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添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開設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能力,但目前的美術教育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并不重視美術的學習,家長也缺乏對美術的認知。在這樣的美術教育環(huán)境中,將美術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有著重大的意義?;诖?,文章展開了相關的研究,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生命教育;融合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生命教育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將其融進不同學科中,能夠推動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比如將小學美術教學與生命教育建立聯系,能夠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并深刻地感悟生命的意義,為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其健康成長。
一、小學美術課堂融進生命教育的意義
小學美術教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美術技能,更能為學生傳遞積極的精神。首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進生命教育,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美術興趣,讓普通的美術素材具有生命的意義。比如蠟燭的生命雖然短暫,可是卻用自己的光亮照亮了人們。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融入情感,從而讓學生更加充分地沉浸于學習中。其次,將生命教育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能夠給予小學生正確的指引,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在美術教學中,教學模式應該更為人性化,并讓學生站在科學的基礎上感悟藝術,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充分地熱愛生命。最后,將生命教育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還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繪畫技巧。同時若一幅作品,缺乏情感的表達,也會毫無意義。從古至今,歷代著名畫家都將豐富的情感融進作品中,其作品成為傳世經典之作,擁有著無法計量的價值。比如梵高的《向日葵》,在梵高身處的年代里,其將向日葵作為素材更好地反映了自己的內心思想。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因此梵高的思想是充滿陽光的,可是殘酷的現實與其的思想相背離,讓其命運如同向日葵般的短暫。梵高將自己豐富的情感融于自己的作品中,再加上其精湛的繪畫技巧成就了偉大的作品,讓學生通過作品獲得深刻的感悟。
二、小學生命教育的目標
(一)認識生命,對生命飽含敬畏之心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小動物,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奧妙,認識到生命的意義。生命是短暫和脆弱的,生命的個體又能夠體現頑強的精神。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存在,十分豐富,不能夠被復制,會伴隨著歲月的發(fā)展而進步,因此生命十分寶貴。讓學生對生命充滿敬畏之心,并感到生命的神圣。
(二)經營生命,讓生命得到升華
精神生命就是人的靈性,也就是人擁有了靈魂。完善的人格屬于精神生命的根本,若想經營生命,就需要升華精神生命。因此,在小學生命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地認識自己,并能夠接納和肯定自己,樹立自信心,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尊重。提升學生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可以敢于面對挫折和接受壓力。讓學生感知生命的價值,在學習的道路上找準方向,在經營生命的過程中不斷地進步。
(三)尊重生命,愛惜生命
要求學生能夠明白生命是短暫的,不能重復,因此要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由于人生活于自然界和社會中,教師還可以將生命教育由人拓展到自然和社會,并能夠尊重他人的個體差異,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心懷社會,能夠對他人持有理解和包容之心;能夠與同學和諧友善的相處,同時也學會愛護他人的生命;能夠了解生命具有多樣性,并能夠認識到大自然的規(guī)律;能夠樹立起保護地球家園的意識,節(jié)約自然資源,維護生態(tài)和諧。
三、小學高段美術教育與生命教育的有機融合策略
(一)讓學生通過欣賞去感悟藝術
美術屬于一門藝術,藝術需要被人們所欣賞以及感悟。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需要與學生共同欣賞教材中的作品,還需要為學生搜集美術素材供學生欣賞,讓學生能夠對藝術進行反復感知,因此利用此教學模式來滲透生命教育具有顯著的效果。在學習“鳥語花香”的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對教材中的作品進行欣賞,在此過程中,教師將欣賞作品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明確作品的意義,接下來教師仔細地講解繪畫作品。學生通過自己對作品的欣賞以及教師的講解對生命有了深刻的理解,學生沉浸在完美的作品中,通過教師有效地引導,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注入了情感。比如學生在欣賞“鳥語花香”時會覺得作品很美,此時教師就需要指引學生去感悟作品中的花、鳥、樹木等,讓學生感受作品中的生命氣息,并能夠真正地認識到生命的意義。
(二)美術實踐教學中體現生命教育
在美術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注重人文教育,所以就需要讓生命教育在實踐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第一,必須將學習氛圍帶動起來。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繪畫,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并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學習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對他人的意見虛心接受,讓學生間形成和諧的氛圍。第二,在開展實踐繪畫教學中,融進生命的價值。比如在學習色彩繪畫的過程中,教師先要為學生提供表達想法的機會,讓學生說出自己對顏色的理解,不同的顏色都代表著怎樣的情感,再鼓勵學生通過顏色對生命進行簡單的詮釋,從而學生就可以在繪畫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進行充分的表達。第三,在學習繪畫中,學生還可以感悟生命的價值,能夠通過美術學習感受到生命的神奇。比如開展關于服裝設計的課題,教師就可以讓美術課更加偏向于環(huán)保性,讓學生以環(huán)保為基礎展開服裝設計,為學生建立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使學生明白地球的家園需要大家共同來保護和維護。
(三)通過美術的學習去感悟生命
將生命教育與美術教育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去感悟生命,并能夠感悟到生命的意義。若想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感悟,就必須讓學生動手實踐。當學習到《鄉(xiāng)村發(fā)現》時,教師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充分的理解,再讓學生利用畫紙和彩筆,將心中的鄉(xiāng)村景象繪畫出來,并將生命表現在繪畫中。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有效的指導,要求學生不管是色彩和線條,都體現出生命,此時學生在腦海中形成鄉(xiāng)村的優(yōu)美意境,并可以利用畫筆繪畫出來,如此讓學生的畫作充滿生命力,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充分地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義。當完成繪畫后,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情感梳理,將保護環(huán)境理念傳達給學生,進而讓生命教育和美術教育實現有效的結合。
