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夕陽 陶瑞
內(nèi)容摘要:本研究以Varttala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為理論依據(jù),探究初階、中階和高階三個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總體使用情況和分布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英語水平的提升,中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的總體使用頻率有所增加,但沒有呈直線上升趨勢,而使用種類卻呈逐漸上升趨勢,逐漸趨近于國際期刊作者的使用種類;就各類型模糊限制語而言,除了情態(tài)動詞,初階、中階和高階的英語學習者對其他類型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傾向順序是一致的。影響使用頻率和類型的因素可能是中國英語學習者對某類模糊限制語的過多使用。
關鍵詞:中國英語學習者 學術寫作 模糊限制語 習得發(fā)展
模糊限制語因其具有豐富的語用功能和獨特的語義特征,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作為學術寫作中的一種策略,模糊限制語的使用不僅可以使作者的觀點不那么絕對和武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論文的可信度,還可以體現(xiàn)作者對讀者的尊重,給雙方留下討論的余地。然而,已有研究大多關注理工科、醫(yī)學領域等學科領域?qū)W術論文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1][2],較少關注語言學領域中中國英語學習者學術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盡管目前已有研究將某一個語言水平的英語學習者與英語本族語者進行對比分析[3][4],但卻較少關注中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的習得發(fā)展研究。有鑒于此,本研究自建初階、中階和高階三個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依據(jù)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不同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學術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特征,并探究影響中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和類型的因素。
一.文獻綜述
模糊限制語最早是由美國語言學家Lakoff(1973)提出的,他將其定義為“有意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詞語”[5]。近年來,很多研究開始關注學術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情況,目前國內(nèi)外對學術語篇中模糊限制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已有研究將兩門及以上學科中的模糊限制語使用進行跨學科對比分析[2][6][7][8]。其次,對學術語篇內(nèi)模糊限制語的語篇分布進行研究[1][9][10];最后,對單一學科領域?qū)W術論文中模糊限制語進行對比研究研究[4][11][12][13]??偠灾瑢W術寫作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特征的相關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盡管目前已有研究聚焦于某一學科領域,但卻較少關注人文社科領域,特別是語言學領域中中國英語學習者對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特征;(2)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將某一個二語語言水平或某一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與英語本族語者進行對比分析,較少關注不同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使用的發(fā)展特征。因此,本研究以不同階段的外國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階段中國英語學習者學術寫作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情況,揭示其發(fā)展特征。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
本研究運用對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究初階、中階和高階三個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學位論文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情況,對比分析不同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不同類型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差異并考察其差異形成的原因。具體回答以下問題:(1)初階、中階和高階三個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總體使用頻率和種類如何?(2)初階、中階和高階三個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使用的各類型模糊限制語有何分布特點?
2.研究語料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中國英語學習者(以下簡稱為英語學習者)和國際期刊作者,中國英語學習者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因中國英語學習者從本科階段開始進行學術寫作,因此,本研究從學歷劃分,將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分別定義為初階英語學習者、中階英語學習者和高階英語學習者。初階、中階和高階英語學習者語料分別為本科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其中,本科學位論文搜集于某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搜集于中國知網(wǎng)。參照語料為國際期刊論文,搜集于國際權威英文期刊(Applied Linguistics,Translation Studies和TESOL Quarterly)。考慮到不同階段的英語學習者語料中文本篇幅長短不一致,所以,本研究僅考察各階段學位論文摘要部分的模糊限制語及其使用情況,各語料庫的容量控制在21000詞左右。其中,本科學位論文117篇、碩士學位論文48篇,博士學位論文20篇,國際期刊論文132篇。本研究創(chuàng)建的四個語料庫為初階英語學習者學位論文語料庫、中階英語學習者學位論文語料庫、高階英語學習者學位論文語料庫、國際期刊作者論文語料庫,這四個語料庫的庫容量分別為21829詞、21748詞、21884詞和21909詞。
