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摘要】低年級是朗讀教學的起步階段,應重視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樂趣。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欣賞力、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及對課文的分析能力,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并在朗讀中獲得語言的積累和深層次的感悟。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激發(fā)低年級學困生的朗讀熱情,引導他們體驗閱讀的快樂。
【關鍵詞】朗讀熱情;指導策略;實施途徑
所謂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朗讀熱情,是指根據文章內容所包含的主旨和情感,運用語言技巧,以優(yōu)美的節(jié)奏、變化的音調,把原作品生動地表現出來,用聲音把文字作最佳的闡釋以此來理解文意,產生共鳴。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一、分析低年級學困生朗讀障礙的現狀及成因
為了解學困生朗讀障礙的現狀及成因,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困生在開學初期較喜歡朗讀。但是因為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每天的學習任務不能及時完成,從而影響了朗讀的時間。也有部分學生因為識字量少、基礎不扎實或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等原因,在讀正確、讀連貫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從而影響了朗讀的熱情。在課堂上,教師邀請個別學生朗讀時,有些學困生常常因為讀不好句子,漸漸地便失去了朗讀的自信。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沒能及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評價,也會影響到學生的朗讀熱情。特別是班里部分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課堂參與度本就不高,如若一味聽別人范讀,得不到教師的激勵與評價,那么朗讀指導的效果甚微。
除此之外,學生對朗讀的熱情與積極性也和家長的教育觀念密切相關。大部分家長認為,與其浪費寶貴的時間在朗讀上,不如多花一些時間在練習上。于是,本就寶貴的朗讀時間被“占用”,久而久之,學生會誤以為朗讀是件可有可無的事,這種心態(tài)也會影響朗讀的熱情。
通過調查,發(fā)現許多學困生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對朗讀不感興趣,不會讀也不想讀,無法真正體會朗讀的樂趣。正因如此,他們失去了朗讀的興趣,覺得語文學習索然無味,昔日書聲瑯瑯的場景似乎“漸行漸遠漸無聲”。
二、有效激發(fā)低年級學困生朗讀熱情的策略
1.范讀策略,讓低年級學生有樣可學
范讀是朗讀訓練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范讀,讓學生知道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間要有自然的停頓。學會停頓還不夠,朗讀時,還有輕聲、兒化音和各種句子的語氣需要注意。光靠講方法是不行的,還需要教師示范指導。低年級學生模仿力很強,可以通過范讀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教師激情的朗讀是引導學生進入語文情感世界的一條捷徑。
2.創(chuàng)設情境策略,讓低年級學困生有感而讀
朗讀訓練,尤其是感情朗讀訓練,必須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只有將學生的情感完全融入,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他們的朗讀才能真正到位。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
如:在教學《西湖名堤》一課時,筆者一邊演示課件,一邊播放舒緩的旋律,學生的朗讀熱情立馬增加不少。學生好像來到了西湖邊,蘇堤與白堤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有感而讀水到渠成。
3.評價策略,讓低年級學生的朗讀快速成長
課堂上,教師恰當地評價,能提高學困生朗讀的積極性。當學生的朗讀不盡人意時,可以從其他方面給予鼓勵誘導,如:“你能大膽舉手,這就是進步!”其次,評價的語言要豐富,要給學生以新鮮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如:“你聲情并茂地朗讀,大家都聽得入迷了?!北匾獣r,還可以用一些肢體語言來給予評價,如:翹大拇指,鼓鼓掌等,激勵學生不斷探索,努力創(chuàng)新。
另外,多元化的評價在朗讀教學中也必不可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生生之間的互評,往往更具有吸引力。來自同伴的稱贊和認可,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歸屬感等。當學生朗讀完后,可以組織大家評一評,如:“你覺得他哪個詞讀得特別準?”“你覺得他哪句話讀得特流利?”“你想給他提點什么建議,讓他讀得更好?”學生也會從欣賞的角度去評價同學的朗讀。
