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媛
摘 要:語文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知識、形成閱讀思維品質的主要途徑,教師加強進行語文閱讀指導,有助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推動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興趣的穩(wěn)步提升。本文主要分析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的意義,從創(chuàng)設多彩的閱讀情境、開展小組式閱讀活動、應用信息化思維導圖、設計啟發(fā)式閱讀問題以及滲透多樣化理解方法五個方面,論述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的具體策略,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帶來有力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指導;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3-01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40
閱讀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獲得語言素材和情感體驗的主要窗口,教師著力實施語文閱讀指導,對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高質量表達都發(fā)揮顯著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明確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的意義,根據(jù)文本內容和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需求,采用多元化閱讀指導手段,開展豐富的閱讀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科學高效的閱讀技巧,循序漸進地強化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語文素養(yǎng)。下面筆者就針對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閱讀指導展開淺談。
一、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的意義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指導,主要是指教師根據(jù)文本類型、內容以及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導學、合作探究等路徑,向學生滲透文本感知、語言賞析、詞匯積累、結構劃分、主題歸納等閱讀方法,引領學生體驗文學世界的精彩,發(fā)展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性和閱讀技能?,F(xiàn)階段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指導缺乏精細性和趣味性,歸根結底是教師沒有意識到實施閱讀指導的重要程度。經(jīng)過學情調查和理論實踐研究,筆者將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的意義歸納總結為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自主閱讀技能。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閱讀能力,然而目前學生這兩項能力都偏弱,在自主閱讀中缺乏可靠方法,拖慢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步伐。閱讀指導的核心內容是方法指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加強進行閱讀指導,最顯著的意義就是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自主閱讀技能,如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具體的體裁和內容,有計劃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向學生傳授閱讀理解、批注、摘記等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文本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技巧,這樣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閱讀能力都能更上一層樓,從而鋪平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道路。
第二,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能力。語文閱讀屬于一種思維活動,因而教學的關鍵點就是培植學生閱讀思維品質,包括框架思維、感知思維、邏輯思維、批判思維等,現(xiàn)階段學生閱讀思維存在一定的短板,如學生面對陌生文本缺少框架思維,無法理清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意圖,降低學生對文章的精讀理解效率。閱讀指導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思維的啟發(fā)和引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著力開展閱讀指導,對發(fā)展學生語文閱讀思維能力很有幫助,如針對學生框架思維薄弱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邊閱讀、邊構建文本框架,把作者的創(chuàng)作旨意和脈絡完整地挖掘出來,這樣學生就能輕松探明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從而提升學生閱讀框架思維。
第三,有助于擴充學生的語言材料儲備。文章是向學生傳輸語言素材和寫作章法的主要媒介,學生只有積累充裕的語言材料,才能在寫作表達中含英咀華、熟練運用。目前學生語言儲備比較匱乏,在表達中容易出現(xiàn)詞窮、詞不達意等問題。閱讀指導以語言的賞析和積累為主,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實施閱讀指導,對于擴充學生的語言材料儲備大有助益,如教師可以針對文章重點段落,指導學生分析語段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體會其妙處和功能,同時指導學生摘記和積累好詞佳句,這樣學生的語言材料儲備就能得到顯著的增長,并養(yǎng)成勤于積累的閱讀習慣。
