(fā),我們依托于校本幸福+課程,老師們成立了各自的專業(yè)工作室:萬俐伶和楊燦的色彩工作室,賈燕華的水墨工作室,何珣曄的河圖洛書工作室,徐依端和朱玉婷的童心童畫工作室,以及胡昕童和王依格今年剛成立的綜合材料表現工作室。
三、成效初顯,特色性專長成果價值
工作室成立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8年元旦萬俐伶和楊燦帶領孩子們舉辦了一個師生油畫展,2019年5月藝術節(jié)賈燕華帶領孩子們展示了水墨工作坊,并在杭州的關鍵問題培訓活動中進行了課程展示。2019年9月何珣曄河圖洛書工作室的幾個孩子舉辦了“七少年書法展”。2019年11月色彩專場中徐依端和朱玉婷的作品《同心圓系列》也獲得一致好評
黃賓虹的美,美在“渾厚華滋”,以山襯水,以水烘山,山水賓虹與藝術工坊的碰撞交融,促進了賓虹元素的物化與內化,將兒童藝術所承載的“山水精神”,與“渾厚華滋”的美學追求一道,成為每一位賓虹人內在氣質的源泉,以及凝神聚氣的精神信仰。傳承黃賓虹藝術文脈,“山水賓虹”藝術工作坊,以“山水精神”為引領,踐行“一個孩子就是一座山水”的育人理念,將黃賓虹精神融入到學校文化的培塑中,體現出獨特的地域文化資源和校園美景,培育出如水一樣靈動,像山一樣偉岸的賓虹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