3.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以Varttala[14]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為理論依據(jù)。Varttala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深入的研究,她將模糊限制語分為詞匯型模糊限制語和非詞匯型模糊限制語。由于模糊限制語主要以詞匯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本研究僅對學術論文中詞匯型模糊限制語進行對比分析,分別為情態(tài)動詞(如can,could,may等)、認知動詞(如conclude,believe,propose等)、認知副詞(如apparently,frequently,commonly等)、認知形容詞(如possible,potential,typical等)和認知名詞(如approximation,assessment,assumption等)。
4.研究步驟
首先,搜集各階段英語學習者語料和國際期刊作者語料并創(chuàng)建語料庫。其次,依據(jù)Varttala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在軟件Antconc 3.5.9中檢索各語料庫中模糊限制語的頻數(shù),為使其具有可比性,我們將檢索到的頻數(shù)按每一萬詞出現(xiàn)的頻數(shù)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頻數(shù)=某詞出現(xiàn)的頻數(shù)/語料庫總詞數(shù)*10000)。最后,利用Excel和Log-likelihood and Chi-square Calculator對檢索到的模糊限制語進行統(tǒng)計和差異檢驗。
三.結果分析與討論
1.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總體使用情況及發(fā)展特點
就不同階段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的總體使用而言,初階英語學習者(標準頻數(shù)為233)和中階英語學習者(標準頻數(shù)為230)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數(shù)相差不大,沒有顯著差異(p>0.05)。初階英語學習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頻數(shù)顯著低于高階英語學習者(標準頻數(shù)為297)(p<0.01),中階英語學習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頻數(shù)顯著低于高階英語學習者(p<0.01)。與國際期刊作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頻數(shù)相比,初階英語學習者和中階英語學習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頻數(shù)均顯著低于國際期刊作者(標準頻數(shù)為280)使用的模糊限制語頻數(shù)(p<0.01),高階英語學習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總體頻數(shù)要略高于國際期刊作者(標準頻數(shù)為280),但無顯著差異(p>0.05)。相較于初階英語學習者和中階英語學習者,高階英語學習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總體頻數(shù)更接近國際期刊作者??傮w來看,中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隨著語言水平的提升有所增加,但沒有呈直線上升趨勢。
同時,我們對各階段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種類進行統(tǒng)計,初階英語學習者、中階英語學習者、高階英語學習者和國際期刊作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種類數(shù)分別為81、102、129和146,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隨著英語水平的提升,初階、中階和高階英語學習者生使用的模糊限制語種類呈逐漸遞增的趨勢,并且高階英語學習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種類更接近于國際期刊作者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種類,這說明隨著英語水平的提升,中國英語學習者逐漸意識到模糊限制語在學術寫作中的重要性,使用的種類也更加豐富。
2.英語學習者各類型模糊限制語使用情況及發(fā)展特點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與其他階段的英語學習者相比,初階英語學習者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頻數(shù)在五種類型中占比最高,并且顯著高于中階英語學習者、高階英語學習者和國際期刊作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頻數(shù),這說明初階英語學習者更傾向于使用情態(tài)動詞來表達模糊含義,而中階、高階英語學習者和國際期刊作者均傾向于使用名詞,這也印證了學術寫作中名詞化現(xiàn)象。因此,我們進一步對初階英語學習者使用的情態(tài)動詞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初階英語學習者在使用情態(tài)動詞時,更傾向于使用can,will,should這幾個詞,可能是這幾個情態(tài)動詞在大部分教材中出現(xiàn)較早,因而英語學習者習得較早,對這幾個詞的熟悉程度要高于其他情態(tài)動詞,以至于到了大學階段,他們依然依賴can,will,should這些詞,較少使用一些后期習得的情態(tài)動詞,這與程曉堂[15]研究中的發(fā)現(xiàn)一致。此外,我們發(fā)現(xiàn)各階段英語學習者對形容詞的使用均高于國際期刊作者,尤其是高階英語學習者形容詞的使用顯著高于國際期刊作者(P<0.05),進一步探究發(fā)現(xiàn)高階英語學習者過多使用general和significant。
根據(jù)分析各階段英語學習者各類模糊限制語的百分比,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傾向順序而言,初階英語學習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類型排列順序為情態(tài)動詞、認知名詞、認知形容詞、認知副詞和認知動詞,中階英語學習者排列順序為認知名詞、認知形容詞、認知情態(tài)動詞、認知副詞和認知動詞,高階英語學習者排列順序為認知名詞、認知形容詞、情態(tài)動詞、認知副詞和認知動詞。我們發(fā)現(xiàn)排除情態(tài)動詞,英語學習者對各類模糊限制語使用的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名詞、形容詞、副詞和動詞,這說明他們在進行學術寫作時,對模糊限制語使用類型的傾向性是一致的。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單個類型的模糊限制語使用頻數(shù)而言,除了情態(tài)動詞,英語學習者對其他類型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數(shù)都在隨著英語水平的提升而增加。這說明英語學習者隨著學習階段的提升,越來越重視在學術寫作中運用模糊限制語,但同時存在過多使用某些情態(tài)動詞的現(xiàn)象。