二、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多彩的閱讀情境,點燃學生語文閱讀熱情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前提條件是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對文本內容產(chǎn)生好奇和期待,更便于教師實施后續(xù)的閱讀教學和方法指導。情境創(chuàng)設法具有良好的激趣功能,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活化課堂氣氛以及調動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知思維。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閱讀文本和學生的興趣喜好,創(chuàng)設多媒體、生活化等多彩的閱讀情境,巧妙引出文本主題,點燃學生的語文閱讀熱情,從而做好閱讀指導的激趣和鋪墊工作,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第一,創(chuàng)設多媒體閱讀情境。多媒體資源富有趣味,適用于語文閱讀指導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在創(chuàng)設時,應該在備課階段落實文本內容分析,收集相應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素材,使用信息化軟件工具編輯成多媒體課件,用于在閱讀情境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展示給學生。如教材文本主要描寫風景,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相關的風景圖片、實拍視頻等,同時發(fā)問:“同學們,大家在圖片和視頻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景物嗎?”學生隨即展開景物描述和討論,討論告一段落后,教師揭示新課文本主題,并埋下伏筆:“面對相同的景物,文章作者會如何描寫景物特點呢?”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和設置懸念,學生就把握了文本的主要描寫內容,并產(chǎn)生了強烈的閱讀探索欲[1]。
第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閱讀情境。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自生活,且生活貼近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教師開展語文閱讀指導必須基于生活視野創(chuàng)設情境。在創(chuàng)設時,教師應該根據(jù)文本內容,綜合分析學生的實際生活,擬設學生感興趣、具備共同經(jīng)驗的生活問題、話題等,吸引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如在記敘文閱讀指導中,教師就可以從文章的講述事件、人物、地點等要素出發(fā),向學生提出相關的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分享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感悟和見解等,營造熱烈、互動的閱讀氣氛,教師再順勢導入新課文本,同時設置懸念:“不同人對生活事物的理解是千人千面的,看到課文標題大家認為作者會記敘一件什么事?產(chǎn)生怎樣的生活感悟?”這樣在生活化閱讀情境的帶動下,學生的閱讀熱情被點燃,教師也落實了閱讀指導的興趣激發(fā)工作[2]。
(二)開展小組式閱讀活動,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
整體感知文本是語文閱讀指導的第二個流程,以往教師在帶領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時,通常是把文章主要描寫的內容直接概括性地告知學生,學生在其間缺乏自主性的閱讀思維活動,對文章內容的認知不夠深刻。教師在優(yōu)化語文閱讀指導手段時,應該給學生提供合作、自主閱讀的機會,加強開展小組式閱讀活動,教師通過設問等方式,指導學生討論、概括文本的整體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深度感知,平衡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閱讀之間的關系,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教師在語文閱讀指導中開展小組式閱讀活動時,應該把學生劃分成4至5人一單位的小組,根據(jù)文本內容,在學生合作閱讀之前預設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初讀文章。教師在其間發(fā)動學生思考和探討,使學生通過解答預設問題了解文本概要。如教師合理劃分閱讀小組后,在電子白板上出示閱讀問題:“文章的體裁是什么?文中寫了哪些人、事、物,分別寫出人、事、物怎樣的特點?”學生隨即帶著問題展開小組閱讀,教師流動觀察學生的閱讀情況,鼓勵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圍繞問題各抒己見。學生每解答一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把問題結論記錄在閱讀筆記上,待學生解答所有預設閱讀問題后,教師組織學生組際之間復核閱讀成果,歸納概括文章的體裁、主要描寫內容以及文中人、事、物的特征,這樣學生就順利掌握感知和概括文本的基本方法,同時獲得合作、自主閱讀技能的鍛煉[3]。
(三)應用信息化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劃分段落結構
前文筆者談及,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缺乏框架思維,無法自主探知文本的謀篇布局,導致學生對文章寫作思路的認知非常模糊,降低學生閱讀理解有效性。信息化思維導圖是教師實施語文閱讀指導的優(yōu)質工具,適用于解構文本的謀篇布局,對學生閱讀框架思維的發(fā)展也發(fā)揮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指導過程中,應該加強應用信息化思維導圖,通過構建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劃分文本的段落結構,分析文章每部分的內容及含義,使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提升學生文本解析能力和框架思維,達到閱讀指導目的,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教師在語文閱讀指導中應用信息化思維導圖時,應該根據(jù)文章的段落和結構特點,在MindNow、GitMind、Boardmix等思維導圖軟件中,選擇適宜的思維導圖模板,帶領學生一邊分解文本段落結構,一邊協(xié)同編輯思維導圖,同時向學生傳授梳理文本思路、劃分結構的方法,逐步樹立學生的閱讀框架意識和思維。