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珠玉
【摘? 要】目前,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實施,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的理解和表述進行了顯著革新,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體驗式生態(tài)理念作為核心教學素養(yǎng)。體驗式生態(tài)理念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和情感。在目前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還明顯存在與新課程改革理念和要求不夠契合、課程內(nèi)容不系統(tǒng)、課程評價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因此,在新一輪教學和課程體系建設中,教師應以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情境體驗式生態(tài)課堂教學為主攻方向,通過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課程內(nèi)容和評價機制,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道德和法治意識,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和守法自律的好習慣。
【關鍵詞】思想道德;法治觀念;生態(tài)課堂;實踐教學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對課程目標進行了顯著革新,如何依據(jù)課程標準進行課堂教學,成為思政教師面臨的重大難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思想品質、健全人格、法治思想等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學生能夠在教材中、課堂學習獲得做人的道理、是非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教材通過一些案例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師生進行課堂學習的重要載體。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小學教師一定要把握時代的方向和教學,改革的矛頭正視了“體驗式教學”這一理念的重要性,為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并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可采取情境體驗式教學形式,結合單元主題開展教學,既能夠讓學生“深臨”其境,產(chǎn)生認同感,又能在探究中提升情感體驗,并在多元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親身參與傳播知識
學校是小學生安全教育意識的主要來源,是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關鍵,通過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防范意識,保護個人安全。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校開展的以安全教育為主題,以校園墻和黑板報為橋梁,傳播安全知識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為學生營造出一種高度重視安全的氛圍,提高學生對安全知識重視程度。教師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擴大對小學生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通過大眾傳媒途徑,為學生篩選健康的安全信息,為其營造健康的成長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牢記安全知識,幫助學生最大可能地避免一些安全問題,促進其健康快樂成長。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上的單元主題內(nèi)容展開情境模擬,通過學生接受以及大眾傳媒容易傳播的方式來進行教育,教師結合相關安全知識,設計有針對性的現(xiàn)實安全問題的應對方式,通過兒歌的方式讓學生深刻記住安全知識,提高個人防范意識。比如,在開展交通安全的課堂上,要是可以模擬交通路口遇到紅綠燈時,學生應該做出怎樣的反應。通過讓學生在課上經(jīng)歷情境模擬后,教師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將其加以改正,讓學生修改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安全隱患,養(yǎng)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教師通過結合相關的交通安全知識設計朗朗上口的兒歌,像交通安全就可以唱,“走路要走人行道,過路要走橫行道。紅燈停,綠燈行,來往車輛仔細瞧。車行道上不玩耍,人行護欄不跨越。上下車輛不爭搶,乘車文明要做到。身體不像窗外探,上車扶手牢牢抓。身背書包不閑逛,輕易別理陌生人,流浪小狗有疾病,不要和他來玩耍?!睂W生通過相關童謠的學習與傳唱,能夠牢記交通安全知識,提高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個人安全,提高個人安全意識,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二、提高學生家庭責任意識,開展親身下鄉(xiāng)實踐課堂
體驗式教學主張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帶著自己的情感和行為融入課堂,以自身體驗判斷是非、構建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授讓學生認識家鄉(xiāng)的美好時,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觀察到的或認識到的家鄉(xiāng)的新變化,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更加了解自己美麗的家園。教師在教授認識家庭責任感時,要讓學生懂得作為家庭成員應該要為這個家庭做出一些貢獻,要認識到父母的辛苦付出,不要一味地只懂得索取,要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為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學生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經(jīng)歷和教材進行對比,以形成良好的情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在探究中獲得積極的態(tài)度,并內(nèi)化到行動中。
鄉(xiāng)村振興是社會的一個熱點,教師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全面貫徹體驗式生態(tài)教學理念,利用鄉(xiāng)村振興建設,以自己家鄉(xiāng)的變化為主題,開展擁抱大自然的遠足活動。教師通過了解切合實際地設計出合理的遠足方案,讓學生參觀家鄉(xiāng)的新農(nóng)村建設,親身感受鄉(xiāng)村振興帶來的巨大變化。教師還可以設計“我眼中的鄉(xiāng)村振興”調查問卷,讓學生結合自己看到了鄉(xiāng)村振興給家鄉(xiāng)人民帶來的幸福、快樂,以幫助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情懷。教師可以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日常生活,通過布置實踐作業(yè),學生主動承擔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身體力行地孝敬父母,尊重孩子,引導孩子去觀察、去學習,并告訴孩子這是人們倡導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尊重,孩子的責任感便會油然而生,愿意為家庭貢獻一份力量。