(四)為學生提供想象空間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授美術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地想象,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中盡情發(fā)揮,打開思維的大門,讓學生不斷進步,并能夠充分地掌握美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教師為學生提供機會自由地創(chuàng)作,學生的繪畫作品就會更加豐富和有趣。比如,在講解線條相關知識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一條絲帶,再利用多種方式將絲帶舞動起來,然后要求學生把看到的線條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力繪畫出來。接下來,教師向學生播放了音樂,要求學生結合所聽到的音樂繪制出線條。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不但啟發(fā)了學生思維,并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生命力。
(五)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
對小學美術教學而言,教師要在傳授學生美術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感悟,讓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生命的價值。教師利用教學為學生指明方向,也可以讓學生結合生命這個主題展開探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陶冶了情操,又提升了審美能力。比如在《燃燒的蠟燭》的作品中,學生通過感悟蠟燭寶貴的一生,領悟到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無關于長短,而是體現了其貢獻出的價值。學生又通過作品《一雙手套》感受了生命的升華,通過對手套的感悟,讓學生明白了生命的美好在于將溫暖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了通過關愛讓生命更具有意義,將幸福傳達給每一個人。
(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開展美術教學中,要將學生作為根本,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盡最大的可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并將生命教育與美術教學完美地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探究并感知生命,承擔起生命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的目標,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比如,教師在講解“愛護家園”的過程中,為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美好的地球家園,學生的注意力得到快速集中。隨后教師鼓勵學生畫一畫,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并意識到保護美好家園的重要性。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畫面,有效調動了學生興趣,并使其通過美術的學習體會到了生命的真諦。
(七)學生通過設計應用創(chuàng)造出生命美
學生在設計應用的過程中將美術知識充分地體現在其中,因此也可以將生命教育融入設計應用中。學生可以在設計的過程中盡情地發(fā)揮,用心地創(chuàng)造,呈現出自己對生命的表達。教師可以組織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利用起來,比如開展保護大自然相關活動,不但讓人和自然的關系更加和諧,還能夠樹立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在制作環(huán)保賀卡的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將廢棄材料有效地利用起來,然后制作成生日賀卡、節(jié)日卡、母親卡等。開展此活動,不但讓學生掌握了制作賀卡的技巧和方法,還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并通過自己用心的設計,讓生命美得以呈現,通過小小賀卡的傳遞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與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學會了關愛他人,又傳達了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保精神。
(八)構建合作化的美術課堂
教師要了解小學時期學生的成長特點,讓學生受到美術知識的感染,并在美術知識中融進生命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此時教師要更加重視課堂教學設計,為學生構建合作形式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彼此間充分地交流和討論,樹立學生的團隊精神、參與意識、抗挫折等優(yōu)秀品質。比如教師讓學生將發(fā)生在身邊的事物制作成剪貼畫,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個小組都分工明確,并最終完成了作品。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并能夠在活動中體會生命的美好,讓學習變得更加愉悅。
(九)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美術課堂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知識以及繪畫技能是學生所必須掌握的。另外,學生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美術修養(yǎng),使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受到熏陶,感悟生命的意義,調動起對生命的無限熱愛,通過學習體會成長的快樂。學生是生命的個體,其所處的環(huán)境是現實中的生活,所以美術不僅僅是一門課程,必須將其融入學生的生活,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生活化的美術課堂。教師在開展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生活化場景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去探索和創(chuàng)造,將生命融進課堂中,生活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對生命的無限熱愛。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父母為其準備的生日禮物帶到學校,分享給大家。于是教室中充滿了歡樂的氛圍,學生的書桌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禮物。男生的禮物有機器人、變形金剛等,女生的禮物有洋娃娃、毛絨玩具等,教師向學生講道:“大家都把父母送給自己的禮物帶到了學校,這其中充滿了父母的愛,同學們是否可以將父母的禮物畫出來呢,讓這些愛都被記錄下來?!苯處煂W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學生都沉浸到繪畫中。隨后教師再讓學生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美術作品,學生都積極地討論了起來,課堂的學校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教師創(chuàng)建了生活化的美術課堂,并對學生進行了生命感知教育,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并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通過生活感知生命,讓學生體會到了人生的快樂。
小學高段美術教育,對學生來講是十分關鍵的。該時期的學生已具備了生命的感知能力,掌握了美術基礎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起到榜樣的作用,將自己積極向上的精神傳遞給學生。教師還應積極地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模式,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從而讓生命教育與美術教學得到更加完美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張燕. 生命教育在小學美術剪紙活動中的滲透與整合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0):248.
[2]林曉霜. 小學美術課堂“動物生命認知及情感表現”的教學實施及評價研究[D]. 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9.
[3]石劍青. 讓生命教育滲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J]. 小學教學研究,2015(35):65-66.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