如在總分式結構的文本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在白板上出示樹形思維導圖模板,學生初讀文章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大家認為文章的結構屬于什么類型?”學生若一時答不出,教師寫出幾個參考范式,如并列式、總分式、對照式、遞進式等,學生探討、判斷后回答:“總分式。”教師追問:“你的判斷依據(jù)是什么?”學生交流后回答:“課文內容圍繞一個中心展開,先開門見山地點明中心,又從不同角度漸次展開分述?!苯處熣J同學生回答,并在思維導圖模板上添加總分式的關鍵詞,繼續(xù)提問:“文章共有多少個自然段,按照總分式結構進行劃分,文章可以分為幾大部分?每部分各寫什么內容?”學生展開結構劃分討論,教師在此期間點撥學生先找出每個段落中的中心句,再根據(jù)總分式結構的特點,對大結構進行歸類,學生準確劃分文章段落結構后,教師在樹狀思維導圖的各個分支中,添加文本的總寫內容、分寫內容、每部分的自然段序號以及中心句等,這樣思維導圖就承托出文本創(chuàng)作思路及框架,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解構文章謀篇布局的思維和能力[4]。
(四)設計啟發(fā)式閱讀問題,指導學生賞析文本語言
語言賞析是語文閱讀指導的關鍵內容,主要包括對文本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語言風格的賞析。語言賞析指導強調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體會語言的妙用,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文本的寫作和語言特點,設計啟發(fā)式閱讀問題,指導學生解析文本寫作技法產(chǎn)生的表達作用,品味語言風格和獨特美感,同時鼓勵學生摘記和積累點金語句,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賞析和審美能力,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教師通過設計啟發(fā)式閱讀問題,指導學生賞析文本語言時,應該根據(jù)具體的語段,對學生提出有關于文章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和語言特色的問題,引導學生探討得出文本語言的形象塑造或表達效用。如文章中運用的修辭手法較多,教師可以提出啟發(fā)問題:“同學們,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方式?請列舉出具體的語句?!睂W生立即合作探討文章的修辭方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繼續(xù)啟發(fā)學生分析各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如學生指出某個句子運用了比喻手法,教師可以追問:“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比喻手法的運用突出了描寫對象哪些特征?產(chǎn)生了怎樣的語言表達效用?”學生交流后反饋:“運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文章語言更加生動形象?!苯酉聛?,教師指導學生將文章優(yōu)質句子摘錄到閱讀筆記上,并從旁批注語言賞析結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語言的鑒賞和積累技能,增強語文閱讀指導質量[5]。
(五)滲透多樣化理解方法,指導學生挖掘文章主旨
教師在語文閱讀指導中滲透多樣化理解方法時,應該根據(jù)文本體裁,指導學生采用中心句概括法、摘要法、聯(lián)合法等,分析、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在解讀記敘文主旨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看標題是否概括、揭示文章的中心,然后指導學生分析文章的開頭、結尾處,看其中是否存在開篇點題、統(tǒng)領全文、暗示中心、篇末點題的句子,最后指導學生分析文章中的抒情句,聯(lián)系作者的情感變化,闡釋作者的描寫內容、觀點和主旨思想。再如,在解讀議論文主旨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摘要法和概括法,指導學生在文章的引論、文本、結論三部分中,先劃出包含論點和論據(jù)的句子,從中提煉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再指導學生分析論點的提出方式以及論證方法。論點提出方式有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列舉現(xiàn)象提出論點、歸納論點等,論證方法包括舉例、道理、對比、歸謬等。學生分析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和判斷,最后點撥學生概括文章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這樣學生就掌握了多種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開展語文閱讀指導,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自主閱讀技能,也能發(fā)展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能力,還能擴充學生的語言材料儲備。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指導過程中,應該創(chuàng)設多彩的閱讀情境,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開展小組式閱讀活動,指導學生合作、自主整體感知文本內容,應用信息化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劃分文章段落結構、建立框架思維,設計啟發(fā)式閱讀問題,指導學生賞析文本語言,同時滲透多樣化理解方法,指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主題思想,從而增強閱讀指導質效。
參考文獻:
[1] 祿艷.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閱讀指導[J].學周刊,2022(28):123.
[2] 楊那瑪.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閱讀指導[J].新課程,2022(30):188.
[3] 高婉寧.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閱讀指導[J].科技資訊,2021(1):136.
[4] 焦紅.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閱讀指導[J].家長,2020(25):101.
[5] 黃海彬.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指導[J].語文學刊,2014(12):108.