三、開展課堂活動學生親身參與,增強學生集體意識和班級凝聚力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時刻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心理層面的親歷,進行對每位學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充分了解當前年齡段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由于每位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每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故而對事物的看法不同,體驗也各不相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鄉(xiāng)相長”,把遵循師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新理念作為教學核心。教師可以開展團體輔導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把合作學習貫徹到底,促進學生之間互相了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提高班級榮譽感。正因為如此,通過交流和分析每個人的體驗和情感,才能碰撞出更多的心靈的火花,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映入我們的眼簾,教師角色逐漸發(fā)生轉變,逐漸成為一個顧問、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也可以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游戲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游戲中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并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與情感。例如,通過一個廣為人知的拓展項目——信任背摔。每個學生都要背對同學、面朝黑板筆直地從講桌上向后倒下,而其他學生則在背后伸手保護他。這個游戲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沒有了信任,人就容易缺乏安全感。想要獲得他人的信任,自己就要先信任他人。游戲能夠增進學生的友誼,幫助學生對信任兩字的理解,并在游戲中提高班級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
四、結合校園實際教學,增強學生法治觀念
在學校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學生在校園的親身經(jīng)歷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遵守學校校規(guī)校紀時就可以聯(lián)系日常諺語,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那么學校也有相關的校規(guī)校紀,作為開場引起學生興趣,引出本堂課的主題。學校在制訂規(guī)章制度時,應充分考慮學校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并讓學生參與制度的制訂,以提升學生的認同感并積極遵守。教師通過開展與法治有關的活動,學生充分熟悉學校的紀律內(nèi)容和基本要求,自覺地用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通過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融入課堂傳授的知識,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結合相關的校規(guī)校紀開展問答活動?;顒忧埃嚅L講解活動流程以及校規(guī)校紀的重要性;過程中,由學生介紹《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規(guī)范內(nèi)容。之后,開展相關的問答活動:教師問,上課鈴響了,我們應該做什么?學生答,做好課前一切準備,安靜等待老師來上課。教師問,如果遲到或有事晚進入教室,應該怎么做?學生回答,要喊報告,經(jīng)教師同意方可入內(nèi)。教師問,上課前可以交頭接耳,大聲喧嘩嗎?學生答,不能。教師問,過馬路時應注意什么?學生答,遵守交通法規(guī),過馬路走人行橫道等。通過一問一答的過程,讓學生深刻記住需要學生的行為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個人日常生活中行為準則。通過這次問答活動,學生充分了解校規(guī)校紀的重要性,了解平時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在校園里,做遵紀規(guī)范的學生;在家庭中做遵紀守法的孩子;在社會上做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公民,做遵守社會公德的模范。
五、將課堂內(nèi)容應用到實際,通過日常生活提升思想道德
體驗式教學強調幫助學生找學習方法,真正凸顯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本門課程所講述的思想道德和法治觀念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隨著社會交往范圍日益擴大,新一代學生的思想道德將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它不僅彰顯了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更反映了社會群體的綜合文化素質。在日常學習、生活、交往的過程,教師與家長都應經(jīng)常滲透講文明、有禮貌的故事教育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文明用語的重要性。學校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營造文明禮貌氛圍,這樣可以潛移默化地促進形成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
中國自古有著禮儀之邦的美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小學生對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揚全在于教師自身,引導下一代將文明傳揚,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教師告訴他們要做到尊老愛幼、平等代言,學生之間要友好相處、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不要欺負弱小,戲弄同學。要想受人尊敬,就要先尊重別人。教師結合課堂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每年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又叫敬老節(jié)。教師組織學生參去敬老院參加義務勞動,讓學生在感受到幫助他人的成就感。通過這次活動,學生之前相互交流活動中產(chǎn)生的豐富道德認知,在思想碰撞中升華道德價值,在真實情景中發(fā)展道德行為,為建設美麗和諧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六、結束語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構建體驗式教學模式,具有主體性與親歷性、生活性與情境性的特點,對充分發(fā)揮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育價值、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著巨大的作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積極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情境,科學地引領學生參與體驗,強化問題引領等方式構建體驗式教學,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唐玉清.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情景體驗式生態(tài)課堂教學的探討[J].散文選刊(中旬刊),2019.
[2]趙繼會.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實踐應用[J].科普童話,2020(6):163.
[3]陳小婷.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2021(25):75-76.
[4]謝偉.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文學少年,202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