4.表演策略,讓學困生從朗讀中體驗成功
表演是兒童最喜聞樂見的表現方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富有童趣,適合用表演形式來聲情并茂地表現課文內容。通過表演,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激活思維,引發(fā)想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看成課文中的主人公或課文中所描述的對象去感受事物、感受生活、體驗情感。
如:在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時,由于篇幅較長,加上學生對這種課本劇形式的課文較為陌生,提不起興趣。但聽說要演一演,大家都躍躍欲試,朗讀興趣被激發(fā)。為了更好地突顯公儀休的人物品格,學生在朗讀臺詞時,用上了不同的語氣,結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加入了適量的動作、神態(tài),把公儀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引得臺下觀眾笑聲連連。臺上的表演者得到了展示的機會,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充實了自信,朗讀熱情也隨之高漲。
5.親子閱讀策略,讓學困生在課堂之余也愛上朗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第一重要因素,是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家長應有意識地與孩子一起朗讀,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習慣和興趣,從而帶動識字的興趣。識字多了,孩子朗讀的意愿就強了。通過親子閱讀,家長也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在每個階段所遇到的不同境遇。親子閱讀作為紐帶,為父母創(chuàng)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使孩子的心靈得到更多的關愛。既營造了和諧的親子關系,又帶給孩子快樂、智慧、勇氣、自信,引導孩子體會朗讀的樂趣,漸漸愛上朗讀。
三、激發(fā)低年級學困生朗讀熱情的實施途徑
1.不一樣的“課前兩分鐘”
很多學困生之所以不愿意開口朗讀,是因為他們在課堂上得不到足夠的鍛煉機會。為了激發(fā)學困生的朗讀熱情,每節(jié)語文課的課前兩分鐘設置為“朗讀者”時間。給學生機會,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愛的文章、詩歌、語段進行朗讀,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每位學生按學號上臺朗讀。讀完后,邀請同學點評。最后教師總評。對于平時不太敢開口朗讀的學困生,教師要盡量尋找其閃光點進行表揚和鼓勵,充分利用這寶貴的“課前兩分鐘”,激發(fā)在朗讀上有所欠缺的學生的朗讀熱情。
2.閱讀打卡
學校每年都會開展讀書活動,筆者班級選擇了公共讀書《夏洛的網》和《鼴鼠的月亮河》,借助“閱讀打卡”的形式,更好地記錄共讀情況。后面幾天,大家勁頭高昂,有的把每天的閱讀以朗讀的形式進行打卡,有的拉上爸爸媽媽一起分角色朗讀,有的讀完以后還不忘和同伴談談自己的體會。通過打卡的方式,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們對朗讀的熱情有了前所未有地提高。
3.誦讀小達人
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科特色,每月都會圍繞“經典誦讀”主題開展一次朗讀比賽。比賽的結果除了選出大家公認的讀得最棒的學生以外,還將評選出在誦讀上突飛猛進的學生。這對學困生的觸動特別大,看到班里那么多的同學都能成為班級里的小達人、小明星,他們也備受鼓舞。通過這樣的誦讀比賽,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朗讀能力,從中感受到朗讀的快樂。
激發(fā)學困生的朗讀熱情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運用有效的策略改變學困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他們的朗讀熱情,使語文課堂變得書聲瑯瑯、“讀”占鰲頭。讓學困生在課堂上不再是旁觀者,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向學困生撒下更多的愛,要有恒心,付出真心,做到耐心,引導他們有所進步、有所提高、有所發(fā)展。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使學困生愛上朗讀、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張潔.朗讀與朗讀教學辨析[J].語文學刊:高教版,2006(01).
[2]蔣芳.大閱讀,小細節(jié)[J].新課程:下旬,2011(07).
[3]何玉蓮.讓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扎實而靈動[J].中小學教學研究:學科教學版,2008(08).
[4]張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J].讀與寫,2008(01).
[5]毛明月,王玲玲.新課改視閾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教學改革廣角版,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