本研究對不同階段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使用頻數(shù)和使用類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總體使用頻數(shù)上,中國英語學習者學術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總體使用頻數(shù)有所增加并且高階英語學習者總體使用頻數(shù)更為接近國際期刊作者,但沒有呈現(xiàn)逐漸遞增的趨勢,存在過多使用某些模糊限制語的現(xiàn)象,尤其是初階和高階英語學習者過多使用某些情態(tài)動詞;就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種類而言,中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種類隨英語水平的提升而逐漸增加;就各類型模糊限制語總體使用頻數(shù)來說,除了情態(tài)動詞,英語學習者對其他類型的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數(shù)均呈逐漸上升趨勢。
對不同階段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學術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進行對比分析,不僅有助于中國英語學習者了解學術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和特點,提高其在學位論文寫作中恰當運用模糊限制語的能力,也能夠幫助英語學習者提高學術論文的寫作質(zhì)量。不同階段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的總體使用頻數(shù)并沒有隨著語言水平的提升而呈現(xiàn)逐漸上升趨勢,說明提升英語學習者的語言意識必不可少。教師可以先列出英漢模糊限制語的對應表,讓學生分析他們的異同,培養(yǎng)學習者對母語和英語模糊限制語差異的覺察力,從而提高模糊限制語使用意識。
參考文獻
[1]蔣躍,陶梅.英漢醫(yī)學論文討論部分中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J].外語學刊,2007(06):115-122.
[2]王晶晶,呂中舌.中國理工科博士生學術英語寫作模糊限制語研究[J].外語教學,2016,37(05):52-56.
[3]徐江,鄭莉,張海明.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陸與本族語學者英語科研論文模糊限制語比較研究——以國際期刊《納米技術》論文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4(02):46-55+95-96.
[4]于強福.基于語料庫的機械工程類學術論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語對比研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01):127-132.
[5]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 1973(2): 458-471.
[6]Varttala, T. Remarks on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hedging in popular scientific and specialist research articles on medicine[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2): 177-200.
[7]Hyland, K. 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course in Introductory Textbooks[J].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1999, 18(1): 3-26.
[8]周莉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學術論文模糊限制語應用對比研究[D].燕山大學,2008.
[9]Hyland, K. Hedging in Academic Writing and EAP Textbooks[J].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1994, 13(3): 239-256.
[10]Mahmoud, S., Fereshteh, K., Mahnaz, B. The frequency and types of hedges in research articles introductions by Persian and English native authors[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
[11]Bloor, M. & Bloor, T. How economics modify propositions[A]. In W. Henderson, A. Dudley-Evans & R.Backhouse(eds.), Economics and Language[C]. London, UK: Routledge Press, 1993.
[12]Vassileva, I. Commitment and detachment in English and Bulgarian academic writing[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1, 20(1): 83-102.
[13]徐江,鄭莉,張海明.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陸與本族語學者英語科研論文模糊限制語比較研究——以國際期刊《納米技術》論文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4(02):46-55+95-96.
[14]Varttala, T. Hedging in Scientifically Oriented Discourse: Exploring Variation According to Discipline and Intended Audience[D]. Tampere: University of Tampere, 2001.
[15]程曉堂,裘晶.中國學生英語作文中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情況——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7(06):9-15.
本文系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名稱“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習得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YCX22051
(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通訊作者: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